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7月26日,以“數字中國,揚帆未來”爲主題的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市閉幕。本屆峰會由國家網信息辦、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國務院國資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中交集團作爲中央企業代表應邀參展,帶來諸多交通建設領域數字化應用及科技創新成果亮相本次峰會,展現公司全面打造“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港”名片實力,助力我國從“建造大國”邁入“建造強國”,從“中國建造”走向“中國智造”。
中交集團是國資委交通基礎設施領域領軍建築企業,是建築行業中唯一獲得“17連A”的中央企業。中交集團承建的港珠澳大橋、新疆烏尉公路,瓜達爾港等項目已成爲享譽全球的“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港”的名片。此次展會,中交集團以“讓智能交通助力美好生活”爲參展主題,圍繞大國重器、智慧港航、智慧交通、智能建造等領域,系統性展出了中交一體化智能架橋機、智能盾構機、自動化碼頭、智能疏浚船舶等一批自主研發、技術創新的數字化轉型成果,讓群衆全面領略中國企業在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的“建造智慧”和“核心科技”。
近年來,中交集團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踐行數字中國戰略,圍繞大交通、大城市和江河湖海等主業領域,積極參與全球科技治理,發布國際標准,産出一批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原創科技成果,被中央國資委評爲“科技創新突出貢獻企業”。特別是在攻克“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等複雜程度、難度系數超高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中,堅持創新驅動,以核心科技爲先導,大力推進數字技術與傳統工程建造技術的深度融合,打贏了一場場關鍵核心技術的攻堅戰。
智慧港航領域:智慧港口設計海達斯和智慧港口
中交集團自主研發的海達斯是國內首創的水運行業工業級設計平台,基于原創的多面體建模內核、交互式構件設計、自主圖形高效顯示等技術,突破了港口工程行業自主三維設計軟件的技術瓶頸,提升設計效率約30%。其中在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中首次建立了數字化三維地質模型,有效指導現場進行動態勘察,直接縮短建設期約5個月,保障了世紀工程的順利實施。中交集團的“智慧港口”開啓了全面智能感知、智慧決策、自主裝卸、綠色低碳的全新運營模式,提供了規劃仿真、裝卸作業和運營服務的“全生命周期”一站式解決方案。其中,智能無軌導引車、自動化岸橋、軌道吊等多項技術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自主研發的設備和生産于一體的智能管控系統,打造了上海洋山四期、新加坡大士碼頭、意大利VADO港等多個國內外自動化碼頭,比傳統港口降低綜合能耗25%、減少碳排放15%,顯著提升碼頭作業智能化水平。
大國重器:智能化疏浚船舶及智能化盾構機
由中交集團旗下中交疏浚技術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自主創新研發的“智能化疏浚船舶”疏浚裝備,利用數字化手段改變了傳統疏浚作業方式,實現了“耙吸—絞吸—清淤”各環節智能化的應用,全面提升了疏浚效率。自主研發的國際首制船型——自航式沉管運輸安裝一體船,有效解決了海底隧道的沉管長距離浮運安全風險高等技術難題,目前,自航式沉管運輸安裝一體船已在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橋等國家重大項目中應用,並形成了一套以一體船爲核心的沉管機械化、自動化、數字化施工的關鍵核心裝備群和核心技術,進一步推動和鞏固我國在世界海底隧道沉管施工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首次研發的一體船沉管浮運安裝成套施工工藝,能夠在40m水深條件下,將安裝作業精度控制在4cm以內,安裝效率提升一倍以上。現代盾構廣泛應用于鐵路、地鐵、公路、市政、水電的隧道工程,中交集團攻克了超大直徑、極限工況、智能管理的裝備研發難題,研制了“振興號”“運河號”“興業號”“聚力一號”“首創號”等一批世界首台、國內首台的開創性産品,設計制造的盾構機形式覆蓋TBM、泥水、土壓、多模、複合式、敞開式、豎向掘進、救援掘進等全系列,實現了將自主創新與裝備施工高度結合,大大提高了施工建造效率。
智慧交通:公路智能設計和公路長大橋梁運營安全監測一體化平台
中交集團自主研發的CNCCBIM以打造公路數字資産,構建公路全生命期數字孿生模型及應用平台爲目標,采用“雲+端”集成化平台架構,實現在同一個平台下各專業協同設計、模型集成、BIM應用和交付,率先建立與行業標准一致的道路、橋梁、隧道等專業工程實體構件,在深圳沿江高速工程中,首次實現了BIM正向設計與施工一體化創新應用。基于“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亂”的設計理念,融合廣域網絡橋群安全監管技術手段,中交集團自主研發的“公路長大橋梁運營安全監測一體化平台”,該平台對提升公路橋梁運行安全耐久水平、落實基礎設施數字管養等具有重要意義,實現“資源集約、平台同步、數據共享、應急聯動”的安全監管目標。目前已應用于國內外100余座長大橋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舟山跨海大橋等橋梁群智慧監管平台,並形成國家級、交通運輸行業標准4部,榮獲國家、省部級各類獎項十余項。
智能建造:橋梁智能化施工和智慧化預制施工等
作爲世界最大的橋梁建造企業,中交的“裝配式橋梁一體化智能建造”已實現了將BIM、機器視覺、智能傳感等數字化技術與裝備深度融合,集成實時感知、智能決策、全過程監測等功能,全面提升橋梁建造的安全、精度與效率,實現複雜場景下橋梁的“零著陸”建造,相較傳統工藝工效提升30%、占地減少50%。在踐行交通強國戰略,落實雙碳目標上又走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同時,大跨懸索橋智能化施工將智能傳感、核心算法、無人測量AI識別等數字技術與懸索橋索股架設、主纜緊纜、索夾吊索安裝等關鍵工序深度融合,構建了懸索橋纜索智能施工空中柔性工廠,提高行業纜索施工效率約40%,極大提升懸索橋上部結構施工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基于“全生命周期、全要素管理、全實時數據”的智慧管片生産,以無線射頻和物聯網技術爲依托,以RFID卡和二維碼爲信息載體,對管片從原材料進廠到管片成品出廠全過程進行數字化管理,通過自主研發的智能收面機器人,解決了人工收面“工人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高溫高濕、收面質量不穩定”三大問題,實現收面工序的無人化生産。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利用數字化技術整合原材料供應、現場生産、試驗檢測等全産業鏈資源的混凝土雲工廠、實現了鋼筋部品標准化設計和流水化作業“鋼筋雲工廠”等等,讓科技賦能傳統生産,實現了生産效率、施工安全性及降低成本等多個維度提升。(圖文由中交集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