戰術核武器、核潛艇、多彈頭技術、高超聲速導彈……朝鮮近日集中公開核武器領域研發新動態,而這些技術均是軍事前沿或核大國才掌握的技術。
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1月9日在朝鮮勞動黨第八次代表大會上所做的總結報告對核能力建設進行了詳盡的闡述,表明“完成國家核力量建設大業,是在我們所追求的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建設征程中必須首先攻占的戰略性制高點。爲維護國家的生存和自主發展,馬不停蹄地強力推進早已開啓的核力量建設。”
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員趙通向澎湃新聞分析指出,在經過多次核試驗和遠程/洲際導彈試射後,朝鮮已經具備初步的核打擊能力,解決了對美國核打擊和威懾的有無問題。此次大會報告總結提及核武器發展方面,這表明朝鮮目前核力量的發展目標已經轉向提高核武器的可靠性、生存能力和可信度。
《紐約時報》刊文評論指出,目前尚不清楚朝鮮能以多快的速度實現金正恩設定的雄心勃勃的武器發展目標。
戰略核武器提升威懾可信度
此次金正恩所做的總結報告介紹了朝鮮未來核武器發展方向,引發外界高度關注。此前,外界一直猜測朝鮮正在發展多彈頭技術、新型戰略潛艇、高超聲速彈頭等核大國才掌握的相關技術,但大部分猜測僅是分析多種情報後研判得出的。
報告指出,朝鮮在多彈頭技術和高超聲速導彈技術上取得進展。“自黨的七大以來,國防科研部門繼續鑽研多彈頭個別制導技術,且已進入收尾階段,同時完成新型彈道火箭的高超音速滑翔飛行戰鬥部等各種戰鬥任務不同的彈頭的開發研究項目,現正准備進入試制階段。”
資料顯示,多彈頭技術主要包括集束式多彈頭和分導式多彈頭,前者是多個彈頭攻擊一個目標,後者則可分別攻擊不同目標,故後者更加先進,其突防能力和打擊能力相較前者都有大幅提升,也是當下大國洲際導彈的標配。美國現役的 “三叉戟-2D5” 、俄羅斯的“亞爾斯”和“布拉瓦”、法國的M-51等洲際導彈都配備了分導式核彈頭。
“朝鮮之前試射的‘火星-14’、‘火星-15’兩種導彈因爲運載能力有限,只能攜帶一個彈頭,在美國反導體系構建逐步推進的背景下,外界對其能否突破反導系統抱有質疑,”趙通介紹說,“發展分導式核彈頭是提高突防能力的手段之一。”
朝鮮展示的新型洲際導彈,其發射車尺寸比“火星-15”導彈發射車大。
去年10月,朝鮮在勞動黨建黨75周年閱兵式上公開的新型洲際彈道導彈被認爲最有可能搭載多彈頭,該導彈尺寸比“火星-15”更大,發射車也從“火星-15”的9軸增加至11軸。值得注意的是,金正恩在此次報告中也提及了該導彈,“11軸自行發射架車所搭載的巨型導彈充分顯示了我國核武力所達到的最高性能和打擊能力。”
“火星-15”導彈。
該導彈亮相閱兵式後,韓聯社援引韓國航空大學教授張泳根的分析稱,推測新型洲際彈道導彈長23米左右,直徑2.3米至2.4米,使用液體推進劑。新型導彈被載于11軸移動發射車意味著其重量較“火星-15”號大幅增加,重量將達100噸左右。因此,用移動發射車將該新型導彈運往發射地點有相當難度,故實際上其更適合采用固定導彈發射井。張泳根表示,雖然新型洲際導彈貌似爲多彈頭導彈,但朝鮮是否已實現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所需的彈頭母艙(PBV)的輕量化仍是未知數。
美國潛射導彈配備的多彈頭及母艙
除了多彈頭技術,金正恩在報告中提到的高超聲速導彈技術是目前當下大國重點發展的軍事前沿技術。俄羅斯“先鋒”高超聲速導彈在2020年底投入戰鬥值班,而美國AGM-183A高超聲速導彈將在2022年左右投入使用,法國、印度和日本等國也在加緊研發高超聲速導彈。
“在多彈頭技術之外,高超聲速彈頭也可提升突防能力,進而提升核威懾的可靠性,朝鮮在這一領域展開研究也是意料之內的。這種技術不僅可以用于核導彈,而且常規導彈也可以應用。”趙通介紹道。
與此同時,朝鮮近年來還多次試射了潛射彈道導彈,展示了其發展海基核力量的決心和實力。2015年5月9日,朝鮮首型潛射彈道導彈“北極星-1”試射成功。2019年10月,朝鮮官媒報道稱,朝鮮國防科學院在朝鮮東部元山灣水域成功試射了新型潛射彈道導彈“北極星-3”,外界推算該導彈實戰射程可達到1900公裏左右。當年7月,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還視察了朝鮮新建造的潛艇。朝鮮官媒報道稱,潛艇即將部署至朝鮮東部水域,執行作戰任務。
朝鮮試射“北極星-3”潛射導彈。
金正恩在此次報告中還透露朝鮮正在研究核潛艇。報告指出,朝鮮正確劃定重型潛艇武裝現代化目標標准,並改造試制,爲顯著提高海軍現有水下作戰能力打開了大好前景。新的核潛艇設計研究項目已完畢,且進入最終審查階段。朝鮮還完成了各種電子武器、無人機攻擊武器、偵察探測器、軍事偵察衛星的設計。
“相對以往使用常規潛艇作爲發射平台,核潛艇的水下續航力更長,一旦裝備部隊可提升朝鮮海基核力量的威懾力。”趙通表示。
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視察建造中的新型潛艇。
趙通分析認爲,這次大會報告總結提及核武器發展方面的內容表明,朝鮮目前核力量的發展目標已經轉向提高核武器的可靠性、生存能力和可信度。
而在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劉鳴看來,去年10月在閱兵儀式上展示的新型洲際導彈理論上在射程、彈頭重量、多彈頭、燃料裝載量等方面達到了新的水平。新型潛射彈道導彈(SLBM)“北極星-3”也表明朝鮮理論上有一定的二次核打擊力量。
“不過,朝鮮所做的核導試驗不是全射程的實際試射,而是在近海的模擬試驗,其全過程也無法通過衛星與海上全面追蹤軌迹,殘骸也無法打撈研究分析,這都給朝鮮完善提高精確打擊能力帶來了比較大的問題。從目前來看,朝鮮洲際彈道導彈重返大氣層的能力、目標的精確定位、彈頭小型化、彈頭的裝載量與射程比等問題尚未被證實已解決,朝鮮在實戰中的核威懾力仍有待證明。” 劉鳴說。
戰術核武器引發關注
上述多彈頭技術、核潛艇、11軸新型洲際導彈等更多是戰略核武器技術,威懾意義大于實戰意義,而此次報告提及的戰術核武器卻更適合在戰場上使用,實戰意義更大。
金正恩在報告中提及,“自黨的七大以來,核技術得到進一步高度提升,實現核武器小型輕量化、規格化、戰術武器化。朝鮮陸續開發在全球範圍內最強的新型戰術火箭和中遠程巡航導彈等尖端核戰術武器,從而掌握了可靠的軍事技術強勢。”
這是朝鮮官方首次公開戰術核武器研發相關信息。
戰術核武器又被稱爲“戰區核武器”或者“非戰略核武器”。根據美國國防部出版的《核問題手冊》,“非戰略或戰術核武器是指用于軍事場合,即戰場上的核武器。一般而言,戰術核武器包括:近程地地核導彈、戰術飛機攜帶的核炸彈、戰術巡航核導彈、艦艦和艦空核導彈、反潛核導彈、核深水炸彈、核炮彈、核地雷等。
戰術核武器的特點是:體積小、重量輕、機動性能好、命中精度高。爆炸威力有百噸、千噸、萬噸和十萬噸級TNT當量,少數地地戰術核導彈的爆炸威力可達百萬噸級TNT當量。
冷戰時期,美蘇均部署了大量戰術核武器。冷戰結束後,美俄雖然對戰術核武器數量進行了削減,但仍保持一定數量。2019年12月,時任美國副國防部長約翰·羅德表示,俄羅斯擁有僅次于美國,甚至比美國更多的戰術核彈,其數量可能超過2000枚。
近年來,美國有加強戰術核武器部署的趨勢。2020年2月,美國軍方證實其已經正式部署代號爲W76-2的低當量核彈頭。W76-2的低當量核彈頭主要裝備于“三叉戟-2D5”潛射彈道導彈上,其爆炸當量約5000噸,比W76彈頭的10萬噸當量大爲減少。除了潛射彈道導彈,美國還在研制一種搭載低當量核彈頭的核巡航導彈。而美國空軍的B61-12新型核炸彈已經在多型戰機上進行了投擲試驗,未來空軍也將擁有精確制導的戰術核武器。
“朝鮮研制戰術核武器的目的是抵消美韓常規軍力的優勢。”趙通分析指出,“戰術核武器當量較小,機動性也更好,更隱蔽,適合在戰場上使用,而且朝鮮近幾年試射的‘北極星-3’導彈與超大型火箭炮等投擲平台都可用于搭載戰術核武器。”
朝鮮和美國都擁有核武器,而朝鮮在常規戰爭中使用戰術核武器是否會引發核戰爭或核沖突的將成爲外界討論的熱點問題。在趙通看來,朝鮮戰術核武器平時可以擁有威懾韓美的作用,警告韓美兩國不要因爲常規軍力有優勢而輕舉妄動,戰時則可通過使用一兩次戰術核武器,並以戰略核武器作爲後盾,改變對自己不利的戰局。
首次向拜登傳遞信息:“強對強,善對善”
金正恩在朝鮮勞動黨八大上介紹了在增強國家核戰爭遏制力和自衛國防力量鬥爭中所取得的成就,指明朝鮮作爲“擁核國家的地位”,構築了完美無缺的核盾牌,增強了戰略遏制力。”這向國內外釋放出清晰的信號。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研究員李枏向澎湃新聞指出,對于朝鮮而言,當國內經濟遇到困難時,展示軍事發展能力主要起到團結人民的作用,提升勞動黨執政的自信心。而向外傳遞的信息是,朝鮮擁有強大的軍事能力,在此背景下,朝鮮對外談判的“籌碼”也增加了,其希望韓國和美國正視朝鮮的軍事能力,放棄對朝的敵對政策,否則朝鮮有能力打擊韓美本土,尤其是美國。
金正恩在朝鮮八大上的講話正值美國政權更叠時期,對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來說,意義非比尋常。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稱,這是朝方首次向當選總統拜登傳遞信息,這一番表態證明朝鮮不急于和美國新一屆政府進行談判。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分析也指出,金正恩的講話意在向新一屆美國政府施壓。
自2018年以來,朝美領導人分別在新加坡、越南和板門店等地舉行會晤,謀求縮小雙方在無核化路徑上的分歧。然而,美方在回應朝鮮關切、解除對朝制裁上始終沒有采取實質性措施。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河內舉行的第二次首腦會晤無果而終,半島無核化談判就此陷入僵局。2020年7月,朝鮮外務省仍然表示,無意與美國坐到一起對話。
“強對強、善對善。”這是八大報告朝鮮語原文中寫明的對美政策。李枏指出,這意味著朝鮮把皮球踢到了美國那邊,如果美國堅持強勢政策,那麽朝鮮也有足夠能力“強對強”。李枏認爲,拜登上台後面臨國內外的許多重要問題,朝核問題應該不會是他優先處理的外交事務,“拜登目前不願意和金正恩無條件會面,他提出的會面條件是‘金正恩同意削弱核能力’,而且傾向于自下而上的外交方式。如果拜登政府只是單方面推進自下而上的朝美對話,預計會很困難,因爲朝鮮在工作層的任何無核化對話需要得到上層的認可。”
早在2017年,朝鮮常駐聯合國副代表金仁龍就直言,美國對朝鮮的敵對政策是“所有問題的根源”,美國停止敵對政策是解決朝鮮問題的前提。而朝鮮現在也堅持這一原則。對此,劉鳴認爲,朝鮮要求美國徹底放棄對朝敵視政策,換言之即是先與朝鮮建交,構建朝鮮半島和平機制,同意國際社會向朝提供經濟援助。“這對于美國來說是無法做到的,但在無核化遙遙無期的前景下,美國不能忍受朝鮮繼續擁核與提高核導能力。所以,尋求一個永久凍核與控導發展與放松部分經濟制裁的中程方案有可能是美朝的最大公分母。”劉鳴說道。
盡管半島無核化的道路曲折,美國僵化的對朝政策也使朝核問題陷入僵局,但金正恩在八大重申:“只要侵略性的敵對勢力不針對朝鮮使用核武器,朝鮮就不會濫用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