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香港經濟及政策研究主管謝國梁12日接受了環球時報專訪,深入解讀6月修例風波以來香港的經濟形勢。謝國梁曾于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間被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央政策組委任爲特邀顧問。
餐飲酒店零售三大行業形勢嚴峻
環球時報:如何看待六月修例風波以來對香港經濟産生的影響?
謝國梁:香港經濟表現從去年伊始已經開始下行。去年第一季度GDP增長4.6%,而第二季度GDP增長只有0.6%。這是整個趨勢。如果沒有修例風波的話,香港經濟本來由于全球放緩、保護主義、中美貿易戰等已有下行壓力。受國際環境影響,中美等主要經濟體增長都在放緩。很難把修理風波這個因素單獨抽出來看它的影響多大。
香港現在面對的兩個因素叠加在一起- 貿易戰和修例風波。但它們的影響面還是不一樣的。修理風波影響的是和入境遊有關的三大行業包括飲食、零售酒店。這三個行業收縮是一個月比一個月嚴重。8月份入境遊數量減少了四成,這三塊現在解決的香港就業崗位有22萬,如果目前的收縮延續,我估計香港的失業率很快就會上去。現在有一些旅行社酒店,它們主要采取放無薪假這個措施去應對,這個短期是可以的,如果事件持續比較長的話,最後要發展到裁員的話,失業率就會很快上去。
這個對就業等影響是比較明顯的。更大一點的範圍則是貿易和物流,受到貿易戰和修例雙重影響。如果入境遊減少,消費減少,香港比如說進口的食品也會下降。尤其是空運,因爲香港很大部分不一定是通過海運,而是通過空運。
貿易物流解決的就業崗位是70多萬,也就是說現在這五大塊加起來實際上是接近100萬的,占香港就業人口1/3。1997亞洲金融危機之前,香港失業率才2.2,一年之後可以大幅飙升到6%。失業率如果要飙升,會對香港整個消費的信心方面有比較大的影響。
所以現在形勢是比較嚴峻的。第三季度現在普遍被認爲會陷入不增長,第四季度就是要看事態的發展,如果修例風波不能很快平息的話,會延伸到第四季度。所以現在全年比較好的情況是有一個輕微的增長,但是陷入到負增長的概率也是有的。
金融市場穩定的背後是國際投資對“一國兩制”的信心
環球時報:香港金融業到目前爲止受到多大沖擊?
謝國梁:修例風波暫時還沒有給金融領域帶來明顯沖擊,因爲現在金融領域很多是網絡化、全球化運作。香港目前的股市還是相當穩定的,相比今年3月份高峰,恒生指數受到修例風波沖擊到最低的時候跌幅也只有16%左右,但最近在回升,目前相比年內高位下跌可能是10%多一點,現在的指數跟去年比較可能還是略有上升,所以說金融市場相對來講還是比較穩定的。
金融市場尤其股市實際上最能直接反映投資信心。目前香港還沒有感到有資金外流的情況,香港銀行體系結余現540億港元左右。港元彙率現在是偏弱,但也沒有再觸及到7.85。金融市場穩定主要反映兩個因素。其一,修例風波應該只是一個風波,是一個短暫性波動,總歸可以找到辦法解決。尤其是國際投資者對“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即國家對香港基本方針政策還是有信心的,相信香港最終可以依據自己法律制度解決問題。其二,香港股市上市公司中,每天的交易量接近八成是跟內地企業發生,市值是接近七成屬于內資企業。那麽其實現在投資者也是認爲中國的整體經濟社會是穩定的。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是香港發展一個重要的穩定器,否則解釋不了修例風波大家感覺很厭倦,但是金融市場卻很平穩。香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經曆過各種風風雨雨,八十年代初當時我們內地經濟還沒有那麽強大,對香港市場影響也沒有那麽大,那時候香港發生風波,金融市場是大幅波動的,股市、樓市下跌可以達三到四成。
但最近保險在市場拓展這一塊,尤其是壽險,很多主要是吸引內地客戶到這來買一些保險産品的業務會受影響。我相信如果香港以後的整個市場逐漸恢複,這個需求還是會有的。因爲現在關鍵就是這個需求,有沒有發生沒有來香港,已經跑到其他地方,比如東南亞新加坡或者是留在內地?現在看還沒有發生市場轉移的情況。亞太區還沒有看到可以去掉香港國際化金融中心的地方。
環球時報:惠譽24年來首降香港信用評級會否引起其他國際機構跟風?
謝國梁:其他機構會否跟風無法預測。但是惠譽此次下調舉動理據是不足的。因爲這種主權評級主要還是基于主權償還能力。如果說香港今天外彙儲備出現大量資金外逃,儲備已經消耗殆盡,然後欠債又一大堆,這個時候調低主權評級信用,我覺得是合理的,但是現在香港並沒有出現這情況。
現在財政情況還是很健康的,銀行系統結余還有500多億,進來囤積在香港的錢,經管局發了超過1萬億的票據吸收在裏邊,再加上財政儲備,現在香港整個結余和儲備超過3萬億港元。如果就財政健康狀況而言,我相信它是全球最好或者最好之一,我都沒有感到有哪個經濟體財政儲備占GDP的比重有比香港高的。在這種情況下把香港的信貸評級調低無疑缺乏理據。
特區政府應大力宣介消除外媒不實報道影響
環球時報:近期特區政府財政司公布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的舉措,您如何評價,還需要有哪些更有針對性的舉措?
謝國梁:港府這次是非常的認真,很積極去應對目前經濟下行的情況。這個方向是對的,目前面臨壓力比較大的還是就業問題,要保就業,首先就得撐住中小企業。針對中小企業,港府在香港的市場機制下能做的,主要是提供融資貸款的擔保。這個舉措一直以來都有實施,而且效果不錯。包括我們中銀香港在內的商業銀行,也都支持和積極配合貸款計劃,希望能夠透過這個計劃,大家跟中小企共度時艱。這是很有針對性,而且有積極意義的。
除此以外還是需要有一些更多的措施。在目前環境下,私營投資可能會凍結或者處于觀望,就像剛才提到的內地買保險的人開始觀望,所以現在最主要還是要加強公共投資。私人投資這一塊也許它會慢慢下降,這個時候政府應該增加公共投資的力度。
政府在基建,比如說房屋這一塊可以加大投入,然後帶動公共投資。目前不是特區政府不願意做,但是在目前機制下,有時候經常面對比如投資撥款,要到立法會去通過。這裏行政和立法之間就會拖慢這個進程。所以政府在這時候應該要有一些特別的措施,一些非常規的措施來克服這個問題。比如機場三跑已經在做,就是沒有去用政府的儲備,因爲用到儲備就要到立法會去辯論,是機場本身用市場化的模式來解決資金的問題。現在的融資成本這麽便宜,機場融資模式實際上是可以供政府借鑒跟推廣的。
如果政府用市場化的手段去解決資金問題,馬上可以啓動一些公共工程的項目,然後穩住投資項目的趨勢,這是很有必要的。
再來就是要加強一些正面的宣傳和推廣,尤其是海外。現在一些媒體有一些歪曲的報道,比如西方的一些國際媒體,有意無意地呈現修例風波中的香港變成一個不安全的地方,但實際上大家看看是不是不安全,實際上也沒那麽嚴重。應該把真實的情況展現出來。
這個領域的宣傳跟報道對于增加國際社會對香港的了解和信心是有幫助的。我知道政府已經在推動這個工作。針對香港旅遊業下滑的情況,到海外去宣傳,近期香港會撥一些款給旅遊發展局開展海外宣傳。
從中長期來看,推動創業的發展很重要,要把握大灣區的機會,加強大灣區創客一體化的發展,推動創客的發展。因爲創客的發展可以改善香港産業結構,增加一些高增值的行業,給新一代的年輕人提供一些更好的就業機會和就業前景。
此外,創客的發展也可以更好融入“一帶一路”倡議推進。我覺得這幾年香港應在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方面投入更多的資源,把香港的優勢更好的發揮出來。政府應該投入更多資源,帶領企業,尤其是中小企去拓展國際市場,像東南亞、南亞和非洲大區的國際市場。
在國際化方面,香港比珠三角的任何一個城市,比內地的其他城市都有更強的優勢。如果說這一方面的工作能做得好,可以給中小企,給年輕一代的企業家提供新的發展機會。
香港不需要被“搭救”
環球時報:如何理解香港經濟和內地經濟的關聯?
謝國梁:在“一國兩制”的基礎下,香港和大灣區,和深圳或者內地其他城市之間,主要還是離岸和在岸的關系。我覺得這個根本的關系不會改變,而且也不應該去改變。兩者之間還是一種互補互利的合作關系。香港本身有獨到的優勢。在大灣區的建設過程中,大家應堅持互補,互利合作。有一種說法認爲香港需要被搭救,我覺得這些都是不准確的。
香港作爲一個自由開放和充滿活力的國際都市,它始終是很獨特的。它作爲一個融資和企業的營運平台,是向全世界開放的。
現在深圳的增長快一點,香港的增長慢一點,這個也沒問題。香港經濟相對比較成熟。現在廣州、深圳,哪怕以後東莞一些城市的GDP規模都超過香港,也沒問題,我覺得這也不代表什麽。香港的價值不在于GDP的規模,而在于它的功能。
從功能的角度,香港和大灣區的城市,尤其是幾個中心城市包括澳門、廣州和深圳,長期是一個互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