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人類的未來能確保地球的健康和恢複能力,必須改變思維模式,更加關注健康和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近日,以“探索健康新思維”爲主題的第四屆“十如論壇”在桂林拉開序幕。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和企業領袖一同探討、分享該如何應對環境與人類健康挑戰這一全球緊迫性問題。
據了解,“十如論壇”由全球領先的紡織品及成衣制造商溢達集團于2014年創辦,旨在建立一個交流平台,探索如何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把對環境及社會的影響降至最低。論壇每年吸引超過300位來自公共、私人及學術界別的領袖出席。
溢達集團董事長楊敏德表示:“去年,十如論壇探討了互融互通與構建可持續未來的相關性,務求透過宏觀視野及區域間合作達致可持續發展。本屆論壇則會探索如何運用新思維確保人類和地球健康。人類活動造成的影響已遠遠超出了地球的承受能力,爲了培養更健康和可持續的生活方式,轉變思維已成爲迫切的需求。”
桂林市副市長樊新鴻代表桂林市政府在歡迎致辭中表示,桂林不僅僅擁有甲天下的山水,“如果桂林是一本書,美麗的自然風景只是封面而已”。考慮到桂林日益便利的交通和較低的生活成本,桂林正成爲如華爲、中興和溢達這樣的龍頭企業重點考慮發展工業的城市之一。他強調了發展桂林綠色産業的重要性,並鼓勵今年十如論壇的嘉賓爲桂林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寶貴意見。
在全體會議“企業與自然環境如何和諧共生、共同發展”中,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教授、溢達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李效良教授邀請了遠東企業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徐旭東,李甯品牌創立人兼執行董事李甯和莎羅雅有限公司社長兼行政總裁更家悠介分享了他們各自的企業如何實踐可持續發展。他們討論了標准化如何幫助企業可持續地增長業務。徐旭東指出在企業各階層執行標准時,有效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嘉賓們還討論了消費者在促使企業作出改變和重視可持續性的角色。作爲一個著名品牌的領軍人物,李甯談到企業要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重視業務的可持續性。更家悠介同意李甯的觀點,並分享了他的企業在非洲生産價格優惠的優質環保衛生用品,在增長業務的同時,更回饋了非洲當地社區。
在主題演講“應對環境變化:技術發展與全球化的影響”中,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總監和馮國經馮國綸基金教授陳志武用他的家鄉湖南茶陵,一個原始的小山村作爲例子,探討了科技和全球化帶來的影響。盡管過去幾十年裏人們的物質生活有所改善,但擁有更多自然資源的地區卻受到了相對更多的資源破壞。他說道:“很多我家鄉的鄰居朋友都爲了快速發展付出了不少代價”。他指出要從基本上轉變社會結構和生活方式,才能有效糾正急速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當天下午的第一場研討會議“地球和城市健康:負責任的城市化”由香港理工大學唐偉章校長主持。講者們分享了他們對現代城市化的看法。新加坡國立大學陳企業教授談到了中國城市發展的背景和趨勢,以及各方面城市發展直接影響居民生活質量的評估結果。來自北京大學的呂植教授分享了她創辦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故事。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幫助當地的農民在大熊貓棲息的森林生産蜂蜜,在發展經濟同時,支持保育熊貓。非常建築創始人及主持建築師張永和展示了重新組織城市空間、避免世界各地城市向上發展的方法。講者們還建議桂林政府多給市民機會,讓他們更積極參與城市發展。 張永和總結說:“城市不是給人們觀賞的景點,而是給人們居住的社區。”
會議上,諾華集團(中國)總裁尹旭東主持了 “人類的健康:建立防備機制應對社會轉型” 的討論。會上探討了如何從體制、社會和科技角度對社會轉型有更好的應對措施。香港理工大學陳聲教授講述了全球傳染病的曆史、現在和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及如何應對這些威脅。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朱恒鵬教授分享了他對當前中國醫療保健發展的看法,以及改善醫療服務提供者與患者之間關系的挑戰。香港中文大學沈祖堯校長談到人工智能及其在未來的醫療應用。他向與會嘉賓展示了機器人手術演變進化的有趣例子,並提出了在科技迅猛發展下如何重新定義醫生角色這一發人深思的問題。
在最後“以創新和技術改變世界”的研討會上,四位年輕企業家探討了如何利用技術解決問題、改善生活和工作模式。WeWork大中華區副總經理顧格格談到了共享工作空間如何幫助創業公司和小企業實現創新理念和發展業務。數坤科技董事長毛新生分享了大數據分析如何幫助人們了解疾病,從而預防疾病的爆發。BioCellection創始人兼總經理汪郁雯介紹了一種將廢塑料變成高質量塑料的新技術。講者們都分享了他們建立初創企業的展望以及對創新技術的想法。他們對地球和社區的未來有著積極的態度,一致認爲采用人工智能等技術最終目的是讓人類擺脫重複的勞動,從而專注到更多具創造性的工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