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彙點新聞客戶端】
就業是民生之本,一頭牽著千家萬戶,一頭連著經濟大勢。當前,江蘇財政政策以“就業優先”爲導向,積極穩住經濟大盤;各地方、部門多措並舉,既助企業也暖勞動者,服務保障更重細節,穩就業力度進一步加大。
今年以來,江蘇全力打好“援企穩崗、擴崗增容、重點群體就業”組合拳:截至5月底,全省新增就業55.15萬人,占全國1/10以上。各地、各方“穩就業”舉措如何從政策層面的“呵護”轉化爲就業者實實在在的安全感、獲得感?記者進行多方了解。
援企穩崗,助市場主體“渡難關”
疫情影響下,院線發行和放映業務停滯,影院受到的沖擊和壓力不小。“企業需承擔員工社保繳存比例的25.7%,眼下資金周轉困難,社保支出非常緊張,員工也很憂心。”盧米埃影城南京城市總經理趙丹丹以南京河西店爲例表示,最近,該店已經向相關主管部門提交了緩繳7月至12月社保的申請,“這一政策在短期內減少了企業的運營壓力,也給了員工安全感。”
今年以來,江蘇海安受到了疫情侵襲,一些企業位于“封控區”,生産按下“暫停鍵”,員工社保繳納成了“心頭疾患”。“那幾個月,我們堂食都停了,店面沒有任何收入來源,拿不出錢繳納社保,但對員工來說,社保一個月都不能斷啊。”當地餐飲企業曾憂心忡忡。最近,海安瑞龍、慧源、蘇果等9家餐飲零售運輸企業,順利提交了特困行業緩繳社會保險申請保,目前,當地已落實社保緩繳44.41萬元,階段性降費率減征1674萬元。
“降低社保費率、緩繳社保費政策既是讓困難行業、企業緩一口氣,也是爲廣大就業者兜底。”省財政廳社會保障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緩繳期間免收企業滯納金,不影響職工社會保險權益記錄。政策明確,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餐飲、零售、旅遊等22個困難行業,及2022年累計出現1個以上中高風險疫情地區的經營困難中小微企業,允許申請階段性緩繳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費——截至5月底,全省已減輕企業社保費負擔63.5億元。
保住老百姓飯碗,鼓勵企業不裁員、少裁員,政策紅利積極向市場主體傾斜。最近,不少企業拿到“穩崗補貼”,爲發展注入了信心——
“不到5個工作日,33.4萬元的失業保險費就到賬了,已經惠及了842名員工。”江蘇敏博電子公司負責人感慨說,企業所在的鹽城以多部門系統核對、聯動核查,通過大數據比對聯合會辦的方式,讓企業“免申即享”、快速收到返還資金。他表示,當前,企業將通過其他開發、效率改進等多種形式積極求變,盡所能地帶領所有員工創造更大、更多價值,逐步走出困境。
記者從省財政廳獲悉,當前,江蘇對大型企業和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返還上年度企業及其職工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比例從30%提高到50%,中小微企業和以單位形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返還比例從60%最高提至90%。截至5月底,全省發放穩崗返還27.16億元,惠及企業42.55萬戶。
增崗擴容,打開就業“新局面”
危機中育新機。眼下,全省各地各部門不僅千方百計“穩飯碗”,還在多管齊下“造飯碗”。
保障更多人就業,確保實現就業目標,需要“出新招”。在蘇南人力資源市場,一張大屏,清楚地監測、顯示各區域就業動態情況,並及時跟進服務,現場可以看到,鎮江市就業質量監測雲平台,“連接”了全市全口徑企業用工實名制信息,與省人社一體化平台實時聯動,爲精細管理、精准調控提供有力支撐。工作人員表示,如果發現有的企業用工大幅減少,將逐個分析掌握情況,另外,對用工大幅增加的企業將主動上門送政策送服務。
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各個部門積極“出實招”。“今年以來,全省工會已發放創業貸款3.36億元,幫助994家小微企業和創業者渡過難關。”省總工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工會創業貸”是江蘇工會與金融、保險機構合作,專爲小微企業和創業者提供擔保和貼息的一項貸款服務,目前已在南京、徐州、蘇州、常州、連雲港、鹽城、揚州、鎮江等8個設區市全面開展。以徐州中邦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爲例,其主要業務爲市內公交班車語音廣告宣傳,作爲初創企業,今年仍頂住壓力吸納了3名農民工、6名畢業生,但因疫情反複,企業運轉一度出現困難,員工工資無法正常發放。“多虧徐州市總工會給予的35萬元創業貸款,支持我渡過了難關!”公司負責人孫如虹表示,將積極把“雙創夢想”轉化爲實實在在的“企業營收”。
作爲區域經濟的“穩定器”,省屬國有企業是“增崗擴容”的主力。“我們發揮集團優勢,從自營海外項目建築勞務到國際郵輪乘務,從國內鋼貿電商産品經理到新加坡醫療設備工廠技術工人,積極開拓崗位促進就業。”中江國際集團人力資源公司總經理田忠秀介紹,爲擴大就業,集團國內、海外同時發力:瞄准建築行業需求,圍繞主營業務拓展,大量招聘實用性人才,同時積極向農村地區、薄弱地區傾斜,今年共引進6000多名一線建築工人。
擴大就業面,爲就業提速,已成爲江蘇各地各部門的“統一行動”。數據顯示,截止5月底,全省共發放各類就業補貼近20億元,其中包括職業培訓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創業補貼、技能提升補貼和就業服務補助等。尤爲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省財政還額外增加多種“新補貼”,比如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一次性擴崗補助、一次性吸納就業補助和女職工産假期間社保補貼等,多渠道、多維度地爲擴就業打開“新局面”。
優質就業,精心護航畢業生“求職路”
部門護航,提供周到細致的就業指導;校企攜手,積極挖掘崗位資源……當前正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關鍵階段,江蘇多措並舉爲畢業生放心見習、順利求職創造條件。
擴渠道,促匹配,春季開學以來,南京工業大學聯合人社等部門,“線上線下”雙管齊下,力保畢業生就業——累計開展150多家用人單位的線上宣講會、兩場線上綜合性招聘會、十場線上專場招聘會,1500多家用人單位發布就業崗位1.6萬余個。“促進畢業生優質就業,還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必要時也可以進行‘一對一’的就業輔導。”南工大學生處副處長張翔觀察發現,不少高校畢業生求職遇挫,是因爲自我認知不清晰、求職技巧不成熟,爲此,學校與多部門聯動,及時組織開展“春招訓練營”,邀請校外5名資深人力資源專家開展春招形勢、簡曆制作、面試模擬、校招面試沖刺等主題的線上專題輔導,提高畢業生求職能力。
不懼烈日高溫,最近,南京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學生程思涵每天按時前往中鐵五局“南京地鐵6號線”項目部見習:熟悉業務流程、現場勘探施工進度、研究圖紙,推敲設計方案……短短幾周內,他掌握了大量課堂之外的實踐知識,也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了確切的“方向感”,“見習期間還可以拿到每月2000多元的補貼,如果簽約就業,還有獎勵性的補貼,每月工資待遇能達到7000左右,也比較符合我的預期。”
眼下,深化校企合作,也成爲畢業生實現“優質就業”的通道之一,不少畢業生見習、求職“走直路”。位于昆山的,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作爲市級“見習基地”,吸納了江蘇電子信息職業學院60多名見習生,雙方出台“聯合培養計劃”,由企業高級工程師擔任學生“校外導師”,除帶領學生完成企業相關工作外,還要承擔“技能育人”的職責,引導學生“應需研發”,推進學生職業技能提升和職業精神塑造。企業人力資源總經理張小晖告訴記者,目前,見習生每月補貼在5000~6000元,80%的見習生最終與企業簽訂了就業協議。
將就業見習作爲促進青年就業的重要舉措,江蘇加強部門協同,轉換工作思路,財政、人社、工會、國資、婦聯、團委、高校、企業等共同擔當,協同發力,促進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當前,24個省屬企業共提供767個崗位,其中就業崗446個,實習崗321個。”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正積極組織省屬企業爲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見習崗位,幫助高校畢業生積累工作經驗。一方面組織省國信集團、江蘇交控等12家省屬企業與南京大學等高校簽署就業實習基地合作協議;另一方面加強校企合作,與金陵科技學院等高校共建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實踐基地,將校園招聘前置“一公裏”。
青年就業是重點,家庭困難的青年就業更是“重中之重”。目前,省總工會聯合省婦聯、團省委共同推行實施“關愛·工程”,通過爲家庭困難的青年學生提供勤工儉學、社會實踐、畢業見習等機會,提升他們就業技能素質、促進就業創業。目前,全省工會已建立“關愛·圓夢”就業實踐基地551家,去年,全省爲青年學生勤工儉學和社會實踐聯系企業或單位1142家,提供崗位8037個,4870名青年學生參與勤工儉學、見習實習,獲勞動報酬969.13萬元。
爲畢業生“優質就業”提供保障,江蘇拿出真金白銀,助力大學生見習“擴量提質”。省財政廳社會保障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江蘇支持開展“五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積極鼓勵中小微企業和服務業企業積極申報就業見習基地,按規定及時向企業兌付就業見習補貼資金,對留用率達50%以上的,每留用一人給予1000元的一次性獎勵補助。截至5月底,全省發放就業見習獎補資金0.35億元,幫助1.92萬名青年找到見習崗位。
新華日報·交彙點記者 王夢然 王靜 李晞
編輯: 顔穎
本文來自【交彙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