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7日,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在新校長委任儀式上致辭時宣布:
2019年4月起,自主學校中低收入家庭學生的助學金將調高。符合最低家庭收入頂限條件的學生,繼續享有全額學費津貼;中等家庭收入的學生,津貼額增幅最大,他們每年支付的學費,將從目前可高達1000多元,減至約450元,也就是政府和政府輔助學校學費的1.5倍。另一方面,教育部將爲自主學校低收入家庭學生,推出一項新的UPLIFT獎學金,每年爲符合資格的學生頒發800元現金獎勵。此外,獲頒教育儲蓄獎學金的自主學校助學金得主,也將獲得更高的津貼。
目前,家庭總月入不超過9000新元,或人均月入不超過2250新元的學生,能獲得介于33%至100%的學費津貼與其他援助,視經濟情況而定。
據立思辰留學360介紹,新加坡政府一直都非常看中教育這一塊,在財政預算中,教育經費支出居于第二位,僅次于國防開支。多年來,新加坡教育投資占GDP的4%左右,占財政收入的23%左右。
政府投入這麽多錢,但每個學校的待遇並不一樣。
新加坡的公立中學分爲自主(Independent)、自治(Autonomous)和政府(government)中學三種。
三種不同類型中學差距很大
政府中學的學費統一由教育部規定,開銷和管理也由教育部直接負責;
自治學校享受的撥款數額相對較多,內部管理由校長負責;
至于自主中學,不但享受撥款最多,學校還可以自定學費,一般要比普通中學的學費貴出許多;再加上已經功成名就的校友拼命地往學校捐錢,自主中學基本都是富得流油的;同時自主中學的內部管理全權交予校長,校長有很大的自行收生權力(但必須遵守教育部規章),教師全由學校自行聘任。
據立思辰留學360介紹,所謂的頂尖名校,比如萊佛士家族、華中南洋、英華家族等都是自主學校。
在新加坡,人們對于進入新加坡國大的學生未必羨慕,但都會羨慕能夠進入這些頂尖名校的學生,某種意義上來說,能進自主學校的學生,已經完成了一半的學習奮鬥,世界頂尖大學已在眼前。
因此在一些自主學校等名校中,來自較高收入家庭的學生比率越來越高。對此教育部長王乙康強調:
“這個現象不是我們獨有……有成就的家長能在孩子身上投入更多資源,給予孩子社會資本,讓他們升上熱門學校,導致這些學府的開放程度和學生人口多元性降低。家長希望給孩子最好的一切,我們不能怪他們,但我們須扭轉這個趨勢。”
教育部通過一系列措施,確保名校保持開放的苦心能夠體會,不過把月收入9000新幣作爲中低收入家庭的標准還是讓小編感受到了深深的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