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喻言
“一般貨運火車運的是煤炭、鋼材、礦石。中歐班列不一樣,貨物大多是IT産品、汽摩配件,對司機要求也更高。”江彤說,“我們雖是貨車,卻要跑出客車的平穩,最大程度減少顛簸,確保貨物完好送達,零事故、零晚點、零故障。”
說起中歐班列的開行特點,53歲的江彤對此頭頭是道、如數家珍。作爲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重慶機務段機車司機江彤,已經在鐵路上工作已近30年,在中歐班列上值乘也有10年的時間。從最初的中歐班列(渝新歐)到現在的中歐班列(成渝)號,他可以說是最有體會的人之一。
2011年3月19日,重慶開行第一趟中歐班列(渝新歐)班列發車,江彤作爲列車值乘司機執行這次首發任務。
2021年1月1日,中歐班列(成渝)號首趟列車從重慶、成都同時發車。這是重慶團結村中心站發車場景。
十年後,2021年1月1日,中歐班列(成渝)號首發。江彤又被光榮地選爲首發司機之一,再一次成爲在場所有人矚目的焦點。老江與另一位同事,分別從重慶、成都同時發車,操作中歐班列(成渝)號駛往1萬余公裏外的德國杜伊斯堡和波蘭羅茲。
“作爲兩次首發司機,我感到非常自豪。以前,我從來都沒有想過有一天能駕駛國際班列。以前的渝新歐班列僅是代表重慶開行出去的,而成渝號則代表了川渝地區,更加有了‘川渝一家親’的感受。很明顯就是感覺到自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榮譽感也更強了。”江彤表示,10年來,他見證了中歐班列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單向到多向的發展曆程,這種感覺就像在孕育孩子一樣。
在中歐班列(成渝)號的重慶起點——團結村中心站,印有“中歐班列”圖標的集裝箱整齊地擺放在一起,一眼望不到邊。貨櫃車進進出出、龍門吊起起落落,積木塊一般的集裝箱一個一個被轉運、吊裝,忙碌的景象讓人目不暇接。
江彤(右)正在進行發車准備。
全國首例兩城市合作開班列,中歐班列(成渝)號開行數量居全國第一
“基本上,我們每天會抽檢、查驗近20票貨物 ,多的時候甚至會有30票。查驗貨物時,系統會根據該項貨物的品類,進行不同比例的命中,我們就需要將被命中的貨物找出來,進行查驗。”重慶海關所屬渝州海關關員劉劍鋒說道,例如在進行品名爲“玩具”的貨物查驗時,系統命中了某個編號的皮球,那麽關員就會根據系統指令找到該皮球,進行查驗。
這樣的操作是貨物出口前的最關鍵步驟,一旦查驗過關後,貨物就會封裝入集裝箱,搭乘中歐班列發往歐洲。
從2021年1月1日起,分別從重慶、成都始發的中歐班列,共同創立的全新中歐班列品牌——中歐班列(成渝)號。它也是全國首個兩地合作開行的中歐班列品牌,翻開了中歐班列發展新篇章,也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注入新動力。
“中歐班列(成渝)號的開行,不僅僅是一條貨運鐵路線的開行,更多的是成渝地區共同統籌資源,線路共享,倉位共享,數據共享。”渝州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
“以前,我們有貨物從歐洲運送回來,因爲當時鐵路訂倉的原因,就只能到達成都。成都清關後,再通過重慶、成都兩地海關轉關,最後才能把貨物運達重慶。”重慶尼爾森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關務經理甘炳祥表示,自從中歐班列(成渝)號開行後,成渝兩地海關可直接進行倉單對接,免去了類似貨物繁瑣的轉關流程。
“重慶和成都在物流領域的合作,一直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點。”渝州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推出中歐班列(成渝)號外,兩地還有20項協同,包括優化班列去回程線路與運力,推進鐵路幹線運輸網絡和集疏運體系建設;合力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常態化開行南向鐵海聯運班列;推動成都國際鐵路港與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簽署合作協議,聚焦通道口岸互聯、産業招商互補、開放創新互享、機制協同互促等。
“目前,中歐班列(成渝)號能夠通過與長江黃金水道等重要通道的銜接,實現‘東南西北’多點擴散,並形成30余條成熟運行線路,境外可輻射亞歐26個國家70余個節點城市;境內可輻射59個鐵路站點和29個港口,惠及全國30多個城市和地區。”渝州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
渝州海關數據顯示,2021年1至11月,中歐班列(成渝)號開行數量已超4200列,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吊車將集裝箱裝上中歐班列(成渝)號列車。
強化“一體化”發展 成渝雙方助力中歐班列(成渝)越跑越穩、越跑越好
中歐班列(成渝)號的前身分別是渝新歐和蓉新歐。起止點爲重慶團結村中心站——德國杜伊斯堡,成都國際鐵路港——波蘭羅茲。
2020年3月,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和成都國際鐵路港舉行了一次“雲會議”。作爲成渝中歐班列的始發地,兩大園區就通道互聯、港區互通、産業互補等方面達成一致合作意見並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7月,成渝口岸物流主管部門簽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口岸和物流合作備忘錄》,雙方從戰略通道建設、口岸通關、物流産業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
8月,成渝中歐班列平台公司簽訂《成渝兩地中歐班列運營平台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書》,明確雙方合作原則、合作內容和合作機制;
10月,成渝相關部門在中歐班列合作上達成一致意見;
12月,雙方口岸物流主管部門進一步明確合作細則,國鐵集團亦支持成渝中歐班列合作發展:統一名稱“中歐班列(成渝)”,開展品牌宣傳推廣,並從2021年1月起,合計開行數並發布相關指標數據;
2021年1月1日,重慶、成都兩地同時發出中歐班列(成渝)號第一趟列車。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成渝兩地合作意識明顯更強,彼此都在強化‘一家親’理念,強調‘一體化’發展。”渝州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兩地海關也積極助力搭建中歐班列(成渝)運營平台,支持中歐班列(成渝)開展國內國際中轉、集拼集運、內外貿貨物混編運輸等業務,對班列監管由“列”變“節”,縮小海關監管單元,助推貨源結構調整。
接下來,中歐班列(成渝)號的合作將向縱深方向發展。兩地海關也將聯合探索中歐班列新監管模式,在集裝箱資源、海外倉庫等方面,進行實質性協同合作,不斷提升運用效率,降低班列開行成本。
成渝兩地政府也將在線路共享、艙位共享、數據共享等方面開創協作機制,嘗試重新布局兩地中歐班列運行圖,爭取靈活匹配班列開行需求,促進完善中歐班列價格協調機制,推進在班列境外供應商選聘、境外段運輸議價等方面的合作。
“中歐班列(成渝)號融合發展,推動川渝兩地外貿迅速發展。根據我的初步估計,兩地的貿易量應該已超過了2000億美元,這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據,對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的建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化與區域創新極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重慶大學教授姚樹潔認爲,接下來,兩地貨物集散範圍規模還會持續擴大,中歐班列(成渝)號的發展勢必會更好、更穩定。
2021年前11個月,中歐班列(成渝)號共發出班列超過4200班車。這是2021年1月1日,首趟班列從成都國際鐵路港發車時的場景。
中歐班列(成渝)號正在連通“一帶一路” 實現東、南、西、北全方位出擊
剛剛滿“周歲”的中歐班列(成渝)號,對重慶、成都來說,其實只是連通國際物流通路的開始。這列穿行于亞歐,行程超過1萬公裏的西行列車,借由重慶和成都的樞紐地位,將歐洲與東南亞乃至更廣泛的亞太等地相連,內陸鐵路與臨海港口相連。
2021年12月30日,搭載著五金産品、機械配件、廚房用品、車輛配件等貨物的首列渝新歐(成渝)(重慶——萬象)班列從重慶發出,途經中國雲南後抵達老撾萬象。
據介紹,中老國際班列開行後,將有效縮短老撾、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與中國、歐洲地區間的貨運時效,實現歐洲與東南亞各國在重慶“無縫銜接”,進一步完善連接歐洲與東南亞市場的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
今後,東南亞各國貨物可借助此通道,在重慶集結中轉,再運送至歐洲各國,爲中歐各地與東南亞各國的經貿往來再添新動力。
而此前,借助長江黃金水道,無論是運往歐洲的機電産品、日用百貨品,還是由歐洲進入中國的汽車、高端嬰幼商品,重慶、成都就是最重要的樞紐轉換地,不斷擔負著中轉、分撥的重任。
“重慶、成都兩地的地理位置優越,向北、向西、向南的鐵路、水路通道都會經由川渝兩地。可以說川渝兩地在這些大通道之間起著一個非常重要的樞紐作用,水路鐵路可以無縫連接。歐洲來的貨物可以經過成渝地區抵達東南亞,同樣東南亞的貨物也可以通過成渝兩地運往歐洲。”重慶前沿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李勇表示。
李勇進一步分析,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正在加速發展,中國西部8個省區市,以重慶、成都爲起始點,與新加坡聯動,利用鐵路、海運、公路等運輸方式,向南通達新加坡等東盟主要國家,並進而輻射澳新、中東及歐洲等區域,向東連接東北亞、北美等區域。
受訪專家們一致認爲,中歐班列(成渝)號用統一品牌推廣,用統一班列運輸,能有效保障貨物高效流轉,爲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著有力支撐,是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中重要的“鋼鐵駝隊”。
“總的來說,就是要發揮中歐班列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的大通道、新引擎作用。”重慶前沿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李勇表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