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展現時代風采
奮鬥成就最美姿態
始終把旅客裝在心中,在平凡客運服務崗位上贏得無數贊譽;娴熟駕駛9大類、28種機車車型,與複興號奔馳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自主研發30余種鐵路工程機械,爲“一帶一路”建設增光添彩……
在萬裏鐵道線上,有這樣一群腳踏實地、砥砺前行的“最美鐵路人”:他們勇擔交通強國鐵路先行曆史使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凡的業績,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奏響時代強音,用實際行動诠釋“最美”的含義,展現了鐵路人的先行風采、服務本色、擔當品格、奮鬥精神。
今天
讓我們走近“最美鐵路人”
聆聽一個個
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精彩故事
匠心逐夢當先行
築就通途攀高峰
百年京張路,一起向未來。2022年北京冬奧會將于2月4日開幕,人們期待已久的冰雪盛會目前進入開幕倒計時。
2019年12月30日,世界上最先進、時速350公裏智能高速鐵路——京張高鐵開通運營。從自主設計修建實現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進水平,從時速35公裏到350公裏,百年京張的背後,是中國鐵路飛速發展的亮麗軌迹。作爲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重要配套工程,京張高鐵在多個方面實現了技術創新,傾注了無數鐵路人的心血和汗水。回顧建設曆程,京張城際鐵路有限公司運輸安全部副部長王久軍感觸頗多。他曾是京張高鐵建設大軍中的一員。
清華園隧道項目是王久軍在京張城際鐵路有限公司工程部工作時付出心血最多的項目。作爲京張高鐵控制性工程,清華園隧道開挖直徑12.64米,除與北京地鐵10號線、12號線、15號線交叉穿越,長距離並行北京地鐵13號線,還穿越北三環、北四環等7條主要城市道路和88條重要市政管線,施工組織風險多、標准高、難度大,相當于完成一台精細的“心髒搭橋手術”。結合不同地段地質條件,王久軍與參建單位靈活運用建築信息模型技術(BIM),采用不同的注漿加固方案,攻克一道道難關,有效控制了開挖過程中的沉降變形,確保了隧道安全貫通。
匠心逐夢,奮楫笃行。爲進一步提升京張高鐵的智能化水平,王久軍與科研單位共同攻關,新建鐵路基礎設施智能運維檢測平台,實現了通過智能算法對設備設施的健康狀態進行深入挖掘分析的智能運維目標。
2021年12月3日,中國昆明站內的複興號動車組、老撾萬象站內的“瀾滄號”動車組同時發車,“一帶一路”標志性工程、全線采用中國標准的中老鐵路正式開通運營。當天,首趟國際貨運列車從昆明始發,經過近30個小時安全抵達老撾萬象。
鋼鐵巨龍飛馳在中老友誼之路上,這對于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昆明北車輛段檢車員陳向華來說,是一件特別值得驕傲的事。早在2021年10月,他便接到爲中老鐵路挑選試運行貨運車輛的緊急任務。他和同事輾轉4個列檢作業場,經過5個晝夜連續作戰,最終從2000多輛車中精心挑選出240輛,並進行了快速整修。
作爲該段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陳向華擅長結合現場作業實際,研制實用配套的檢修工具。他帶領團隊,制作了18類、270余件車輛檢修專用工具送到老撾,並針對熱軸調查處置、空氣制動故障、鈎緩故障等制作“車輛救援房”所需全套工具,整體移交至位于中老邊境口岸的磨憨列檢作業場,爲中老鐵路貨運列車日常檢修和沿途應急處置提供保障。
在日常工作中,陳向華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幹一行鑽一行,爲行車安全貢獻力量。車輛檢修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多年的現場實踐經驗讓他認識到,要想把車輛檢查到位、提高檢修質量,除了掌握過硬本領,還需要掌握實用管用的工作方法,即把繁瑣複雜的檢修工作分解爲簡單易學的口訣步驟。通過交流探討、摸索嘗試,他吃透了貨車構造和運用檢修規程,梳理出車輛六大部位、156個必檢點,優化成“二十三步”作業流程圖並推廣運用,不僅提升了作業效率,而且大大提高了故障發現率,得到同事們的一致點贊。
高鐵是交通運輸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一個國家工業化水平的重要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高鐵發展極爲關懷,從親自批准複興號中國標准動車組命名,到贊譽“複興號奔馳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從指出“複興號高速列車邁出從追趕到領跑的關鍵一步”,到肯定“高鐵已成爲中國裝備制造一張亮麗的名片”,爲高鐵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激勵鐵路人繼續奮鬥,推動我國高鐵在“十四五”實現更大發展。
作爲中國第一代高鐵工人,張雪松從1992年起一直在中國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工作,現在是該公司車體事業部的一名高級技師。多年來,他潛心鑽研高鐵制造技術,一心想著爲中國高鐵事業多作貢獻。
技術人員編好程序後,智能機器人開始檢測車體,1小時即可完成人工操作需要2天以上的1000個檢測點的檢測工作。這樣的場景在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屢見不鮮,且新突破、新成果頻出。2017年至今,張雪松帶領工友們在智能檢測、智能工裝、智能打磨、智能産線4個方面不斷攻關創新,先後開展技術革新109項,摸索出高速動車組鋁合金車體生産的各項技術參數,形成並掌握了關鍵核心技術。
用于鋁合金車體大部件加工的銑刀價格高、使用壽命較短。爲破解這一難題,張雪松和工作室成員進行重點攻關。在保證精度以及平衡指標滿足要求的基礎上,他們研制出整套刀具,使用壽命至少增加了4倍。
與時俱進、勇于創新、用匠心鑄就高質量,是張雪松等中國中車高鐵技術工人身上的共同特質。對張雪松而言,工匠精神是一種心無旁骛、锲而不舍的技術追求,是一種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職業態度。弘揚工匠精神,就是要精心打磨每一個零部件,生産合格優質的産品。
立足本職守初心
爲民服務顯真情
面對身邊旅客提出的問題,她始終以平和自信的語氣一一回答;全國鐵路主要幹線的停車站、列車到開時間、換乘車站和票價等信息,她都能倒背如流。在大連站,旅客們總能看到一個忙碌而不知疲倦的身影。她就是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大連站客運車間值班站長劉曉雲。
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多年來,劉曉雲始終想旅客之所想、急旅客之所急,以過硬的業務本領和爲旅客辦實事的初心,給旅客帶來家一般的溫暖。
2017年夏季的一天,像往常一樣在候車大廳忙碌的劉曉雲突然聽到了同事的呼喊:“曉雲,快來!衛生間有孕婦生産了!”來不及仔細思考,劉曉雲抓起醫藥箱便跑去現場。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情況下,劉曉雲克制住內心的緊張情緒,憑著積累下的醫療經驗爲嬰兒剪掉了臍帶,並毫不猶豫地脫下自己的衣服將其包裹起來。衆人冒著暴雨將母子送至醫院,當得知母子平安時,劉曉雲長舒了一口氣。孩子滿周歲時,一家三口專程來到服務台看望劉曉雲,他們的笑容讓劉曉雲欣喜不已。
2021年1月,大連市出現新冠肺炎疫情。大連站積極了解大連高校師生購取票需求,采取加開窗口等方式,統一辦理學生證核驗工作,方便學生乘火車回家過年。劉曉雲帶領團隊連續奮戰一周,平均一天核驗7000余張學生證。雖然沒有時間照顧家庭,但是劉曉雲說:“我也是一位母親,一想到這麽多孩子能安全回家,就覺得這麽做是值得的。”
全長653公裏的大秦鐵路是我國第一條雙線電氣化重載鐵路,承擔著全國鐵路煤運量的1/5,是我國“西煤東運”的戰略動脈。作爲一名始終奮戰在煤炭裝車一線的鐵路人,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朔州車務段宋家莊站業務主管薛勝利憑借自己獨特的貨運營銷“秘籍”,全力滿足電煤運輸需求,爲人民群衆溫暖過冬提供保障。
2017年,爲了爭取更多貨源,薛勝利帶領團隊多方走訪調研,最終將大秦玉龍能源有限公司定爲潛在客戶。當時,該公司擁有3個煤礦且區位優勢明顯,主要通過公路運輸煤炭。對此,薛勝利及時溝通聯系,多次上門推介鐵路運輸的優惠政策和便捷優勢,成功攬得該公司貨源。在“試水”運輸取得良好效益後,薛勝利針對運輸現狀進行客觀分析,認爲建立鐵路專用線是降低運輸成本的最佳選擇。大秦玉龍公司采納了薛勝利的建議,于2018年建成大秦玉龍煤運站,當年即實現全年煤炭發運量300萬噸。服務贏得信任,信任推動合作。去年,大秦玉龍公司特地邀請薛勝利爲新專用線選址籌劃,並簽訂2022年互保協議,協議運量達800萬噸,成爲實現路企雙贏、貨運上量的生動縮影。
在勇闖市場、開展營銷、攬到貨源的同時,薛勝利還在確保貨裝安全、保障貨源供應等方面下足功夫。
2021年11月6日,全國普降大雪時,小峪煤礦、王坪煤礦、峙峰山煤礦、山煤國際4條裝煤專用線上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作業景象。受降雪影響,運煤車輛存在大量積雪覆冰,急需清理。薛勝利立即組織駐線貨運人員冒著零下23攝氏度的嚴寒開展除冰掃雪。28個小時的緊張作業後,1039車、7.9萬噸煤炭全部發出,當天的電煤裝車任務順利完成,及時爲千家萬戶送去溫暖。
攻堅克難勇擔當
滿腔熱忱護平安
在全路海拔最高的公安派出所連續堅守十載,是怎樣一種體驗?青藏鐵路公安局格爾木鐵路公安處乘警支隊政委鄭天海有著切身體會。
2010年5月,鄭天海告別妻子和不滿周歲的女兒,來到沱沱河。寒風刺骨的天氣和胸悶氣短、頭疼欲裂的高原反應,令他輾轉反側、徹夜難眠,短短十幾天內便瘦了整整一圈。然而,現實的困難並沒有使鄭天海退縮。他堅定地表示:“苦,那是真苦,但再苦也得有人守著。選擇堅守青藏鐵路,我無怨無悔!”
在海拔近5000米的高原,空手徒步行走相當于背負了20公斤的重物,艱難前行的每一步都是對身體的一種考驗。由于線路穿越沼澤、草甸和陡坡,許多地方汽車根本無法抵達,每當遇有翻山、涉溝、爬涵洞等任務時,鄭天海總是沖在最前面。當地許多牧民遇到困難,第一時間也會想到他。有一天,一位牧民忙著剪羊毛時,孩子不慎走失。鄭天海得知情況後,和同事在溫度低至0攝氏度的戶外尋找了4個多小時,終于在一個山坳裏找到了孩子,並將其安全帶回。
2020年4月,因身體緣故,鄭天海被調離沱沱河。盡管離開了自己深愛的土地,但鄭天海現在仍然挂念著當地的牧民和曾經並肩作戰的戰友們。
雪域高原執著堅守,抗疫一線無悔逆行。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機輛段動車組指導司機馮劍堅第一個報名,將按有紅手印的“請戰書”交給黨組織。在他的帶領下,全段共有136名動車組司機踴躍報名。
由于上海機輛段不擔當上海至武漢區間的值乘任務,司機對上海虹橋站至武漢站的交路並不熟悉,需要有人提前到該區間熟悉線路、掌握操縱技術,爲後續高鐵列車開行打好基礎。2020年1月30日清晨,馮劍堅帶著另一名司機值乘試驗列車駛出上海虹橋站。途中,他拍攝線路視頻,詳細記錄合肥南至長沙南區間的線路坡度、站台長度、分相區段等關鍵信息。回到單位後,他顧不上13個小時連續值乘的疲勞,連夜組織培訓,補齊整個馳援團隊業務短板。2月1日6時30分,在上海虹橋站8號站台,馮劍堅帶領出乘組面對鮮紅的黨旗莊嚴宣誓。17分鍾後,他駕駛著G1772次列車馳援武漢。
去年,馮劍堅再次沖鋒在前,承擔重大任務。複興號智能動車組擴大至京滬高鐵開行前,爲確保運行安全,他駕駛列車進行了管內拉通試驗,對運行速度、排點、過分相風阻跌速情況等進行精准檢測和調試。與其他車型相比,複興號智能動車組起步快、功率大,對平穩操縱提出了更高要求。爲此,馮劍堅在模擬駕駛台反複練習手柄操作技術,對每個級位和對應電流做了詳細記錄,僅用2天時間就摸索出一套複興號智能動車組平穩操縱方法,保障了列車的平穩運行。
赓續奮鬥正當時
紅色傳承譜華章
入路短短1年時間,他就翻爛了4套行業規章,做了8本學習筆記,將標准作業流程、行車規章熟記于心,被同事們稱作規章“活字典”、業務“領頭羊”。從“業務小白”到“技術大咖”,從小站的值班員到全國勞動模範,他憑借刻苦鑽研的品質和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走出了一條令人刮目相看的“逆襲”之路。他叫王軍,是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衡陽車務段衡陽站值班員。
從部隊基層建設模範連退役後,入路工作13年來,王軍始終保持一名戰士的本色,不怕吃苦,一門心思鑽研技術。在辦理接發列車的過程中,一趟列車通過車站至少有29個作業程序,最多可以同時接發3趟列車。這就需要作業人員在5分鍾左右的時間裏完成近90個程序,也意味著每3秒鍾就要完成1個程序。王軍能夠做到胸有成竹,1個程序都不會亂、1個程序都不會少。作爲業務技能拔尖人才,他曾15次參與京廣、湘桂、衡柳、懷衡和吉衡線安全攻關。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王軍在平凡的崗位上成就了自己的夢想,同時也當起了育人育才的“辛勤園丁”。作爲職教科兼職教員,他按照培訓計劃深入各個車站,對行車重要崗位的職工及管理人員進行針對性技能培訓。5年時間,風雨無阻,他跑遍管線內的61個車站,授課180余場次。
同樣富有奮鬥精神、在平凡崗位發光出彩的,還有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金鷹重工工程機械研究院副院長王江。
在通風不暢的隧道進行檢修作業時,采用內燃動力的作業車會隨時排出尾氣,對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王江敏銳地注意到這一點,他帶領團隊立刻開展攻關,並于去年研發出混合動力隧道檢修作業車。進入隧道檢修時,該作業車可以蓄電池爲動力,從而避免了尾氣排放。
帶頭技術革新、勇于攻堅克難,王江始終發揮著表率作用。爲研制鋼軌打磨車,他帶領10余人連續奮戰,設計成型的圖紙達2萬多張,各類紙質材料摞起來超過2米高;爲破解大功率重型軌道車在高原條件下出現的各種運用難題,他克服嚴寒、缺氧等困難,遠征高原。最終,由其主持攻關的高原大功率重型軌道車運行穩定,填補了高海拔大功率軌道車的空白。
爲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王江還帶領團隊參與海外産品研發。其團隊研發的多功能作業車等18種産品被廣泛運用于馬來西亞、新加坡等26個國家和地區的鐵路項目建設中。
李玉斌是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洛陽工務段楊連第橋隧工區工長,今年是他守橋的第14年。
李玉斌的爺爺、父親都曾承擔守橋任務。楊連第用生命譜寫的“信念堅定、愛崗敬業、勇于攀登、拼搏奉獻”的“登高精神”早已深深融入李玉斌祖孫三代的血脈。2008年,李玉斌接過接力棒,精檢細修、攻堅克難,用忠誠守護著大橋的安全暢通,確保線路設備優良率始終保持在100%。
安全一直是李玉斌最牽挂的事。作業前,他總要充分做好安全預想,提前找准次日工作的安全關鍵點,對工友們進行安全培訓和有針對性的提示。楊連第大橋地處峽谷,位于兩山之間的一處風口地段,冬季低溫常在零下10攝氏度左右,經常出現大風天氣,大橋鋼梁和連接零件極易出現安全隱患。爲此,李玉斌帶領工友們不斷增加檢修作業頻次,全方位檢修大橋梁體連接部件、枕木和橋梁下部的墩台支座,以實際行動守護大橋安全。
2021年7月下旬,河南省多地遭遇持續強降雨。雖然楊連第大橋沒有出現問題,但隧道周邊隨時面臨著塌方危險。一天,隴海線觀音堂站至廟溝站區間的片石護牆鼓包。爲確保行車安全,李玉斌帶領工區人員和搶險人員百余人緊急搶修。經過7個小時的緊張搶險後,危險終于被解除了。
看見“真”,感受“善”,發現“美”。廣大鐵路幹部職工應以“最美鐵路人”爲榜樣,立足本職崗位,主動履職盡責,積極投身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生動實踐,埋頭苦幹,勇毅前行,推動新時代鐵路高質量發展,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再作新貢獻。
文字:宋佳伶
編輯:韓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