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暇時,我喜歡一個人的旅行。最初的時候,我也遵從大多是數人旅行的樣子,結伴而行,好像不和人一起出行,就不是旅行似的。不過我後來尋思,這結伴自有結伴的道理,首當其一是經濟因素,一人住一間房顯然比兩人住一間房的價格貴,有的旅行團還要補單房差,因此經濟是首當其沖要考慮的因素;其二有人結伴就有人會給你拍照,一個人在沒有智能手機和自拍杆的時代是完不成到此一遊的拍照任務的,回來跟人一講到哪哪去了,當別人問及有無證據,則難免有英雄氣短;其三大約也是爲了熱鬧,三五好友知己,一起相約到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一邊賞景,一邊聊天,不用帶著假面具,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話,不用擔心說錯話,不用戰戰兢兢,放肆自在,恣意妄行,豈不快哉!
然而,在學生時代,結伴而行往往還是比較容易實現的,大家都沒什麽拖累負擔,常常是一呼百應,說走就走。等大家拖家帶口,尤其是孩子尚小,再相約就很難,了。不是你家孩子要上課,就是他家父母生病住院要照顧,婚喪嫁娶,紅白喜事,即便同處一地,再相約也很難了。碰見夫妻感情好的,尚可以夫妻相攜同遊,碰上關系不行的,平日裏看著都嫌,更不要說同遊了;父母年紀大了,孩子幼小,遠的地方去不了,近的高處爬不上去,旅行的樂趣和質量就會大打折扣;即便約上三五同齡人,大家的背景各異,愛好不同,再遇上幾個固執己見的,你要向東,他偏要向西,在每一個岔路口和抉擇時都要按自己的想法來,最終反而弄得不歡而散;因此有人總結,男女在決定結婚之前,最好看看能不能一起旅行,因爲旅行中要面臨的抉擇最多,如果能一起旅行,再結婚也不遲。因爲只有在旅行中才能考驗人性,經得住旅行中的抉擇考驗、彼此能容忍對方的,最終才能相安一生。總之,想找個合適的旅伴真是很難了。
近幾年都是和孩子一起旅行,孩子後來大了,也不願意出去了。在種種的結伴旅行困難情況下,又有一顆不安的詩和遠方之心,便只有一個人上路了。沒想到當有了第一次一個人的旅行,便有了第一次、第二次……
記得第一次一個人最長的旅行,是2018年的美國之行。一個人在華盛頓落地,一路向北,費城、紐約、波士頓,最後抵達布法羅,遊完尼亞加拉大瀑布後回國,曆時十四天。在美國的十幾天裏,從制定計劃到踏上美國國土,一個人獨自忍受國際航班十二小時飛行途中的孤獨,一個人按照事先訂好的時間表在旅途中前行,沒有了每天催促她起床趕路,沒有了和她每次趕飛機、火車的匆忙,沒有了爭執,也沒有了身邊人的絮叨,良辰美景應虛設,連個訴說的人都沒得,這旅途變得好生無趣,好在一個人從未誤機誤車,從容自如,最後一天,在尼亞加拉大瀑布呆了一天,看草坪上的松鼠蹦來蹦去,野鴨踱來踱去,自有一番閑情。
有了這第一次的獨行,便有了以後的膽量和經驗。今年的7月的一個周六,我一早從西安開車出發,抵達太白山腳下,將車停在停車場,便開始坐索道上山。到了天圓地方,本來決定下山的我,在兩個女孩的鼓動下決定登上大爺海。在大爺海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決定攀登主峰最高處拔仙台。第二天淩晨5點,天還未亮,陸續有人起床往拔仙台出發。由于高山反應,很多決心很大的人都放棄了,有的家庭只有一個人堅持上山。這時就顯示出一個人的好處,由于沒有拖累,我也不需要和誰商量,一個人披著星光出發,用充電寶的燈光照亮,上到了海波3700米的拔仙台。
8月,我一個人報名了越野西部自駕遊的川藏線行程,從成都出發,曆時11天,經過映秀、丹巴、新都橋、雅江、理塘、稻城亞丁、芒康、波密、魯朗、林芝抵達拉薩,行程2000公裏。抵達拉薩散團後,我一個人又報了個到納木錯的二日遊,一個人來到了三大聖湖之一的納木錯。拉薩到納木錯的路況是整個行程中最差的,海拔又高,多處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原反應加劇,幾乎未出現過高反的我在這裏也感到頭痛惡心。然而納木錯的美景沒有讓我失望,那一泓清澈聖潔的湖水、那一抹天邊的幽藍令我心醉,那一縷高原的落霞讓我流連,那一朵朵白雲令我癡迷,高原上成群奔跑的動物讓我感受到生命的壯美,我絲毫不後悔這一個人的獨行。假如我要等這個等那個,那估計納木錯的旅途不知道要推到何時,因爲與我同行的幾個人就是因爲意見不統一到了拉薩就回家了。
回想這幾年我一個人走過的地方:香港、澳門、珠海、長沙、武漢、哈爾濱、北安、騰沖、泸沽湖、麗江、大理、昆明、重慶、甯波、揚州……每去一個城市,我都喜歡先去博物館,而博物館,我喜歡一個人靜靜地看,慢慢地體味,我已經很難想象和另一個人或者一群人走馬觀花地打卡,也很難想象在靜靜地看展品時有個人在你耳邊說著毫不相幹的話,喋喋不休地聒噪,因爲我沒有聖賢“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爲”的修行。在紐約大都會,本來計劃把所有的展品仔細看一下,結果同學帶來9歲的兒子,兒子對這些不感冒,匆匆就出去了,下一次不知何時才能再去。
很多人看我經常一個人旅行,有人竟然對我生出同情,然而我卻很享受這一個人的旅行,是不是也是一種獨處的智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