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以美國爲首的西方世界對我國采取政治上不承認、經濟上封鎖禁運、軍事上包圍威脅和外交上孤立的政策。特別是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西方國家對新中國實行更加嚴厲的封鎖禁運。橡膠作爲重要的戰略物資,也被列入禁運名單。1951年5月29日,一艘懸挂英國國旗的神秘海輪從新加坡起航,目標航向中國廣州黃埔港。途中,貨輪遭遇飛機追蹤、軍艦指令引航,但最終突破重圍,駛入海口港,卸下整整3745噸天然橡膠。這些珍貴的橡膠是誰組織采買的?神秘海輪爲何遭遇攔截?又是如何突破重重阻攔將大批橡膠運抵中國的?
亞馬遜雨林的印第安人無意間割破了一棵樹的樹皮,乳白色的汁液流出來,凝固在腳上,成了一雙神奇的雨鞋,橡膠的秘密就此被發現。這種神秘的汁液被哥倫布帶回歐洲後,便成了現代工業的乳汁—飛機、汽車、坦克、輪船,等等,都離不開橡膠。新中國成立之初,西方國家對我國實行全面經濟封鎖和貨物禁運,天然橡膠是其禁運重點。設法獲得更多的橡膠成爲一項事關國家命運的大事。“南斯摩洛”號的神秘航程便是在此背景下開始的。
神秘的“南斯摩洛”號
得知“南斯摩洛”號的名字和它的傳奇經曆,源自對海南農墾博物館林旭飛先生的一次采訪。海南農墾是新中國爲打破帝國主義封鎖、建設自己的天然橡膠戰略物資基地而作出的重大決策。林先生是海南農墾史專家,從對他的采訪中,筆者才知道海南的橡膠樹種竟來自遙遠的巴西,中國是第一個攻克在海南島這樣緯度的地區種植橡膠難題的國家。因談話投緣,林先生請我幫忙找一條船的照片,這條船名字爲“南斯摩洛”號。林先生說:“‘南斯摩洛’號在1951年5月底爲我國運進禁運時期最後一批橡膠,這是新中國急需的戰略物資。它一路航程十分艱險,但還是堅持開往我國,最終抵達海口港,成功爲我國運進3745噸天然橡膠。”
1950年3月,美國宣布“戰略物資”運往美洲以外國家必須領取“特種許可證”。在美國操縱下,巴黎統籌委員會決定其對蘇聯、東歐各國全面禁運的貨單完全適用于中國。9月間,美國宣布把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列入“戰略物資特種許可證”範圍,以防止“戰略物資”經這兩個地區轉口中國。同年,朝鮮戰爭爆發,12月份,美國又宣布,美國生産或轉運的物資運往中國內地及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地區,均須領取“特種許可證”,美國船只不得停靠中國港口,任何外國船只運貨去中國內地及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經過或進入美國港口均需檢查,如無“特種許可證”,需將物資“就地截留”。1951年5月,美國又操縱聯合國通過了對中國實行禁運的提案,同時通過巴黎統籌委員會加強對中國貿易管制措施,糾集其他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全面的封鎖禁運。“南斯摩洛”號開來中國的時間,正是禁令剛生效之時,“南斯摩洛”號的這段航程應該算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打破封鎖的一大勝利。但由于各種原因,當時沒有留下“南斯摩洛”號的照片。因我經常到海外出差,所以林先生請我幫忙尋找這艘船的照片。
關于“南斯摩洛”號的這次神秘航程,相關資料是有記載的。《中國橡膠的紅色記憶》一書寫道:
1950年12月,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公開宣布:根據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68號IVSC-G8決議案”,美國政府決定對中國進行經濟封鎖和全面禁運……一條禁運封鎖線,從遠東地區日本本土伸出,向西南經沖繩穿過台灣海峽跨越南中國海折向東南亞,呈半月形圍住了中國。他們沒有料到,這道用飛機、軍艦和戰時法規編織的封鎖線,竟會被一艘挂著英國國旗的海輪沖破。
1951年5月29日早晨,一艘排水量5000噸的海輪,航首名號“南斯摩洛”,從南洋群島的新加坡港起航,只兩天就能抵達中國廣州黃埔港。這天中午,英聯邦某國的一架小型飛機飛臨“南斯摩洛”上空,“南斯摩洛”號的電報房隨即收到飛機上發來的指令:改行香港!“南斯摩洛”號不予置理。飛機再一次發出口氣強硬的指令:有軍艦來領航,降低航速等候!“南斯摩洛”號只得作出“明白”的回應。飛機擺一擺機翼離去。“南斯摩洛”號不等軍艦到來,以最高航速繼續向前駛去,待一艘軍艦的影子冒出水際線,“南斯摩洛”號已經在茫茫大海中無影無蹤。兩天後,“南斯摩洛”號在中國海南島的海口港抛下鐵錨。領航的是中國引水員。當他掀開“南斯摩洛”號貨艙蓋板,船肚裏是一塊塊半米見方3745噸的天然膠片。
這段關于“南斯摩洛”號突破封鎖的描述活靈活現,但也留下了不少疑窦。那架英聯邦某國的小型飛機究竟想幹什麽?又爲何無功而返?
一位公共外交協會的朋友看了《中國橡膠的紅色記憶》的描述後,建議我,船既然是從新加坡開出的,也許我們在新加坡工作過的外交人員會有記憶,並爲我介紹了一位曾在新加坡工作過較長時間的資深外交家魏老。
與魏老的溝通收獲頗豐。他談到,此事的籌劃者可以推導到共和國的“紅色掌櫃”陳雲,他在西方對華經濟設置全面封鎖前,預見到了危險,提前安排人在南洋收購橡膠。運回國的生意,具體經手的則是華潤公司。
作爲一家改革開放後仍叱咤風雲的綜合性大公司,很少有人注意到華潤公司的成立時間其實非常早,且有著獨特的源流。它建于1938年,是中共爲抗日戰爭在香港建立的地下交通站,當時叫“聯合行”,1948年更名爲“華潤公司”。戰火紛飛的年代,華潤以貿易爲掩護,開展了大量工作,爲民族獨立和新中國成立作出了重大貢獻。新中國成立初期,它依然承擔著我國戰略物資進出口任務。這次“南斯摩洛”號的航程便是華潤公司在背後負責的。因爲“南斯摩洛”號事件,與這次行動有關的多名華潤派駐新加坡職員及家屬在事件發生後遭逮捕、迫害,經我方努力營救才被釋放。
魏老還提供了一條重要線索:“南斯摩洛”號到達我國前,確實曾遭到攔截,而且不僅是飛機攔截,還包括英聯邦國家軍艦的攔截。這給我帶來了靈感,我請朋友幫忙查找1951年英國軍艦在南海的行動。很快,艦船愛好者劉致先生發來信息:1951年5月18日,英國皇家海軍的“哥薩克”號驅逐艦在海南島中國領海以外邊緣地區曾對一艘懸挂英國旗的商船實施過攔截,並將其帶回新加坡,被攔截的船名爲Nancy Moller。
從這個簡單的船名開始,我們找到了這條船的登記資料,發現了誰是這條船真正的老板。結合英國軍艦“哥薩克”號檔案中對攔截過程的描述和新加坡報紙對這一事件的報道,弄清了這條船到達中國港口的過程。
1951年2月,認識到西方國家對中國的禁運加劇,在陳雲等國家領導人的安排下,華潤公司派出譚廷棟到新加坡,指揮工作人員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搶購橡膠。所得的3700余噸橡膠急需運回中國,但使用帶有中國或社會主義陣營國家船旗的船只,風險較大。因爲當時國民黨蔣介石勢力控制台灣,其海軍活動範圍包括南海部分地區,經常截擊大陸乃至蘇聯等國的船只。尋找一條適合運輸橡膠且國民黨方面不敢輕易下手的船只,成爲此次運輸任務的重要一環。最終,譚廷棟通過一家香港公司,以租用的形式將這個任務交給了“南斯摩洛”號,即Nancy Moller。
“南斯摩洛”號是赉賜洋行馬勒航運公司(Moller Transport Co.)下屬的一條貨輪。馬勒航運公司是馬勒(Moller,又譯摩洛)家族在上海創建的船運公司,家族鼻祖內爾斯·馬勒是英籍猶太人,1859年到上海開展跑馬等各種業務,家族日益興旺。到了他的孫子一輩埃裏克·馬勒執掌家族時,船運成爲其重要的經營內容。1950年,埃裏克·馬勒離開上海,但他的航運公司依然經常爲中國的進出口服務。在國民黨海軍封鎖大陸之際,馬勒公司的船只曾多次爲中國運送物資。
“南斯摩洛”號是一條1943年下水的散貨輪,長99.92米,寬14.17米,最初船名爲“德克帝國”號(Empire Dirk),屬英國戰時運輸管理局旗下的運輸船只。二戰後轉爲商用,1950年被馬勒公司購買,1951年改名“南斯摩洛”號。不過,它使用這個名字的時間十分短暫,這一年晚些時候,被再次出售給香港蒙特輪船公司,改名爲“奧斯丁蒙特”號,1952年又被出售給澳大利亞,改名“科拉巴”號,1956年被出售給布雷茲船運公司,改名“特倫微風”號,1964年轉挂巴拿馬船旗,改名“克楚平”號,1966年再次被賣回香港,加入兆祥集團的船隊,改名“九龍一號”,1968年在日本八尾港擱淺報廢。也正由于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亂的換戶、改名,使它的身份變得難以查詢。
困難重重的航程
1951年5月12日,“南斯摩洛”號從新加坡出發,以14節的行速開向中國,按預先的行程安排,它將擦過海南島,直抵香港。在那裏補充油料後,繼續開往廣州。但這段航程卻在5月18日被打斷了。當“南斯摩洛”號在海南島附近即將進入中國領海時,兩架戰鬥機出現在空中,強硬要求“南斯摩洛”號轉向。“南斯摩洛”號遵照指令轉向。而在指定方向上,英國皇家海軍的一艘驅逐艦出現在“南斯摩洛”號視野中,這便是編號R57的“哥薩克”號驅逐艦。該艦于1944年下水,曾經參加過若幹次戰鬥,接到這次任務前,長時間在朝鮮海岸附近執行任務,並定期返回新加坡檢修。然而此時這艘軍艦卻突然出現在了“南斯摩洛”號的視野中。
“南斯摩洛”號觀察到這艘英國戰艦時,起初並沒覺得有什麽異樣,因爲馬勒航運公司與英國海軍關系很好,在此前與國民黨軍封鎖線鬥智鬥勇的時候,還曾出現過英國皇家海軍的船只解救遭國民黨海軍堵截抓捕的馬勒公司船只的場面。但這一次“哥薩克”號明顯來者不善。它逼近“南斯摩洛”號,勒令其停船。“南斯摩洛”號的船長被迫停船,他與英方艦上人員取得聯系,得到的答案是,根據戰時第53條法令,你船已被我征用,並將護送你返回新加坡。
第53條法令是英國對于英聯邦國家所屬船只在戰時實施征用的一條法令—凡懸挂英國船旗的船只,都有義務在戰時按海軍方面的要求,提供船只爲英國女王服務。此時正值朝鮮戰爭,所以“哥薩克”號的這條命令從法律角度講沒有問題。只是當時正在進行的戰爭遠在朝鮮,于南海征用一條商船,似不合情理。但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真正在意的是那滿船的橡膠。由于事件發生在公海上,中方一時沒有好辦法來解決問題,“南斯摩洛”號只得跟隨“哥薩克”號返航新加坡,于5月23日再次進入新加坡港,一進港即被扣留,理由是向中國運送違禁物資。
原來在“南斯摩洛”號出航之際,英國高層已得到情報,稱這艘輪船受雇于華潤公司,攜帶了3000多噸橡膠,從新加坡駛向中國廣州。得到消息後,英國首相艾德禮緊急召開內閣會議,指示攔截該船並扣留貨物。于是,“哥薩克”號緊急出港,攔截“南斯摩洛”號。
是誰向艾德禮提供了精確情報?隨著1951年6月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委員長威廉.L.蘭格爾教授與中央情報局局長沃爾特.B.史密斯備忘錄的曝光,人們終于看到,事件背後有美國人的影子,應該正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向英國方面通報了情報,並敦促英國采取行動。
美國對英國在對華封鎖問題上的暧昧態度早已不滿,美國國會議員馬龍曾大罵英國見利忘義:“英國算得上是我們的朋友和盟國嗎?不算!……當中國正在朝鮮殺死美國士兵,甚至英國士兵時,英國卻在繼續賣武器、橡膠、鋼鐵、燃料和軍火給中國,幫助他們提高戰鬥力!”因此,這次的情報明顯帶有“聽其言,觀其行”的意思,既然“南斯摩洛”號挂的是英國國旗,那就請英國自己處理。
三千余噸橡膠運抵中國
“南斯摩洛”號在新加坡靠岸時,與“運送中國的橡膠被攔截”同時出現在新聞上的還有一條消息,那便是該船所有貨物都有出口許可證,都是在封鎖生效之前開出的。也就是說這些橡膠都已經被巴統組織列入禁運以外清單,從法理上講,無論英美,都沒有理由扣留。這條消息改變了“南斯摩洛”號的命運。這也切實體現了中國高層對于形勢的出色把握和極佳的戰略眼光,能爭分奪秒地在美國操縱聯合國實施徹底封鎖前爲“南斯摩洛”號拿到許可證。
“南斯摩洛”號獲得了自由航行的權利—53號法令允許緊急情況下對民船進行征召,所以英方攔截和扣留“南斯摩洛”號並不違法,但如果情況不緊急,就必須盡快解除征用。精彩的一幕上演了。盡管得到出港航行的許可,但“南斯摩洛”號的船員表現得士氣消沉,開始在港口拍賣兜售橡膠,表現出不再有闖關的勇氣。當感到這種表演足以讓在新加坡的美國特務們産生錯覺時,5月29日,“南斯摩洛”號突然出港,迅速離開新加坡,駛向中國方向。
CIA特工發現後,立即再次通知英方進行攔截。于是,一架英聯邦國家的飛機飛臨“南斯摩洛”號上空,要求它按規定的航向行駛。“南斯摩洛”號打出“明白了”的信號,但待飛機返航離開,“南斯摩洛”號立即轉舵,高航速奔向中國水域。據說,當時該輪還給英國方面發了一封電報,稱我船機械故障,進入最近港口修理。駛入中國水域的“南斯摩洛”號馬上換上中國國旗,高速開往海口港,曆經周折,終于將3745噸橡膠送到了中國的土地上。這3745噸橡膠,足以裝備6萬架戰鬥機或12萬門大炮。在侵朝美軍第八集團軍總司令李奇微看來,紅色中國得到這些橡膠,無疑會增強在朝鮮戰爭上與之對抗的能力。
就在“南斯摩洛”號把最後一船橡膠送到中國後,海南的農墾大軍也開始播下橡膠樹的種子。
這便是對“南斯摩洛”號的追蹤過程,我們也不負所托,找到了林旭飛先生需要的照片。今天,中國的橡膠事業已卓有成效,橡膠不再是制約我國發展的瓶頸,但“南斯摩洛”號的這次神秘航程必定會永遠流傳下去。
農墾大軍在海南種橡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