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大量個人醫療記錄遭黑客竊取、“台積電”因病毒侵襲停工、某酒店5億條用戶數據全部泄露……近年來,新技術的應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不斷突破互聯網邊界,使網絡空間面臨越來越大的安全挑戰。
“聰者聽于無聲,明者見于未形。”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習主席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衆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這一重要論述,爲推動我國網絡安全體系的建立,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指明了方向。
移動互聯時代,牽一發動全身的網絡安全,已成爲信息時代國家安全的戰略基石。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網絡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增強,網絡空間正日益成爲正能量的策源地和億萬民衆共同的精神家園。然而,隨著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傳統安全和網絡安全深度融合,“萬物互聯”又帶來了新挑戰。
前不久,ISC互聯網安全大會在北京舉行,數百名中外互聯網安全專家彙聚一堂,探討新技術對網絡安全帶來的挑戰。專家認爲,網絡安全問題正在向傳統行業延伸,原來出現在消費互聯網上的問題,在繼續湧現甚至發酵;而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在催生巨大生産力的同時,也打開了新型網絡威脅的“潘多拉魔盒”。
“患生于所忽,禍起于細微”,沒有意識到風險是最大的風險。今天,我國已擁有8億多網民、400多萬家網站,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網絡。網絡時代,風險隱于鍵盤之上。一組代碼、一條短信、一個電話、一頁鏈接,就可能導致個人傾家蕩産、國家基礎設施癱瘓。爲此,我們必須轉變重發展輕安全、重建設輕防護的錯誤觀念,廓清網絡安全離自己很遠、與自己無關的模糊認識,真正在頭腦中築起網絡安全的“防火牆”,切實打牢國家安全地基。
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也是解決安全問題的密鑰。現實警示我們,維護網絡安全,築牢安全堤壩,必須下定決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突破核心技術。爲此,我們要在技術、産業、政策上共同發力,充分激發創新活力,加大新興技術研發力度,加速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同時,打通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銜接綠色通道,構建技術支撐體系、網絡安全技術體系、人才隊伍體系、教育訓練和保障體系,力爭以基礎研究帶動應用技術群體突破。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築牢網絡安全“防火牆”,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廣大網民一起參與,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同心幹,需要網上網下形成“同心圓”。面對網絡違法犯罪行爲,相關部門要敢于亮劍,形成持續嚴打的高壓態勢。互聯網企業要切實擔起責任,扮演好社會主流價值的守望者角色,決不讓網絡成爲傳播有害信息、造謠生事的平台。當然,還要注重通過宣傳培訓,提升全社會的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
我們相信,只要各個方面切實行動起來,爭做網絡安全的守護者,就一定能以良性互動、齊抓共管的治理格局,合力築牢網上家園的安全堤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