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來風滿樓!
目前,“大變革時代”和“後疫情時代”接踵而至,國際局勢已經進入真正的多事之秋,大國間的博弈力度有增無減,時刻牽動著地緣戰略格局,
10月20日,世界又發生了3件值得關注的大事,每一件都預示著風暴將至。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先來聊一聊“與病毒共存”的新加坡。
19日,新加坡正式重開邊境,包括美英法等8國在內的疫苗接種者,將無需隔離便可入境。
可同一天,美國疾控中心卻將新加坡的旅遊警戒,上調至最高等級,並警告美國民衆避免前往。
顯然,曾經的“抗疫優等生”新加坡,如今卻成了“世界疫情第一大國”美國眼中的危險地帶。
畢竟,新加坡總人口僅有550萬,可卻在過去的兩個月裏,新增確診病例多達9萬例。尤其在最近,已連續5天單日新增超3000例,並在19日刷新單日最高確診記錄。
被忘了,新加坡在6月決定放棄“清零”政策,轉向“與病毒共存”之際,全民疫苗接種率已高達83%。
毋庸置疑的是,新加坡的這場“實驗”,已經宣告失敗了。自9月底以來,新加坡政府逐漸收緊防疫措施,大有“浪子回頭”之感。
對此,簡單談3點。
“獅城”新加坡
第一,對新加坡而言,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畢竟,新加坡作爲港口樞紐城市,離不開和世界各國的聯系,如果長期采取嚴格出入境政策,勢必會嚴重打擊新加坡經濟。
現如今,新加坡已經陷入兩難:開放,疫情比想象得還要凶猛;不開放,新加坡的經濟和民衆的生計怎麽辦?
因此,如何找到一個可以接受的平衡點,將是新加坡政府的當務之急。但不得不說,新加坡的體量和區位擺在這裏,可謂是“成也馬六甲,敗也馬六甲”。
第二,現實結果已經顯示,“與病毒共存”是一廂情願。
要知道,新加坡的疫苗接種率,在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可即便如此,也做不到所謂的“群體免疫”,關鍵在于病毒仍在進化。
據世衛組織估計,德爾塔病株將在接下來的2個月內,成爲全球主要流行病株。與此同時,英國已經出現了德爾塔病株的後代,其傳染性遠強于德爾塔。
美國總統拜登
顯然,“與病毒並存”只是一種看上去美好的願景,實際上卻無法實現。疫苗必須不斷更新,防疫措施不能松懈,這才是戰勝疫情的不二法門。
第三,新加坡的一番作爲,讓我們看清了東西方文化的孰優孰劣。
實際上,正如新加坡民衆在請願網站上發起的聯署所言:“不要試圖複制西方世界,我們和他們不一樣。”
正因如此,作爲一個根子上是東方文化的國家,新加坡政府才能組織起嚴密的防疫網,才能做到上行下效、政府與民衆相互配合。
但顯然,西方國家做不到這一點。而後果,就是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再一次陷入疫情的“汪洋大海”。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泰國、菲律賓、越南等亞太國家,也選擇了與病毒共存。
可近在眼前的教訓,就是越南衆多加工廠停産,上億雙耐克鞋無法交貨,蘋果公司的4款機型也只能延遲交貨。
聯合國大會
接下來,說說第二件事,聯合國終于發聲,這次是向全世界發出警告。
19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格羅西訪問美國,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必須和國際原子能機構達成具體安排。
據悉,聯合國早在上個月時,就已經派遣特別小組前來調查,以評估美英澳“AUKUS”三邊安全夥伴關系,給全世界帶來的安全和法律影響。
很顯然,格羅西如今已然心中有數,他直接向記者表示:“不能排除”其他國家會利用“AUKUS”協議的先例,來推進自己的核潛艇計劃。
看來,聯合國也著急了,這次派來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在記者會上的語氣也比較嚴厲,一連說了好幾次“必須”。
對此,怎麽看?
一、聯合國這次算是被“逼到絕境”了。
要知道,《核不擴散條約》自1968年開放簽字以來,“無核武器國家企圖擁有核潛艇”這件事,還是第一次讓人堅信會成爲現實。
美英澳三國首腦會議
而這件事一旦落實,也就意味著以聯合國爲中心的國際關系,將勢不可擋地遭受重創。對其余各國而言,聯合國是否值得信任、現行國際架構能否繼續維持,也要被打上問號。
因此,對于聯合國而言,這是堪稱“生死存亡”的時刻,尤其是在五常分歧巨大的情況下,聯合國必須有所作爲,向全世界發出警告。
二、美英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局勢動蕩已避無可避。
一直以來,作爲核大國才能擁有的戰略性威懾力量,核潛艇早就令不少國家眼饞。其中,加拿大、韓國、巴西和伊朗都有意建造或購買核潛艇。
尤其是伊朗,早在2018年便通知國際原子能機構,表示將啓動研究。而到了今年9月份,甚至公然在聯合國大會上表示:“AUKUS”就是最好的先例。
毋庸置疑的是,如果美英能讓澳大利亞“合法”擁有核潛艇,那必將引起多國效仿,核潛艇將再也不是核大國的專利,核武器擴散風險將成倍激增。
屆時,聯合國辛苦維持了幾十年的秩序,也就成了一個笑話。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
最後,再來談談向烏克蘭買軍火的美國。
19日,烏克蘭武器特種進出口公司表示,烏方在上周向美軍交付了一批“堡壘”坦克,該坦克全部由烏方制造。
據悉,“堡壘”主戰坦克的代號爲T-84,裝備有光電對抗系統等新一代設施,是烏克蘭重新設計研發的新型主戰坦克。
當然了,這也不是美國第一次向烏克蘭購買坦克了。早在2003年的時候,美軍就向烏克蘭購買過4輛T-84坦克,只不過兩批坦克的性能有所不同。
但說到底,作爲全球最強軍事力量的美國,竟然向人均GDP不足4000美元的烏克蘭購買武器,這件事顯然沒那麽簡單。
一來,烏克蘭雖然沒落了,但過去也是世界矚目的工業強國之一,蘇聯解體前的大部分重工業都在烏克蘭,尤其是幾個核心軍工廠。
因此,即便當年烏克蘭砸鍋賣鐵、自廢武功,其實也留下了一些不錯的武器,其中就包括“堡壘”坦克。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二來,對美國而言,購買“堡壘”坦克並非是爲了編入作戰體系。由于該坦克的裝甲防護性能突出,美國只是想買來當“靶車”,測試一下自身的穿甲能力。
當然了,“堡壘”坦克繼承與蘇聯的T-64坦克,俄軍目前保有2000輛左右。因此,美國此舉“醉翁之意不在酒”,更多地還是針對俄羅斯。
三來,有必要關注一下美烏關系。
就在今天,美防長奧斯汀訪問烏克蘭,再一次開出了“烏克蘭可以加入北約”的空頭支票。
與此同時,美國還出動了2架戰略轟炸機,前往黑海“耀武揚威”,只不過被俄軍的2架蘇-30戰機“以禮相送”。
畢竟,作爲俄羅斯同北約的最後緩沖區之一,俄方絕不允許烏克蘭加入北約,這也是俄方在18日劃出的“紅線”。
俄羅斯總統普京
但顯然,美國無視了已經和北約“斷交”的俄羅斯的警告,繼續拉攏烏克蘭、營造緊張局勢。而烏克蘭,則將這場軍火交易,視作了美烏合作的典範。
不得不說,烏克蘭這是“不見棺材不落淚”,自欺欺人地相信能加入北約,心甘情願地充當美國的馬前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