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當中小學生們進入寒假,除了按照自己興趣去有針對性地報各種課外班,不少家長將目光投向了寒假研學遊、冬令營等旅遊産品,海外遊學成寒假遊的新風尚。
針對中小學生的遊學産品,也叫“研學遊”。在內容上分類大致可分爲四大類:一是到國外知名高校的遊覽和交流;二是插班式純學習類遊學;三是半研學半旅遊的體驗式遊學;四是夏令營和冬令營式特色遊學。
2016年末,教育部等11部門提出,要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但是記者走訪發現,與火熱的海外遊學相比,不少旅遊團還停留在“只遊不學”的狀態,高價的海外遊學存在哪些貓膩?這些遊學産品又該如何監管?
滑雪探險、文化體驗路線大受中學生歡迎
每年寒暑假,鄭州市民張女士都會給女兒訂購海外遊學産品。在她看來,這是孩子成長的必需品,是開闊眼界的重要渠道。張女士說:“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每年都出去,美國、歐洲、日本,住在營地,或者住在小朋友家裏,有的是住在大學生宿舍。更多是他們深入到他們生活和學習中,真正去了解不同文化的生活是什麽樣的,這對她的成長可能是更有幫助的。”
攜程旅行網大數據顯示,今年寒假研學旅遊預計比去年同期增長80%以上。從國內遊來看,博物館之旅、到北方學習滑雪課程等受到歡迎。從出境遊來看,到瑞士、北歐開展以冰雪文化體驗爲主題的項目,到澳大利亞、新西蘭感受生態課堂、體驗戶外探險、牧場生活等受到歡迎。遊學旅遊線路報價仍然居高不下,最高可以達到普通旅遊線路的兩倍,攜程旅行網田飛介紹:“海外遊學的人均支出在21000元左右,與去年持平。英國、美國、澳大利亞長線的均價在3.5萬元,亞洲短線人均在1.1萬元。人氣最高的遊學目的地國家是澳大利亞、美國、新加坡、泰國、新西蘭。”
此外,打卡高等學府一直是研學遊的傳統項目。國內的高校遊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漢等高校密集的城市;國外高校遊的目的地主要集中在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途牛旅遊網客服人員提到:12到18歲的中學生預訂人次占比達71%,是寒假研學旅遊的主力軍。
途牛公司在接受采訪時還介紹道:“經曆了近幾年的發展,遊學旅遊市場越來越受重視,産品越來越豐富。最受歡迎的出境高校遊目的地包括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法國等。體驗內容包括入住寄宿家庭、進入當地名校插班學習、文化體驗等。”
遊學項目內容注水有“遊”無“學” 部分隨團老師甚至沒有出國經曆
研學遊的目的是讓孩子在旅途中體驗,在實踐中學習,但目前市場上不少研學旅遊項目僅僅是“走馬觀花”,或是主打名校遊、奢華遊,缺乏實質內容。鄭州一家旅行社工作人員表示,不少遊學中介機構缺失安全的預案,國外的地接社安排的導遊和中英文翻譯數量有限。
旅行社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解釋:“所謂隨團的老師可能從來沒有過出國的經曆,更不用說這個有豐富的經驗,或者說有這個教育方面的這種經驗,就是說對孩子這種心理、性格,包括遇到應急困難問題的時候,這種應急的能力,我覺得基本上是很缺乏的。”
山東山大基礎教育集團國內研學項目負責人郭寅提到:“盡管所有機構都宣稱自己有研學導師,但在我們組織研學的過程中,幾乎沒有研學導師能達到要求。他們的思維還是旅行社思維,而研學更多是從教育上來引導學生。但是目前國內對研學導師有一個明確的規定,對這個職業沒有規範的培訓。或者資格的認證。”
在追捧背後,一些遊學産品有“遊”無“學”、價格較高、內容注水等情況也讓遊學市場發展狀況不容樂觀。比如,在高額利潤驅動下,一些商家把普通旅遊産品貼上“遊學”標簽,就改頭換面成了高價的遊學産品。但這樣的“遊學”,有可能就是花了幾萬元到國外高校參觀一圈,消費體驗令人失望,學習效果更無從談起。家長高鶴鳴就對該類遊學項目表示質疑:“我這次出國就碰到過遊學團,他們基本都是走馬觀花式的參觀各個景點。在法國盧浮宮工作的中國講解員也告訴我,國內很多遊學團就是安排孩子在名畫前拍個照打個卡,表示到此一遊,但是對這些藝術品的講解之類的一概不提,飛那麽遠孩子卻什麽都沒了解到,他覺得很可惜。”
專家:遊學産品不單是旅遊産品更是教育産品 應制定標准規範秩序
專家指出,遊學應該注重深度的“學”,而非走馬觀花的“遊”;遊學産品不單單是旅遊産品,還屬于教育産品。針對“只遊不學”、“高噱頭高價位”等,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負責人張吉林回應,下一步將研究制定研學遊産品標准,規範市場秩序。
對此,張吉林建議:“首先把市場上的産品規範起來,然後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讓大家能夠有一個比較健康的旅遊環境。特別是文化和旅遊融合之後,像博物館、文化館等很多文化設施爲研學旅遊提供了更寬廣的空間。之前在供給上有一些短缺,今後我們在供給上會進一步擴大,來適應各個層次、各個階層、各個年齡段不同的遊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