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許振華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26)即將于11月12日閉幕。盡管COP26峰會尚未結束,但大會已于11月2日順利推出《關于森林和土地利用的格拉斯哥領導人宣言》。全球至少110個國家簽署了這份宣言,而這些國家的森林面積占全球森林面積的85%,且這些國家中還包括印尼、巴西、剛果(金)等“森林大國”。
由于在氣候議題上,不同國家因發展水平、經濟結構等因素持不同立場,往往難以達成共識,因此外界對11月2日推出的宣言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英國首相約翰遜稱,這份旨在逆轉森林面積減少趨勢的宣言是“一份保護和保全地球森林的裏程碑式協議”。
然而,“一盆冷水”很快被潑在這份宣言上。11月3日,印尼環境部長西蒂(Siti Nurbaya Bakar)稱這份協議是“不公平”的,該國外交部副部長馬亨特拉(Mahendra Siregar)則強調,這份宣言上沒有“2030年停止砍伐森林”這項內容。“德國之聲”(DW)刊文稱,印尼兩位部長的上述表態已經“違背”了承諾。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國際政治經濟學博士、東南亞經貿與發展專家詹姆斯·吉爾德(James Guild)11月9日在《外交官》雜志上刊文稱:“印尼環境部長(西蒂)真正的錯誤在于,她把(本該)沉默的部分大聲地說了出來,打破了(各方)取得進步的幻想。”吉爾德的言下之意是,印尼並不會因爲這份宣言就停止砍伐森林。
“印尼的表態算不上‘反悔’,畢竟宣言文本措辭比較模糊,其解讀可以很寬泛。”複旦大學國際關系于公共事務學院講師余博聞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指出。
一份宣言,各自解讀
根據聯合國網站消息,上述宣言的主要內容包括保護和加速恢複森林和其他陸地生態系統;促進不會催生森林砍伐和土地退化的國際和國內貿易及發展政策;降低生態脆弱性、提升生態複原力和改善農村生計;實施並在必要時重新設計農業政策和計劃;重申國際金融承諾,大幅增加來自各種公共和私人來源的融資和投資;促進資金流動與扭轉森林流失和土地退化的國際目標保持一致等等。
在被譽爲“千島之國”的印尼,其蘇門答臘島、加裏曼丹島、蘇拉威西島、巴布亞等地都被面積巨大的森林覆蓋,正因如此,印尼熱帶雨林面積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巴西和剛果(金)。《外交官》11月9日刊文指出,印尼總統佐科先參與簽署《關于森林和土地利用的格拉斯哥領導人宣言》,環境部長、外交部副部長再通過發言“背棄承諾”的舉動引起了轟動,眼下社交媒體上彌漫著一股憤怒的情緒。
據路透社報道,西蒂11月3日在社交媒體推特上說:“迫使印尼在2030年達到‘零森林砍伐’顯然是不恰當和不公平的……佐科總統時期的大規模發展進程絕不能以碳排放或森林砍伐的名義停止。”馬亨特拉也通過聲明表示:“發布的宣言根本沒有提到‘到2030年結束森林砍伐’。”
據印尼美都新聞(medcom.id)報道,馬亨特拉批評了英國國務大臣(太平洋和環境事務主管)紮克·戈德史密斯的有關說法。戈德史密斯曾在推特上稱,11月2日的宣言提出了“在2030年終結森林砍伐(zero deforestation)”。馬亨特拉認爲,這是錯誤和具有誤導性的解讀。
面對批評聲音,西蒂進一步澄清說,她所認可的是在環境可持續性和經濟發展中取得平衡。西蒂、馬亨特拉與印尼媒體均強調,佐科11月2日出席COP26峰會領導人會議時提出的是“切實有效的森林管理”,印尼已經以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框架實現了“20年來最低水平的森林砍伐”。
余博聞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強調,宣言中“阻止和扭轉森林流失和土地退化(halt and reverse forest loss and land degradation)”的用語本身就是模糊的,可以有不同的解讀方式。
“即使是英國人也不會天真地將宣言內容解讀成‘2030年徹底停止砍伐’,林業不可能在八九年內就宣告消失。印尼主張‘森林的可持續化管理’,在開發林地之後通過造林彌補缺口,避免森林總面積出現淨損失。”余博聞說。
吉爾德在《外交官》上分析說,格拉斯哥領導人宣言沒有約束力,而且沒有就“森林損失”等關鍵概念做出定義,這可以讓參與宣言的各國在不采取有效行動的情況下就“聲稱”自己在實踐目標。
空洞但仍有效力
事實上,大部分媒體都注意到了《關于森林和土地利用的格拉斯哥領導人宣言》措辭上的模糊和執行上的困難。外界擔憂,今年達成的這份宣言將重蹈覆轍,像2014年由40個國家和超過150個組織簽署的《紐約森林宣言》一樣無疾而終。
據“德國之聲”報道,各方在2014年的《紐約森林宣言》中承諾到2020年將森林砍伐量減半,到2030年結束森林砍伐。然而,現在《紐約森林宣言》被認爲是巨大的失敗,其並未成功減緩全球砍伐森林的速度,因此森林和氣候議題關注者希望COP26峰會可取得有所不同的成就。
“將格拉斯哥領導人宣言稱之爲‘裏程碑’算得上是一種炒作,畢竟其內容與《紐約森林宣言》相似,可它並沒有成功,這幾年的森林砍伐總量反而變多了。而且森林之所以能成爲COP26最快取得突破的議題,也是因爲2014年的鋪墊。”余博聞分析說,“但這份宣言在政治上仍具有意義,因爲其涵蓋的國家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巴西也簽署了該宣言。雖然該國總統博索納羅在其執政期間曾加大了砍伐亞馬孫雨林的力度,如今則試圖恢複其在環境政策和亞馬孫雨林管理上的公信力。
世界最大環保組織之一——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認爲,2021年的新宣言更加關注私營部門融資,這有助于目標的落實。WWF副總裁何賽菲娜(Josefina Brana Varela)向“德國之聲”強調,許多公司比發展中國家還要強大,環境議題需要金融機構挺身而出。
余博聞指出,氣候議題有關協議的約束力相比貿易議題會更小,因爲其缺乏報複機制。“能造成壓力的因素來自政治(比如其他國家施壓)、社會(媒體和非政府組織曝光)和市場轉型。”余博聞說。
在目前的林業供應鏈上,發展中國家往往是木材生産者,而來自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往往是木材消費者。“因此,在森林的全球治理議題上,供應鏈的約束力會比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強調的多邊機制要強,非政府組織往往會通過遊說跨國公司來實現有關目標,由後者來對發展中國家形成約束。格拉斯哥宣言也許會爲新的遊說工作建立政治合法性。”余博聞展望稱。
“死的樹木比活的值錢”
盡管印尼官方強調該國在森林的可持續化管理和遏止過度開發上作出了許多努力,但印尼國內外仍對政府宣傳的成果有所質疑和保留。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指出,盡管印尼近年森林砍伐速度明顯放緩,但印尼廣闊的森林面積仍在萎縮。
由世界資源研究所、谷歌等40個機構聯合發起的“全球森林觀察”(Global Forest Watch)網站顯示,印尼2001年仍有近9400萬公頃的原始森林,但到2020年印尼原始森林面積至少減少了10%。
“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森林是一種資源。不幸的是,死的樹木比活的更值錢。”政府間組織“熱帶雨林國家聯盟”媒體和通訊常務董事格倫迪(Mark Grundy)說。該聯盟在氣候談判中代表50多個擁有熱帶雨林的國家。
印尼《雅加達郵報》11月7日刊登了印尼環境媒體“壁虎計劃”(The Gecko Project)發起人湯姆·約翰遜(Tom Johnson)的評論。約翰遜在評論中引用調查報告指出,印尼國防部爲了建立32000公頃的木薯種植園,砍伐了加裏曼丹島中部大面積的熱帶雨林,而這其實是響應了佐科提出的旨在擴大國內食品生産的計劃。印尼國防部長普拉博沃還有意在巴布亞開發更多的種植園。
根據印尼政府新規,爲了實現擴大食品生産的計劃,有關部門可以在不進行適當的環境影響評估、不咨詢本地社區的情況下就清除更多的熱帶雨林。
盡管佐科同時在森林治理和經濟發展上提出了宏大的願景,但在執行上二者卻似乎陷入了沖突。湯姆·約翰遜稱,普拉博沃的種植園計劃和西蒂在推特上的“語言藝術”爭議均表明,印尼政府未來的願景並不涉及終結森林砍伐。
然而,像印尼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不僅需要在其內部達成共識,讓政府有效地推進氣候議題落地,它們還需要獲得來自發達國家的切實幫助。余博聞在分析市場機制對森林治理的影響時表示了擔憂,因爲倘若歐洲、美國的政府以及來自西方的跨國公司可以自行制定標准,那發展中國際往往要被迫接受。
國際著名環境保護網站Mongabay今年3月刊文指出,由于伐木和將林地轉變爲棕榈油種植園等活動,印尼在2020年森林覆蓋面積就于減少了115459公頃。《外交官》報道指出,假使印尼嚴格遵守有關森林砍伐的承諾,那麽該國棕榈油行業將受到重創。而根據印尼統計局數據,該國2020年出口了2730萬噸棕榈油,價值1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76.31億元)。2021年,隨著全球經濟從新冠疫情的沖擊中複蘇,印尼棕榈油出口激增,今年前八個月該國棕榈油出口價值就達到了185億美元。恰恰是棕榈油和煤炭所提供的外彙,讓印尼可以抵禦新冠大流行造成的沖擊。
“現實的氣候政策必須與這些潛在的政治、經濟結構相結合……部長(西蒂)的推文顯然措辭不當,但在某種程度上,她發現了這個問題(氣候議題)核心中的真正棘手難題:倘若印度尼西亞要走上更可持續的軌道,就需要將(氣候議題的)目標再做調整。”吉爾德在文章中分析說。
責任編輯:胡甄卿
校對: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