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206字,閱讀大約需要3分鍾
未經許可嚴禁以任何形式轉載
南方能源觀察
歡迎投稿,投稿郵箱:
江濤
近日,新加坡政府宣布,新加坡將在2024年和2025年把碳稅從5新元(3.7美元)/噸二氧化碳當量上調至25新元(18.60美元)/噸二氧化碳當量。
在新碳稅計劃提出後,新加坡碳稅是否過低,碳稅是否能推動減排等問題引起了多方討論。
2021年6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指出,如果要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需要將全球碳價格下限定爲每噸75美元左右。2022年,IMF提出設定國際碳價下限,將要求20國集團(G20)政府確定並實施最低碳價。
根據IMF建議,到2030年,發達經濟體的碳價格下限爲75美元/噸二氧化碳當量,高收入新興市場約爲50美元,印度等低收入新興市場約爲25美元。相比之下,即使在上調價格之後,新加坡的碳稅稅率仍相對較低。
當新加坡從2019年開始征收碳稅時,雖然5新元的稅率並不高,但覆蓋範圍很廣,涵蓋了該國約80%的碳排放量。
但是,此次碳稅上調的幅度很大,而且在未來兩年內就會生效,對排放密集型行業可能會造成不小的影響。
因此,企業需要選擇適當的路徑來實現平穩過渡。新加坡已經考慮引入過渡方案,幫助受影響的行業短期內適應碳稅。這些企業將獲得過渡性補貼,以應對碳稅帶來的成本上升。同時,新加坡計劃從2024年引入國際碳排放信用額,以抵消最多5%的應稅排放,爲減排難度大的行業提供緩沖空間。
支持碳稅的觀點認爲,雖然碳稅短期內對經濟會有微小影響,但國外碳稅實踐表明,負面影響低于一般預期。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會逐步適應碳稅,其影響更小,並且碳稅可以推動碳減排技術應用,催生一批新興産業,提升就業率,促進低碳經濟發展。
此外,碳稅目前仍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可以讓高碳排放國家的企業和消費者爲自己在國內和國外的碳排放承擔責任。
但碳稅價格的上漲和覆蓋範圍的擴大可能迫使企業需要做出更大的改革,包括需要審查甚至重組現有的商業模式和供應鏈,以進一步控制成本和支出。有一部分專家認爲碳稅目前難以起到推動減排的效果。
新南威爾士大學副教授Anis Chowdhury和聯合國前經濟發展助理秘書長Jomo Kwame Sundaram認爲,當下碳定價的實際影響微乎其微——全世界每年因碳定價只減少不到2%的碳排放量,因爲“高碳排放的利益方沒有付出太大的代價”。大多數碳排放企業仍然沒有被碳稅影響,繼續依賴化石燃料進行生産。
批評人士認爲,碳稅並沒有起到推動低碳技術發展的效果,而且到目前爲止,沒有明顯的證據表明碳定價有助于大幅度減少碳排放量。
“全球産生的溫室氣體中,只有22%受到碳定價的制約,平均每噸價格僅爲3美元。因此,僅靠碳稅並不能顯著抑制高溫室氣體排放,或大大加快低碳技術的廣泛應用。”Anis Chowdhury和Jomo Kwame Sundaram說。
在印尼宣布實施碳稅時,部分印尼企業家曾表示,他們甯願繳納碳稅,也不願投資新技術或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品來減少碳排放。
碳稅提高後,受影響的企業將不得不考慮他們的碳計算方法以及可能受到影響的外部供應商,企業將重新需要考慮他們的供應鏈,並可能做出不同的采購決定。
這些複雜性增加了企業在合規和管理方面已經産生的成本,並且將需要投入額外的資金來培訓能滿足企業新需求的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