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資源網2018年12月19日消息:12月13日,第二次國際民航組織下一代航空專業人才全球峰會舉行了“未來機場建設”主題會議。在此專題會議中,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雷铮教授做了題爲“打造樞紐機場助力城市發展”演講。以下是演講原文:
雷铮:
首先,我想謝謝會議主辦單位,特別是深圳機場集團給我這個非常難得的機會,在這裏和大家交流,我對樞紐機場建設和助力城市發展的一點看法。
我想就四個主要問題和大家探討一下,首先講講樞紐機場對城市的貢獻,然後我想講一下全球前20個樞紐它們的主要指標以及特征,然後用迪拜做一個案例,講一下迪拜如何通過航空打造一個全球性的金融、航空、物流中心。最後,我想結合我們深圳的實際情況,講講我們深圳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剛才約翰·卡薩達教授對航空和地區經濟發展這個課題已經做了很深入的探討,我這在這裏不多講,我們大家都知道航空的連通性對我們吸引投資、吸引産業集群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航空樞紐也會極大促進經濟的騰飛。
但是,什麽是樞紐機場?是不是一個很大的機場就叫樞紐機場?比如說深圳機場,今年很快客流量就會有5000萬了,是不是這個就可以把自己叫做樞紐機場?還有一點,樞紐機場當然旅客多是一個很重要的特征,同時還有一個高比例的中轉旅客,同時要能夠連接衆多的城市,特別是很多的國際城市,在全球的樞紐機場裏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主導的主基地航空公司,爲什麽很多樞紐機場有一個主基地航空公司?待會兒我會和大家講一講。
首先我們看一個例子,這個是倫敦希思羅機場的數據,倫敦有直飛墨西哥的航班,這個航班在2015年客座率是90%,90%客座率裏,其中倫敦本地乘客只占了一半多一點,還有接近一半是中轉的乘客。這說明什麽問題?就說明倫敦是一個出境遊客最多的城市,在國際上來說。即使是出境遊客最多的城市,也支撐不了每天一班直達墨西哥的航班,都必須要有大量中轉乘客才能支持這個航班。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航空樞紐對打造遠程航班是非常至關重要的。
與只依靠本地客源相比,中轉旅客能支撐航空公司開辟更多航線,同時樞紐能夠讓航空公司通過規模經濟降低單位客座率成本,另外密度經濟提高更多航線選擇和航班頻率。所以我們看到在一些很多主要的樞紐裏面,會有很多的中轉乘客。
我們看PPT,這個數據是我們看全球前20大飛機場的數據,我們看中國的北京、香港、上海浦東、廣州,我們已經成爲全球前20大機場,體量來說我們非常大。比如說北京首都機場,也就只比亞特蘭大少一點點乘客,北京首都機場超越亞特蘭大是很簡單的事情。
但是,我們看到北京首都機場它的中轉旅客只有大約10%,而亞特蘭大有61%,亞特蘭大其實只是一個中型城市,它因爲憑借了61%的中轉乘客所以能壓過北京,成爲全世界最大的機場。亞特蘭大它一個中型城市,如何能夠做到世界第一?這裏面很重要是因爲達美航空公司以亞特蘭大爲樞紐,我們看到達美航空公司在亞特蘭大占了79%的市場份額,所以是達美航空公司把亞特蘭大打造成世界主要第一大機場。所以說,對于一個機場來說,有一家強有力的主基地航空公司是非常重要的。
再看中國的北京、上海,上海浦東體量也很大,但是中轉乘客也只有14%,廣州也只有12%的中轉乘客,這些中轉乘客在中國還是算比較多的,但是跟全球這些更加領先的樞紐比起來,還是有差距。
如果單從機場旅客吞吐量來說,中國機場已經進入全球領先行業,要在中轉旅客方面把它做大做強,這樣樞紐的作用才能夠體現出來。
從對全球前20大主要樞紐機場的分析可以很明顯看到,從絕對值上來說,總運力基本要達到4000萬以上,這一點深圳都已經超過了。同時要有衆多的通航點,中轉比例全球做得好的樞紐基本一般超過了30%,同時要能夠提供卓越的機場的出港和中轉服務。
同時在很多全球前20的樞紐機場裏,主基地航空公司很多份額是在30%以上的,然後和機場構建戰略協同關系。同時有多航站樓、多跑道、高效運行水平、空地資源可持續、保障性強,這是對全球前20大機場分析我們發現的主要特征。
同時,我們還發現有兩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我們把它叫做強本地客流和弱本地客流。當城市具有很強本地客流的情況下,比如像北京、上海、廣州,包括像紐約,前面我們看到紐約,紐約排在第18,紐約有很強的本地客流,但是它並沒有主基地航空公司,而且紐約的中轉比例也不是很高,只有19%,但是它也是個重要的樞紐,這是因爲紐約具有很強的本地客流,北京、上海也是這樣的,你有很強的本地客流,你也能開辟大量國際航線,即使你在沒有主基地航空公司情況下。
但是對于不太具備本地客流的機場,如果你想開辟大量的國際航線,你要怎麽辦?你必須要有很強的中轉比例的客流,所以這裏面的比例,我們就可以看到像迪拜,排在第三的迪拜,待會兒我再仔細講迪拜。
迪拜本地人口只有280萬人,但是它能夠成爲全球第三大機場,它單靠本地的居民,是遠遠不夠的,是支撐不起來的。因爲單阿聯酋一家航空公司去年載客量就是5800萬,相當于本地旅客的20倍,你說這個20倍的旅客去哪裏拉過來?單靠本地旅客是沒有辦法成爲樞紐的。
亞特蘭大也是一個例子,所以對于不具備太多本地客流的機場來說,我們想要成爲世界級的機場,我們就必須要成爲一個高比例的中轉樞紐,這樣才能支撐起國際航線的開辟。即使弱本地客流,也能夠做樞紐機場,但是前提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的主基地航空公司,迪拜是因爲有阿聯酋航空公司。
對于我們深圳來說,我們已經有很強的本地需求,如果我們又有很強大的主基地航空公司,那我們要成爲世界第一,這也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下面我就迪拜講一講,我覺得對我們深圳非常有啓示。
在過去30年裏面,迪拜機場年均客運量增長15.5%,旅客吞吐量在2016年達到8360萬人次,其中阿聯酋一家達到2/3,中轉旅客高達53%。而且這是它在很少人口情況下做到的,只有280萬的人口。
阿聯酋航空公司成立于1985年,比深航早成立幾年,但是現在迅速成爲全球競爭力最強的航空公司,現在問歐洲哪家航空公司是他最大的競爭對手,他們都會告訴你是阿聯酋航空。你要問美國三大航空公司,最害怕哪家航空公司,他們都告訴你他們最害怕阿聯酋。
在阿聯酋航空公司的強力推動下,迪拜已經發展成爲中東地區的金融、貿易、航運中心。而且迪拜航空業的發展爲迪拜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在航空業就可以看到,航空業爲迪拜提供了12.5萬個就業機會,這是直接的,間接的也有一半以上,占了整個迪拜總就業人口的19%。我們很多人十多年前到迪拜,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是哪個地方,迪拜也沒有什麽資源,也沒有什麽石油,它的石油早就開采光了,而且也沒有很好的景色,它的很多景觀全部都是人造出來的,它就是能在沙漠裏打造成一個世界級的城市,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航空業爲迪拜的騰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單航空業占迪拜GDP的28%。
它成功的原因,第一個是地緣優勢,70%的人口能夠在迪拜出發,8個小時飛行範圍之內。我看了一下深圳也能夠做到這樣。如果深圳飛8個小時,估計也能夠覆蓋全球70%、80%的人口。
很主要的一點是,我認爲並不是地緣優勢,而是政府在裏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迪拜政府對臨空經濟有一個非常強的認識,各方面基于這種共識,比如說阿聯酋航空公司和迪拜機場,全部都是迪拜政府國有的。迪拜機場的起降費是非常低的,很低的起降費使阿聯酋航空公司成本可以非常低,但是歐美曾經有很多航空公司就說搞不公平競爭,你爲什麽起降費那麽低?但是迪拜說我不是不公平競爭,因爲阿聯酋航空公司給我帶來5800萬旅客,這些旅客使我産生數以億元的收入,所以我是一個很掙錢的機場,我不是不公平競爭。
另外我們可以看到在迪拜,阿聯酋航空集團通過政府投資,間接擁有很多航空業務,包括機場免稅、地面處理公司,他們也打造了一個航空城,這個我覺得是非常值得我們深圳可以學習的一個。
講完了全球,又講了一個案例,我們現在結合深圳的實際情況講一講,我們深圳機場想要成爲世界級的樞紐,我們面臨什麽機遇和挑戰?
深圳機場有101個國內航點,超過了廣州和香港。廣州只有98個,深圳機場比廣州還多3個,香港就更少了。但是深圳的國際航點就要略微少一點,只有46個國際航點。但是深圳已經有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而且這些年發展極其迅速,在國際航點,東南亞有23個航點,東北亞7個,歐洲7個,基本上對全球範圍已經有了較好的覆蓋,如果對航空公司市場份額做一個分析,我們看到廣州和香港都有一家主基地航空公司,比如說南航在廣州有47%的市場份額,在深圳深航和南航的市場份額是接近的,各有25%左右,然後是海航,就是說深圳沒有一個很強有力的,我們力量是比較分散一點,這是跟廣州和香港比起來。
我們看國際網絡,廣州已經打造了一個非常好連接澳大利亞、新西蘭到歐洲的廣州之路,旅客都是在廣州中轉,同時在非洲、南亞和北美也有一定覆蓋。香港的航點就比廣州更加完善了,深圳國內航點非常密布,國際航點處于大發展的階段,在國際航線方面,深圳其實是澳大利亞到歐洲一個最佳的中轉點,飛機要從深圳上空飛過去,我們的繞航率接近零,這是一個巨大的區位優勢。
以西歐市場爲例,因爲西歐也是深圳的一個重點發展的市場,2017年香港、廣州、深圳,這個是香港的數據,到西歐旅客有270萬,中轉比例是35%。廣州中轉的比例是35%以上,但是旅客人數明顯少很多,只是相當于香港的1/5。那我們深圳更少了,到西歐,深圳才一點點。但是其實在香港坐飛機旅客裏面,肯定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深圳人,現在很多深圳旅客到西歐都跑到香港坐飛機,沒有在深圳坐飛機,所以我們現在體量才那麽小。
而且深圳的中轉比率非常低,深圳隔壁的兩大機場有35%的中轉利率去西歐,深圳只有15%的中轉比率,這個對深圳打造國際航線又是一個難點。
我們再看從香港機場和廣州機場往西歐的旅客,從香港直接出港旅客和廣州直接出港旅客占了65%左右,而中轉占了35%,我們看到香港和廣州是驚人的相似。但是深圳中轉旅客很少,只有15%的中轉旅客,絕大多數靠深圳的本地旅客。我之前講到倫敦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個國際出境旅遊的市場,倫敦都支撐不起來一個每天一班到墨西哥的航線,深圳跟倫敦比起來還是有一定差距,但是深圳太高比例的本地旅客,讓深圳沒有辦法飛這條航線,飛這條航線短期之內盈利很艱難的,你一天去哪裏找那麽多旅客往歐洲飛,要有大量的中轉旅客才能支撐起這條航線。但是中轉旅客從哪裏來?我們看香港和廣州,中轉旅客總數的36%裏面,10%來自于東南亞,8%來自于中國各地,10%來自于澳大利亞、新西蘭,8%來自于北亞地區,這是香港。
廣州它的中轉比率也基本類似,但是國內占的分量比較多一點,深圳中轉旅客是依賴于國內的中轉旅客,來自國際的中轉旅客不多。但是深圳還是開辟了到東南亞、東北亞,有不少的航點,我們能不能做一些事情,把東南亞、東北亞很多旅客吸引到深圳中轉,然後去歐洲?
深圳具有一個什麽優勢?就是我們機票價格是很有競爭力的。大家想一想,如果在有直航情況下,爲什麽要中轉?東南亞很多國家都有直飛西歐航線,在有直航情況下爲什麽大家要去中轉?就是你的價格必須要很有競爭力。而且還得要有一個航班的頻率足夠密,雖然價格便宜,但是你要人家等8、9個小時可能人家也不願意,但是有一點,深圳價格上很有競爭力。深圳、廣州都比香港價便宜很多,香港平均票價700美元,廣州400美元,深圳就更有競爭力了。
同時,很多人認爲對于深圳來說最大競爭對手是廣州和香港,我和深圳很多同行交流的時候,他們都有這樣一個感慨,說廣州和香港把深圳壓制得沒有發展的空間,我們很難,我們開國際航線鬥不過香港,香港的航班頻率那麽密,還有廣州把珠三角北部很多乘客吸引過去了。但是,我認爲這個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其實並不是這麽完全這麽回事。如果我們把眼光放在全球來看,香港和廣州,並不完全是深圳的競爭對手,可以成爲深圳的合作夥伴。
對于整個市場,如果深圳成爲全球性的樞紐,深圳的競爭對手是誰?深圳的競爭對手是迪拜,排在第一的,比如說從東南亞到西歐中轉市場,排在第一的機場是迪拜,排在第二的是多哈,排在第三的是曼谷,第四是阿布紮比,第五新加坡,第六伊斯坦布爾。排在第一的迪拜搶占了17%的市場,我們覺得香港是一個龐然大物,但是香港在這裏面搶到市場份額不過才3.2%,它不過是迪拜的一個零頭而已,香港跟迪拜比起來差很遠。東南亞到西歐直達旅客只有22.5%,有78%的旅客都是中轉的,但是絕大多數人都跑到中東中轉去了,根本沒有到珠三角中轉。
雖然廣州之路做了很多年,下了苦功,但是在這個市場份額裏,搶到的比例只有0.5%而已,只是搶了一個零頭還不到。我們再看從澳新到西歐,香港只到了7.2%,廣州只搶到一個零頭,廣州到澳洲航線也是全中國最密的航線,迪拜有25%的市場份額,因爲從澳洲到西歐非常有意思,因爲很難飛一條直達的,現在唯一一條從波斯到倫敦,但是要飛18個小時,很多人不願意飛,這是一個天然的中轉航線。在中轉航線裏我們輸給了中東的航空公司,他們搶了最大的市場份額。
我們深圳應該怎麽辦?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我們首先看到,我們不能遍地撒網,對于國際航線支持很重要,我們錢雖然有,但是我們要用到刀刃上,怎麽用到刀刃上?我們要看有哪些重點航線,亞太地區前25個目的地,加在一起占了總共去歐洲目的地的85%,歐洲的前30個目的地占了80%,這是我們重點航線。比如說對我們深圳市政府、對我們深圳機場來說,我們重點比如說亞太地區開曼谷、仁川這些重點航線,對于歐洲,對于我們最重要的是希思羅,它占了整個歐洲客源的15%,如果我們能夠牢牢把希思羅抓在手上,我們就有很大的一塊市場,這是排在前面的25個航點,是我們要重點開的,不只一天一個航班,我們一天要有很多個航班,才能把它拉到深圳來中轉。
我們看迪拜是怎麽做的?我們以曼谷到希思羅爲例,曼谷到希思羅直達是61%,39%是中轉的,裏面8%從迪拜中轉。從香港幾乎是零,但是香港到曼谷其實有很多個航班,我給大家看一下。香港島曼谷一周有144個航班,迪拜到曼谷一周只有64個航班。爲什麽迪拜能搶走很多的中轉旅客?我們再看到希思羅,香港到希思羅一周有55個航班,迪拜到希思羅一周有89個航班,香港也不會太差,而且在曼谷它是遠超迪拜的。
但是爲什麽香港就搶不到這部分中轉乘客,就被迪拜搶走了?所以這裏面有很多的我們可以分析,可以做得出來的。
然後從曼谷到巴黎也是,我們看香港、廣州都排在很後面,香港只占了中轉市場的1%,廣州只有百分之零點幾,排在前面全都是中東地區的機場。
剛剛說的是東南亞,現在看澳新。從迪拜、新加坡、阿布紮比,它占的市場份額都很高,迪拜占了26%的市場份額從悉尼到倫敦,從墨爾本到希思羅,迪拜占了42%市場,香港才有8%,廣州才有3%,所有這些數據說明什麽問題?珠三角的三大機場在一起,我們其實是在跟中東的機場比起來,我們是處于劣勢的。我們現在競爭的是一個亞太地區的樞紐,我們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我們自己之間太過于競爭,我們內耗太大,我們其實是輸給了中東,我們戰勝了香港,但是我們也好不到哪兒去,你看人家做的比我們要好很多。
其實我們是不是廣州、香港和深圳,我們三家是不是有一些合作空間?比如說我們單打獨鬥,可能打不過迪拜,但是三家合在一起有可能打過它,因爲迪拜沒有本地客源,我們有大量本土客源支撐,而且我們每周航班頻率,比如到曼谷的,如果珠三角三大機場加在一起,一周有248個航班,遠超過新加坡,新加坡142個,迪拜46個,遠超過它們。到希思羅我們有65個航班,現在最多是迪拜,有89個,我們跟迪拜差不了多少。到巴黎我們有29個,迪拜是27個,單打獨鬥我們比迪拜差多了,但是合在一起差不多。所以我們合作有可能實現共贏。
但是如果我們自己的競爭加劇,當然競爭是肯定存在的,但是競爭加劇,可能很多用于內耗。
還有一個區位優勢,我們看到從繞航率來看,迪拜從東南亞到希思羅是1.08,深圳是1.18,從悉尼到希思羅,廣州和香港基本上沒有繞航率是1.0,但是迪拜繞航率是1.03,在澳新到深圳這條線上,深圳的區位優勢比中東地區要好。
我們看一下機票,剛剛我講了,爲什麽香港到曼谷一周那麽多航班,144個,到倫敦一周155個航班,但是在整個市場上,香港拿的市場份額那麽低,這是什麽原因?我們看一下票價。廣州票價明顯低很多,迪拜票價明顯比香港、新加坡低很多,這是爲什麽很多乘客不選擇香港中轉而選擇迪拜中轉的原因,票價很重要。廣州的票價其實比迪拜還低,深圳至少可以做到廣州一樣的票價,但是我們做不過人家是因爲我們航班頻率太少了,需要中轉時間太長,而且中轉設計不合理,有待提高。如果這幾點做好,深圳能夠成爲迪拜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我們可以把很多旅客吸引到深圳中轉,深圳有可能打造成一個國際性的樞紐。像之前約翰·卡薩達教授講到的,機場對地區經濟發展有一個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前提必須有旅客、有貨物,如果建了機場沒有旅客,沒有貨物,全部都實現不了,所以要重點的從政府的頂層設計,到航空公司的支持,然後到機場之間的合作,我覺得我們可以做很多,然後把我們面臨的機遇化爲挑戰,打造成爲一個世界級的樞紐。我的報告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