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秘書處10月6日宣布20日複會的消息時,許多人還在納悶爲什麽一個月內要開兩次國會,尤其10月初整整開了三天,已經比平時來得長。
所以當議員潘麗萍(惹蘭勿刹集選區)星期四(10月20日)在國會追加提問組屋課題、提議政府改用“先建造後選購”(Build then Order)制度時,應該不少人有共鳴。
星期四的國會下午1時30分開始,大約3時40分左右結束,時間剛剛超過兩個小時,有可能是開會時間最短的一次。
國會一般是在辯論財政預算聲明和總統施政方針時,才會在同一個月內開會兩次。
房地産降溫措施、預購組屋等候時間等住房課題,是這次國會的重點關注,議員總共向國家發展部發出14道相關的口頭詢問。
正如我在7月17日想法版的專欄中說的,落實“居者有其屋”計劃是人民行動黨政府與新加坡人締結的最重要社會契約,接下來的房價與房屋供應,都應是“新加坡攜手前進”(Forward Singapore)運動的重要課題。怎麽妥當處理,考驗新一代領導班子的政治智慧。
李智陞回應這些詢問時指出,當局9月29日推出一系列措施爲房地産降溫,其中包括規定私宅屋主賣掉房子後,須等15個月才能購買非津貼轉售組屋,希望借此緩解市場對轉售組屋的需求,穩定價格;建屋局至今也已推出近1萬1000個等候時間不超過三年的預購組屋單位,接下來還會努力推出更多這類單位。
消費稅(修正)法案將在國會11月7日複會時,與10月第一次開會時提呈的網絡安全(雜項修正)法案、會計職能(整合)法案以及碳定價(修正)法案進行二讀;其余三項法案的二讀則會在11月28日。消費稅修正法案,是爲政府明年調高消費稅率提供必要法律框架。
“網紅教授”Prof Ben(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機學院梁永立副教授)針對組屋問題發的兩則社交媒體貼文,兩個星期前在網上瘋傳。
這四項法案是消費稅(修正)法案、《刑事法典》(修正)法案、憲法(修正)法案,以及建屋與發展(修正)法案。
對此,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解釋,政府其實有在讓人們選購新組屋之前就開始建築工程,所以一些組屋交付時間少于三年。只不過,這幾年建屋工程受冠病疫情影響延誤。
這個“case by case”,也是李智陞在國會用得最多的詞語之一,總共出現了四次。
過去也有朋友,因爲兩夫婦都是勤懇工作七八年以上的大學畢業生白領,在一次次申請失敗後,因逐年加薪,最後得到機會選購時卻超過申請新組屋的月入頂限,只能向建屋局申訴豁免,成爲被酌情處理的個案(case by case)。
據我所看到的情況,在轉發貼文的朋友當中,有不少在2011年之前吃過申請預購組屋(Built to order,簡稱BTO)時的苦頭。他們要麽連續申請多次才得到選購組屋的機會,要麽放棄買新組屋直接去轉售市場,還有一些收入較高的幹脆買了私人公寓。
考慮到國會通常12月不開會,11月開兩次國會完成多項法案的立法工作,意味著廢除《刑事法典》第377A節條文和相關的憲法修正案,都能在今年內完成。需要在年底的時候加班,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本屆國會快到中場,在第一會期結束前,把功課做完。
這次國會這麽頻密,如何解讀?我們或許可從星期四開會交付一讀的四項法案中尋找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