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關于「綠色」的文章裏,我敢賭!這個顔色永不過時(不是白色)
很多朋友提名應用最多的風格:南洋風,且希望我們開一期專門講講。
今天就應大家的需求,來說說這個充滿異域風情,卻又有中式古典韻味在的風格。
如果你家正想裝,千萬別錯過!
插播一條:
我們還整理了很多跟家居配色相關的幹貨,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私❤小範兒:配色】,全部領取~
南洋風,可不完全是舶來品
花磚、藤編、闊葉植物、百葉窗,我想這是很多人對南洋風的第一印象。
而且,如果你自小生活在閩粵一帶,對這些也不會陌生,想想不就是小時候常見的裝飾?
圖源 小紅書用戶@瓦間花藝學院
再走出室外,擡頭觀察老城裏的建築,更會覺得奇特,不了解的還以爲是在國外度假。
廣東開平赤坎古鎮和泰國普吉市老城
▼
中國台灣騎樓和印度尼西亞老式建築
▼
圖源 維基共享資源
所以問題就來了,南洋風中的「南洋」究竟指哪裏?如果是東南亞地區,那衆多國家裏,我們到底模仿哪一個?
其實准確來說,「南洋」二字並非僅指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還包括我們的華南沿海地區。
南洋風,也不全是代指東南亞民居的傳統裝飾,我想它被概括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裏,「外套洋裝、內搭唐裝」的歐亞混搭風格,或許更合適。
磚混結構建築出現
彼時歐洲各國還未入侵東南亞地區,當地的住宅多以竹子、木材、茅草爲主材料。
擡高屋子,是爲了抵擋洪水、野生動物;傾斜的屋頂,便于雨水快速下泄;周身鋪蓋茅草,則方便散熱,讓屋內變涼快。
圖源 維基共享資源
和我國南方少數民族居住的幹欄式建築,有異曲同工之妙。
圖源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博物館
當歐洲人占領後,他們開始大規模建起高樓,用作政府機構、住宅以及商店。
于是,木材、茅草之類的材料被抛棄,更堅固的石磚、瓦片成爲主材。
爲適應當地炎熱、潮濕的氣候,歐洲人還加入陽台、長廊、百葉窗、拱形門等元素,形成現在所說的「東南亞殖民風格建築」。
帶有法國特色的越南索菲特酒店
▼
具有英式古典主義色彩的
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
▼
圖源 維基共享資源
華人成爲建造主力
初期缺少人手的緣故,歐洲人設想的建造計劃是受阻的。
爲改善這樣的情形,加上清代出現了「下南洋」熱潮,他們便雇傭起我國的技師、工匠。
所以,今天如果你能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看到 18 世紀的殖民風格建築,那多半是有華人參與建造的。
同時很有趣的是,華人們見識過歐洲國家的建築元素後,也將其用在自己的居所上,隨之形成我們現在稱爲「騎樓」、東南亞地區稱「店屋」的南洋建築。
圖源 維基共享資源
不同時期的店屋
▼
圖源 Times of Malaya / 注釋 住範兒
20 世紀初,許多在東南亞打拼的華僑返鄉造宅,順著也帶回了花磚、長廊、拱形等西式建築元素。
亦中亦西的設計太過獨特,人們不知如何形容,只道屋主從南洋歸來所建。
于是,「南洋風」、「南洋建築」之類的稱呼便慢慢流傳開。
位于廣東汕頭市的陳慈黉故居 圖源:小紅書用戶@Chan.
所以回看南洋風的形成曆史,它既與歐洲殖民史緊緊綁在一起,又和一代華人在海外奮鬥的故事分不開。
總結南洋風的裝飾特色,當然可以拆爲綠植、百葉窗、老式木門等元素,但這不代表全部,「因地制宜、借鑒糅合」才是它的本質。
那該如何應用在家裏呢?下邊就推給大家兩招!
參考功能性硬裝
受當時盛行的古典主義、Art Deco 風格影響,南洋建築同樣走華麗繁複的路線,可謂是「重硬裝,也重軟裝」。
像建築內外壁皆有造型厚重的裝飾,搭配的燈具、家具,也不並非現代流行的簡潔款。
圖源 Chris&Steve
按現在的流行趨勢看,這樣的設計無疑過「重」,不太好搭現代軟裝。
因此,我們可以考慮簡化裝飾元素,只取必要的功能性硬裝,讓家稍稍帶些複古韻味就好了。
地面:花磚、深色地板皆可
花磚,自然是南洋風的「裝飾主角」。
下圖源 Jovian Lim
在花色的挑選上,建議使用花卉,或是曲線圖形交織而成的圖案,更貼近當時的感覺。
部分店屋還會采用花磚上牆的做法
圖源:broganabroad.com
除了「全屋通鋪」的形式,也可以在外圍留白,然後利用不同的花色,打造出「硬地毯」的效果。
從上至下圖源 住範兒、Puzzle Studio、Adrià Goula、Inte Architects
只是這樣的方式,需要屋主或者設計師有較高的搭配水平,而且鋪貼難度、購買成本都會比普通形式高,簡言之「易翻車」,所以大家可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
圖源 ATOMAA,Asabesi 工作室
除了花磚,深色地板也可以考慮。特別是在配上紗簾、吊扇燈、天蓬床後,空間就能呈現出英式殖民風格的感覺。
圖源 www.jennasuedesign.com
頂面:利用石膏線進行裝飾
早期受荷蘭影響的南洋建築,不管是室外門、窗戶,還是室內樓梯,都有石膏裝飾的身影。
隨後,它也被華人們用來裝飾店屋的壁柱、門廊頂部、室內吊頂等區域。
圖源 Teresa Gomez
再到 19 世紀英國殖民期,室內石膏線的運用更爲頻繁。
即便不是複雜的人物、宮廷造型花紋,簡單貼一圈素紋石膏線,效果也會很出彩。
圖源 www.retoguntli.com
如果想弄成大平頂,可考慮加盞熱帶地區的標志性單品:吊扇燈。
選用黑色或者深棕色即可,看起來更像是「木質單品」, 不至于破壞空間的自然感。
圖源 qanvast.com、homeanddecor.com
牆面:選擇明亮、溫暖的色彩
東南亞地區氣候炎熱,應用綠色能讓空間更涼爽,所以你多會在南洋風案例見到「綠色」牆漆。
此外,藍色、白色、黃色、粉色等明亮色彩,同樣可以消除燥熱感,它們也是舊時華人們建造店屋的常用色。
圖源 Honeycombers、The Travel Insider
因此在空間裏,你不必拘泥于綠色系,選擇一些飽和度中等的色彩,更能讓人眼前一亮。
圖源 baptistebohu.net、hommes.studio、光植境設計
門、窗:預算範圍內,選擇舊款式
除了花磚,木制百葉窗也是南洋風的「靈魂」。
它既可以遮擋熱帶地區強烈的光線,又能通過調整葉片開口的形式控制進光量,以讓室內溫度維持在讓人舒適的水平。
圖源 andrewforbes.com
但現在家裏多采用嵌有玻璃的斷橋鋁窗,同時北方又有保溫需求,所以單獨采用百葉窗不太可行。
不妨試試室內窗的形式,既有複古之感,又可以改善屋內采光,一舉兩得。
圖源 Free Space Intent
南洋建築裏的「門」很有講究,高度大多接近天花板,且帶有用于通風、散熱的氣窗。
攝影 Marc Tan
可惜這樣老舊的款式,如今很難尋到了。加上還要加高門洞、重新定制入戶門,應用難度直接翻倍。
使用黑色門(或棕色)是一個選擇,可以瞬間讓空間有複古感,但需要更注重與周圍環境的搭配,否則會顯得突兀。
圖源 flat_bahru
室外結構延用至室內
現時熱度很高的拱形元素,起初只常見于南洋建築的露台和長廊上。
圖源 BLOOM architecture
現在它也被越來越多設計師應用在家裏,起到分隔空間、加強縱深感,或是單純裝飾的作用。
圖源 Ishita Sitwala、Jovian Lim
除了拱形元素,外牆上造型多樣的通風口同樣可以用在室內。
圖源 oneworldjustgo.com
像是最近小火的「镂空磚牆」,或是阿拉伯建築中常見的「磚牆屏風」,它們都能幫助通風、散熱,以及讓空間更有設計感。
攝影 Quang Trần
軟裝多選天然材質
南洋風以「就地取材」爲設計理念,多選用當地的木材、石磚、藤編等材質,注重營造自然、輕松的空間氛圍。
因此在裝飾時,可以爲家裏選配一些木頭、藤編、地磚單品,減少玻璃、不鏽鋼之類的工業材質,更能和舊時的硬裝元素相搭配。
圖源 hommes.studio、Ishita Sitwala
甚至,你還可以加入誇張的雨林壁紙,以加重屋內的「自然感」。
圖源 baptistebohu.net
像設計師 @sweetrice 改造的精裝房案例,就將南洋風的精髓牢牢「拿捏」。
不僅在配色上做到絕佳融合,還將南洋建築外部常見的「拱形元素」用到室內,改善空間比例。
圖源 sweetrice
聊到這裏,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南洋風的設計其實有章法可循,不過是需要我們更花費精力和財力,去找到與那個年代相配的材料、工藝。
但往深了說,現在看來很複古的百葉窗、框架門,可是當時的人用來躲避高溫、雨水的「法寶」,正所謂「屋外熱翻天、屋內自然涼」。
建造的意義不正是如此嘛,與自然對抗,又能與其共處。
你喜歡南洋風嗎?歡迎來評論區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