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書展,自2004年創辦以來已經走過了15年曆程,8月15日至21日,2018上海書展如期舉辦,主會場仍然設在上海展覽中心,同時在全市各圖書館、書店、藝術博物館等處設立了100個分會場。
書展的前兩天,上海刮台風、下大雨,讓人擔心書展是否遭遇冷場,但是到了周末,購買門票等待入場的讀者就在上海展覽中心門口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書展會場也是人潮湧動。與好書邂逅,與喜歡的作家相遇,已經成爲書展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今年上海書展的各項閱讀活動有1150余場。余秋雨帶著三本著作《境外演講》《台灣論學》《北大授課》舉行演講,金宇澄簽售了三本新書《方島》《輕寒》《碗》,陳丹燕、陳保平夫婦攜《去北地,再去北地》展開文學對談,蘇童、韓少功爲龔曙光新書《日子瘋長》站台,朱迅與讀者分享了自傳體新書《阿迅》,白岩松推出了“From Bai”全媒體品牌系列新書,敬一丹推出了新書《那年 那信》。
正如白岩松在讀者見面會上所說的:“閱讀就是對我們的人生以及各種各樣的問題最好的醫治,閱讀就是在自己醫治自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上海書展永不落幕。
一、名家面對面
余秋雨演講現場火爆
8月18日,在上海書展的活動現場,東方出版中心舉辦了“余秋雨演講系列”新書讀者見面會。余秋雨的三本著作《境外演講》《台灣論學》《北大授課》近日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同時,他在喜馬拉雅FM上新開設的“中國文化必修課”也盛況空前。盡管之前已經告知讀者,此次見面會余秋雨不簽售,不接受采訪,可是前來聆聽余秋雨講座的讀者依然把友誼會堂圍得水泄不通。
這些年余秋雨一直在各種場合談論與中國文化相關的問題,包括在聯合國總部,在美國、新加坡,在中國的港澳台地區,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北京大學等學校的講台上。在這些演講中,他純粹從文化的高度,論述了中華文化長盛不衰的原因,駁斥了“中國威脅論”“文明沖突論”“中國崩潰論”;他也坦陳了中國文化中某些弊端。正反兩個方面的論述,爲大家呈現了一個更立體、更完整、更真實的中華文化。這些演講都引起了非常好的社會反響,因此,他將這些演講的講稿、對話整理成《境外演講》《台灣論學》《北大授課》三本書,一方面讓更多的讀者可以了解中華文化旺盛生命力的根源和組成,另一方面也是對在各種活動中被反複問到的一些核心問題的集中回答。
余秋雨說:“我當年辭去大學校長一職,是爲了尋找千年前的腳步——文化,我找到了,後來寫成一本書,那就是東方出版中心多年前出版的《文化苦旅》。”
他說,他曾冒著生命危險貼地穿越數萬公裏,考察了巴比倫文明、克裏特文明、希伯來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等古文明的一系列最重要的文化遺址。一路上,他對古代各種文明和當代各種文明進行了仔細的思考、比較,對比出中華文明的優點,之後寫了《千年一歎》。第三次旅程,余秋雨考察了歐洲的96座城市,回來後寫成了《行者無疆》。
通過考察,他得出了三方面的結論:一是,要重識中國文化;二是,質疑文明沖突;三是,驚覺恐怖主義。他覺得自己有責任把萬裏曆險變成萬裏演講,向更多的人進行論述和提醒。現在他把系列演講變成了“演講系列”,用書的形式把多年思考的成果固定下來,讓更多的人來閱讀、來思考。
余秋雨說:“中華文化是一條奔流不息的大江,而不是江邊的枯藤老樹昏鴉。”正是有了在場的、不在場的廣大民衆的關注和學習,中華文化這條大江才能奔流不息,一直向前,中華文化的生命強度才有了可靠的支撐。
余秋雨還在現場回答了之前收集的網友問題,很多網友問,現在到處都在興起背古書、背古詩、尋找古代哲學家,我們的孩子到底讀古代的多一點好,還是讀現代的多一點好?網友當中有好多90後的青年問,我們90後到底是以古文化爲根底,還是以現代文化爲根底?余秋雨說:“你是現代人,當然是以現代文化爲根底。背誦和創造哪個重要?當然是創造重要,文化的本質就是往前走,就是創造,離開了創造怎麽可以。我們很尊重我們優秀的古代文化,但是更尊重你年輕的生命,年輕的生命是創造的生命,是充滿活力的生命,如果把你年輕的生命都在古詩詞裏耗掉了,我覺得那就太可惜了。”
張平攜《重新生活》“爆棚”上海書展
8月19日,張平攜最新現實主義力作《重新生活》亮相上海書展,活動現場氣氛熱烈,等候簽名的讀者從上海展覽中心中央大廳兩翼走廊排到二樓大廳。
讀者見面會上,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作家出版社社長吳義勤評價這部作品:有情懷、有溫度、接地氣,“作品的意義超越了反腐題材,在文學方面顯示了新的探索和思考,體現了對現實的尖銳追問。《重新生活》提供了重新認識張平的機會。”
對于爲何14年後才有新作問世,張平說:“《重新生活》是我放在抽屜裏時間最長的作品,寫完五年後才發表。我在書裏提到,腐敗不僅僅是貪汙受賄,收取了不義之財或物,更重要的是制造了一個與老百姓完全不同的特殊生活。中共十九大提出了要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美好的生活怎麽定義?要符合廣大人民群衆的根本利益與願望,體現人民群衆的根本價值訴求,構成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各群體的價值共識。這就是美好生活。腐敗分子的生活與老百姓追求的美好生活不同,我在寫的時候,心裏忐忑,這種提法能否被大家接受?當時心裏沒底,但我現在收到的評價都是正面的,大家是認可這種說法的。”
劉源《夢回萬裏 衛黃保華》出版
8月18日,《夢回萬裏 衛黃保華——漫憶父親劉少奇與國防、軍事、軍隊》新書發布會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原解放軍總後勤部政委、上將、劉少奇同志之子劉源分享書中精彩內容。
今年是劉少奇同志誕辰120周年,爲學習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爲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鬥的崇高風範,激發青年一代尤其是當代軍人對曆史的感悟,劉源上將撰寫了《夢回萬裏 衛黃保華——漫憶父親劉少奇與國防、軍事、軍隊》一書,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書共13萬余字,並刊登200余幅圖片,融入62段二維碼,以圖文並茂的視頻書形式,多維、立體地展現了劉少奇在國防、軍事和軍隊建設方面的豐功偉績。同時,作者從子女、軍隊領導的獨特角度,以簡潔、濃情且富有個性化的語言,對黨史上的若幹重大事件娓娓道來。其中,不乏獨家掌握的史料及補白新解,並以獨立視角來評析提問。
幾米簽售《不愛讀書不是你的錯》
今年是繪本畫家幾米創作20周年紀念,8月18日,幾米攜新書《不愛讀書不是你的錯》來到上海書展,在“幾米創作20周年——我一直都在陪著你”講座中,幾米回顧了自己得癌症以及20年創作的心路曆程,分享中幾度落淚。
1995年,幾米患上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從5月到10月,一直在醫院做化療,每天想著怎麽用醫院的設備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爲太痛苦了。甚至打一個噴嚏,牆壁上都是血。化療結束後,通過食療和練氣功,幾米再也沒回過醫院,直到今天他已經60歲。
住院前,幾米已經從工作12年的廣告公司辭職,生病後,幾米重新拿起畫筆,“我每天坐下來每天一筆一筆地畫,畫到後來我甚至忘記了我是一個重症患者,我是一個一旦被感冒傳染可能要告別人世的人。于是我畫了第一本《森林的秘密》,我從這樣的開始畫這樣一個故事,那已經是二十年前了。”幾米之後出版的繪本《向左走,向右走》《地下鐵》等,開創出成人繪本的新類型,興起一股繪本創作潮。
二、文學沙龍
任曉雯談新作《陽台上》
8月16日,任曉雯《陽台上》新書發布會于上海展覽中心舉行,評論家李偉長和任曉雯出席活動。
任曉雯,小說家,著有《好人宋沒用》《浮生》系列等7種。根據其短篇小說《陽台上》改編的同名電影即將上映。
《陽台上》2018年6月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該書精選了任曉雯近二十年間的中短篇小說九篇,無論從題材、人物角度選取,還是從寫作手法、語言等方面,都體現了一位前途無量的作家在文學寫作的早期階段所做的艱辛努力和有趣探索。書中作品大多聚焦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生存掙紮,喜怒哀樂,或者性格沖突。
評論家李偉長說:任曉雯的小說特別容易讓我想起另一位小說家沈從文。沈從文說自己寫了很多“下等人”的故事,任曉雯的小說裏有很多這樣的人物。她的小說和時代的關系特別緊密,但這種緊密不是特意的。在我的概念中,一個好的小說家絕不會取悅某一些人,不會取悅讀者,不會取悅評論家,甚至不會取悅某個時代。此外,一個好的小說家,也不會去嘗試激勵或者鼓勵別人。這不是小說該有的事。“任曉雯做著的,就是一個小說家該做的事情。一個事情是什麽樣子的,她就盡己所能把它按照本身的樣子呈現出來。”
任曉雯說:短篇小說《陽台上》寫于八年前,那段時間各地發生很多拆遷的事件,于是便萌生了以“拆遷”爲由頭創作小說的想法。“事實上,我的很多作品最初的靈感都來自社會現實和新聞事件。”《陽台上》這本小說集,以任曉雯三十歲以前的作品爲主,“雖然這些作品也受到過鼓勵,但當人屆中年時再拿出來,未免令我心虛。回顧過往,總帶了點悔其少作的遺憾。”
龐余亮:《半個父親在疼》
8月19日,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主辦的“半個父親在疼,爲什麽我們無能爲力?——《半個父親在疼》新書分享會”在上海書展舉行。著名作家畢飛宇、路內與作者龐余亮一起,分享了《半個父親在疼》一書的創作初衷、文學特性及出版意義。
2018年8月,作家龐余亮首部自傳體親情散文集《半個父親在疼》出版,蘊含了作家對父親、母親以及個人私密成長史的坦誠書寫,是一次人間大愛的極致表達。其中,與書名同名的單篇散文《半個父親在疼》自2002年被《天涯》雜志推出以來,先後被50多種選本選載,入選中國文學作品排行榜,全國年度散文優秀作品選。
上海書展會場,龐余亮分享了“半個父親”的由來——由于自己的父親中風偏癱,在生理意義上他只剩下半個父親。及至父親去世後,2001年春天龐余亮在路上看到一位中風偏癱的老人,于是上前攙扶老人圍著公園走了一圈,走的過程中仿佛聞到了父親的氣息。當晚,他開始寫《半個父親在疼》,每當電腦鍵盤打到“父親”的時候,鍵盤都會抖,仿佛父親不願自己寫作,因而每一個“父親”的出現,都有著沉重的力道。龐余亮表示,自己把對父親的責任、偉大、不堪,都慢慢地呈現在這本書上。
對于這本書的寫作特色,路內認爲龐余亮寫自己父親的筆法,不太像常規的中國式散文的寫法,作者和父親的關系有種微妙的錯位,仿佛龐余亮自己在作品中也站在半個父親的立場上。這種純粹、誠實的寫法,很打動路內:“一個作家一輩子只有一次機會寫他父親,這次寫砸了,下次再寫就沒機會了。”畢飛宇認爲,龐余亮的寫作呈現了一代人的生存狀況和心靈寫實。
安意如簽售《千山之外》
提到作家安意如,一個不得不談及的標簽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見》。十年來,這本書經久不變的暢銷,讓她在古典詩詞賞析領域脫穎而出。這次上海書展,她帶來了新書《千山之外》。
《千山之外》是一本以西藏爲主題的隨筆集,是一本適合拿來當導覽圖去看的書。透過文字你可以看到熟悉的大昭寺、羅布林卡、布達拉宮、岡仁波齊、羊卓雍措等,這些都是文藝青年打卡必去的地方。此外,安意如也會把筆觸觸及藏東、藏西還有藏北,真正深入到西藏的曆史文化裏面。自2007年開始,安意如每年都會數次往返于北京和西藏之間,用她自己的話說,“這種感情一旦被喚醒,就逐漸成爲一種血脈裏奔湧、跌宕,終至靜默的情感。”
三、經典文叢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 120年紀念版200種亮相上海書展
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120年紀念版200種首次整體亮相上海書展,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子善、華東政法大學原校長何勤華等出席發布會。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是由商務印書館組織承擔的標志性出版工程,自2009年至今已累計出版200種,收入了上自晚清下至20世紀80年代末中華原創學術名著,以人文社會科學爲主兼及其他,涵蓋文、史、哲、法、政、經、社會學、教育學、地理學、心理學等衆多學科。這套叢書出版並非簡單的舊書重刊,而是遵循“學術史的眼光”和“經典化的策略”,對入選書目進行嚴格把關,推出經過精選、精編、精校的優秀範本。
叢書中收錄了大量開山之作、扛鼎之著,既有第一次使用現代語言學理論來研究中國語法的《馬氏文通》,也有被視爲中國哲學史學科成立標志的《中國哲學史大綱》,章太炎《國故論衡》、錢锺書《談藝錄》、錢穆《國史大綱》、《王國維文學論著三種》等無不在各領域熠熠生輝。叢書還再版了吳文藻《論社會學中國化》、唐慶增《中國經濟思想史》、張東荪《認識論》、方顯廷《中國之棉紡織業》、萬國鼎《中國田制史》等經典學術著作。
“暖心美讀書”推出謝倩霓、安武林新作
8月17日,長江文藝出版社的“暖心美讀書”系列推出兩本新作《水流輕輕》和《黑豆裏的母親》。《水流輕輕》的作者謝倩霓,《黑豆裏的母親》的作者安武林,出席了本次活動。
講座中,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謝倩霓與大家分享,正是因爲父親的影響,讓她從小愛上了閱讀,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從而一生受益。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安武林表示自己雖然出生于農村的貧苦家庭,但正是一本本書給他打開了新的世界,讓他擁有了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晴空裏自由翺翔。
《暖心美讀書(名師導讀美繪版)》是長江文藝出版社的重點産品線之一,是專爲青少年讀者打造的經典美繪閱讀文庫。去年,“暖心美讀書”第一季已經出版了六十多種,今年長江文藝出版社又推出了“暖心美讀書”第二季,出版規模已經達到80余種。
“懸疑世界文庫”推出永城新作
被譽爲“中國懸疑小說教父”的上海作家蔡駿從22歲開始發表小說,作品總銷量超過1400萬冊。“懸疑世界文庫”由蔡駿擔任總策劃,作家出版社聯手《懸疑世界》編輯部傾力打造。“懸疑世界文庫”已出版蔡駿的《偷窺一百二十天》《地獄變》《天機》《謀殺似水年華》《詛咒》《病毒》《貓眼》等十幾部經典懸疑作品,還推出了日本推理作家湊佳苗的新作《藍寶石》,德國懸疑天後英格麗特·諾爾的《公雞已死》《情人的骨灰》《女藥劑師》,美國小說家詹姆斯·帕特森的《萬獸之地》等。
“懸疑世界文庫”今年最新推出了作家永城的商業犯罪間諜小說《國貿三十八層》和《秘密調查師》系列小說。《秘密調查師》系列小說影視正在改編籌拍中。
作家永城是前跨國商業調查公司副執行董事,機器人工程師,國際注冊反欺詐調查師。永城的《國貿三十八層》講述銀行高管老李——小說女主角“輝姐“的秘密情人,因營私舞弊導致銀行客戶隱私泄漏,東窗事發,倉皇外逃,揭開了一個普通都市小白領輝姐在香港和內地的冒險和救贖。
李曉鵬簽售《資本論(少兒彩繪版)》
8月15日,《“資本論(少兒彩繪版)》”簽售會在上海書展舉行。
《資本論(少兒彩繪版)》由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劍橋大學訪問學者李曉鵬創作。該書首次嘗試通過權威學者講解、精美手繪插圖注解的方式,爲8~14歲少年兒童量身定制他們可以讀得懂、吃得透的殿堂級科學名著——《資本論》。資本是什麽?是錢?是機器?是美貌?資本從哪裏來?它如何積累,又如何運作?作者李曉鵬將馬克思博大精深的學術體系,巧妙地轉化爲少年兒童能夠理解、喜歡閱讀的內容,讓他們可以讀懂《資本論》,走近馬克思。
趙啓正、賈樹枚談新聞傳播藝術
8月19日,學習讀書會首次上海書展特別活動在友誼會堂舉辦,特別邀請了趙啓正與賈樹枚兩位新聞傳播專家,就如何提升中國故事的國際表達能力這一話題展開對談。
趙啓正被國際新聞界稱爲“中國第一新聞官”,長期擔任中央外宣辦、國務院新聞辦主任。他談到,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的改革開放在世界上能有那麽大的影響力,外宣工作功不可沒。講好中國故事並不那麽簡單,需要既對中國的國情有充分的了解,又對外國人接受的表達方式有充分的認識,如此才能從理論上升到實踐,“用故事驅動中國”。
賈樹枚從趙啓正曆年發表的演講、報告、文章、答記者問中,精選60余個案例,編輯出版了《中國故事 國際表達——趙啓正新聞傳播案例》一書。談及編纂本書的初衷,他希望通過對趙啓正在對外宣傳領域的實踐經驗和理論創新進行梳理、總結、研討,幫助新聞傳播專業學生提高學識修養,爲新聞傳播行業從業人員、新聞發言人、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文宣幹部提供一本“實戰指南”。
四、生活派對
李戡談父親李敖與名人交往
台灣著名作家李敖,于2018年3月18日逝世,享年83歲。他生前的最後一部自傳《李敖自傳》,是他在病床上簽的合同,是他生前認可的最後一本書。該書2018年1月出版,迅速登上新浪好書榜、百道好書榜、中版好書榜等各大榜單。
8月17日,李敖之子李戡和華東師範大學90後講師王銳在上海書展對談,講述了《李敖自傳》中,李敖與這些名人的交往。
李戡,曾在北京大學讀書,現在倫敦大學讀博士學位。王銳,華東師範大學曆史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爲中國近代思想史、學術史。
李敖是一個有爭議的人,伴隨著他的爭議,很多人會猜測,李敖沒有朋友。但實際上,李敖的朋友非常多,即使是那些被他罵過的,也會心甘情願跟他做朋友。而他與中國近現代曆史上的著名人物,比如嚴僑、胡適、錢穆、殷海光、梁實秋等人的交往,更是文學史上著名的佳話。
陳美齡: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
8月16日,陳美齡攜她的兩本著作《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人生的38個啓示——陳美齡自傳》來到上海書展現場,與讀者見面互動並簽售。
陳美齡說:我不是教我的孩子做學霸,成績好並不一定能考上斯坦福大學,我是教他們做一個快樂的人,有創造力,有自信的人。我的書裏面的方法都是很容易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得到。不是通過50個教育法就一定能考上斯坦福大學,但這50個教育法可以幫你的孩子度過一個非常快樂的童年,而且從快樂中可以讓人學到很多基本的東西。
松浦彌太郎簽售《寫給想哭的你》
8月18日,松浦彌太郎在上海書展簽售新書《寫給想哭的你》。
近幾年,松浦彌太郎的書在國內很火,松浦彌太郎1965年出生于東京,高中辍學後只身遠赴美國。2006年起擔任日本老牌生活雜志《生活手帖》的總編輯,現任“生活之基本”網站主理人。著有《100個基本》《今天也要用心過生活》等暢銷作品。
在談到我們越來越不安的根源時,松浦彌太郎說,網絡、智能手機,在我們的生活中成爲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由于工具太好了,讓我們可以接收到大量的信息,于是這些信息我們要做怎樣的取舍,其實我們心裏是消化不完的,這就會讓我們覺得很累,同時對一些我們不需要的東西就越來越沒有興趣,這種失去興趣就會讓我們感覺不到生活的意義。“當人真的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幫助到我們的,並不是那些五花八門的設備,只有人本身才能幫助人。”
五、漫畫人生
蔡志忠:人生總要妙妙妙
8月19日,著名漫畫家蔡志忠攜《蔡志忠·一日一禅2019年日曆》《人生總要妙妙妙》與讀者見面。
《蔡志忠·一日一禅2019年日曆》,采用了蔡志忠于2018年3月最新創作的佛禅畫作,更附上730句“每日箴言”,翻開日曆,每一天都能看到全新的、富有趣味和哲理的佛禅小圖以及正能量滿滿的箴言。
《人生總要妙妙妙》是一本治愈力滿滿的漫畫隨筆。書中蔡志忠用貓咪的姿態闡述了“傲嬌”的生活態度和不認輸的拼勁兒,無論生活多麽艱難,我們都要向貓學習,說一聲“妙妙妙”,去跨越苦難。
詹同子女簽售《詹同精選集》
8月15日,朝華出版社主辦的《詹同精選集》圖書簽售會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朝華出版社社長汪濤、副總經理劉冰遠、詹同先生子女詹詠、詹螢參加會議。
詹同(1932——1995),原名詹同渲,是著名兒童美術家,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三劍客”之一,是中國著名的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之孫。1958年,詹同擔任我國第一部剪紙美術片《豬八戒吃西瓜》的美術設計。1994年,詹同被中國美術家協會漫畫藝委會授予“中國漫畫金猴獎”榮譽獎。出版有漫畫作品集《詹同漫畫集》等。《詹同精選集》收錄了詹同先生創作于20世紀60~80年代的經典動物題材兒童漫畫作品,包含《動物園》《豬八戒吃西瓜》《小熊拔牙》《狐狸學老虎》《烏鴉和狐狸》《龜兔賽跑》《小鴿子救火》《不聽話的山羊》《水獺和蟾蜍》《兩只小貓》共10部,其中由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林頌英撰文的《動物園》,由著名編劇、兒童文學作家包蕾撰文的《豬八戒吃西瓜》曾獲多項大獎。
六、人氣作家
大冰簽售《你壞》
繼《乖,摸摸頭》《阿彌陀佛麽麽哒》《好嗎好的》《我不》之後,野生作家大冰2018年回歸本心之作《你壞》近日出版。該書延續大冰以往的寫作風格,只講故事不講道理,預售半小時就打破當當的銷售記錄。8月18日,大冰攜新書《你壞》來到上海書展,和他一起出現的,是《我不》一書中的主人公李莉娟。
大冰說,因爲他書中的主人公經曆太傳奇,很多人都質疑他寫的故事是編的,其實他寫的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發生的,爲了證實他所言不虛,他希望他書中的主人公能自己寫書,李莉娟是第一個將自己的人生經曆寫成《成都姑娘》並出版的。
大冰說,十年前與李莉娟初識時她就是個普普通通的博物館裏的小講解員,十年後,她是佳士得拍賣行國際房産部波爾多地産酒莊部亞太區市場總監,獨挑大梁賣酒莊;她是專業品酒師,葡萄酒相關專業碩士文憑她一口氣拿了兩個;她是當下法國波爾多的形象大使,貨真價實的華人之光;她是《中國好聲音》歐洲賽區總冠軍;她定居法國,住在有300年曆史的古堡裏,戀情可以虐殺全體單身留學狗的幸福。這些故事,李莉娟都寫在《成都姑娘》一書中。
《你壞》裏的每一個故事都是正在進行時寫作,大冰說,故事中的每一位主人公,路平、小南京、小姑娘心心、月月、成子、白瑪央宗、王博和甜菜等等……五年中,他們有生活,也有新故事,每位讀者都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後來的他們。這些真實的故事,更加完整也更加立體。
午歌《一生有你》講述理工男的青春故事
8月15日,午歌攜帶全新再版的《一生有你》亮相2018上海書展,與讀者面對面交流,一起回憶那些年燃燒過的青春。
人氣暢銷作家、晚安故事開創者午歌,以特有的幽默、熱血、歡樂而又情深的文筆,爲我們講述身爲名校理工男的男主如何追求夢中女神和自己的音樂夢想的故事。由盧庚戌執導的電影《一生有你》也將于今年在院線與大家見面。
沈肯尼《離開我,遇見我》分享成長感悟
8月17日,青年暢銷書作家沈肯尼亮相上海書展,爲自己的新書《離開我,遇見我》舉行簽售會。
“一個欲憑借一己之力探尋並定義有趣人生的幸運的普通人”,這是沈肯尼對自己的定義,也是他一直以來對待生活的態度。
沈肯尼透露,新書《離開我,遇見我》主要記錄了他在英國念書期間的成長往事,“整個准備時間長達四年,可以說花費了自己不少心血”。這本書采用了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故事中名爲“肯尼”的主人公在古堡環伺、樹木參天的陌生國度開啓新的人生,面對來自學業和生活的全新未知,有關于親情的拉扯也有關于友情的羁絆,有困惑和迷茫,也有對未來的希望和憧憬。
(燕趙都市報 記者 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