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正悄然改變著金融行業的生態。從機構內部的架構調整,到産品的個性化完善等,傳統金融行業已出現由內而外的金融服務升級,金融科技成了業內熱詞,被戴上“主角光環”。
近年來,全球金融科技産業規模迅速增長,成爲影響各國經濟與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此背景下,由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英國施羅德集團、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主辦,上海城創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承辦的“中英金融科技高峰論壇(2019)”將于10月29日在上海舉辦,來自政府部門、企業代表、專家學者等多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將圍繞“中英兩國的金融科技産業發展與監管”主題展開熱烈討論。
金融科技大進階
近年來,隨著金融與科技的深入融合,傳統金融機構的運作正由封閉走向開放,金融的邊界被不斷拓寬,許多金融科技企業應時而生。
我國的金融科技一直保持領先地位,近兩年來更是延續了良好的增長勢頭,無論從市場規模、融資金額,還是從企業發展、技術專利來看,都走在前列,特別是在零售支付領域的廣泛應用。另外,各個地區也都在積極規劃、出台金融科技相關政策,建立競爭優勢。
2019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還印發了《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下稱《規劃》),明確提出到2021年,要建立健全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四梁八柱”,進一步增強金融業科技應用能力,實現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協調發展,明顯增強人民群衆對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金融産品和服務的滿意度,推動我國金融科技發展居于國際領先水平。
上海作爲中國金融體系最發達、要素市場最完備的城市,正全力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向著卓越全球城市的目標穩步前行。而2019年也是上海金融科技産業發展的標志性一年,今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第一次提出上海應著力建設“金融科技中心”等六個中心。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此前強調,要推動市屬金融機構做大做強,打造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相匹配的地方金融企業;要密切關注新興金融領域,加強金融科技前瞻布局。
金融機構加速數字化轉型
多方鼓勵下,各大金融機構都在加大對金融科技的重視和投入,加強線上和線下業務的融合,加快數字化轉型,發展自身特色業務,以期在金融科技下半場中奪得先機。
上海國際集團作爲市屬國有金融控股平台,立足于服務國家和上海的重大發展戰略,積極開展金融科技領域的前瞻布局。日前,集團旗下的綜合性産業基金管理機構上海城創投資管理股份公司開展了針對金融要素市場、持牌金融機構、新金融企業、科技公司等大規模現場調研走訪,圍繞産業發展的底層邏輯與供求關系獲得一手研究資料,對金融科技的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了梳理。
銀行方面,在布局金融科技上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依靠銀行傳統的信息部門,二是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三是和外部的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目前多數銀行開展的是“內生+外部合作”模式或“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在業務合作上,合作主要聚焦在資金籌集、帳戶開例、支付結算、普惠金融等方面。
上市銀行中,已有工商銀行等6家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他們在向內輸出技術支撐的同時,也在尋求面向外部的同業或非銀機構之間的合作。
券商方面,不同規模體量的券商都在力圖實現經紀業務轉型,或是自身架構進行調整,或是與平台合作,或是設立科技子公司。比如,國泰君安證券與騰訊開展金融科技戰略合作,積極探索以雲端金融科技提升業務運營及創新效率;中金公司與騰訊成立合資技術公司,其中中金持股51%,合資技術公司將推動財富管理和零售經濟等業務的發展;山西證券擬出資2億元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統籌推進公司IT建設與開發,全面提升自主開發能力和服務能力。
保險方面,基于數字技術的綜合運用,各大保險機構正積極創新風險管理方式,使保險服務能力和服務效率得到提升,並催生新的商業模式,構建新的保險生態。比如,長江養老保險建立了年金管理機構聯盟鏈,利用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共識機制、隱私保護、可溯源以及方便加入等技術特點,打造企業年金轉接平台,實現跨機構年金轉移接續的信息互聯互通。
在金融機構集聚的上海,乘著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東風,更是出現了一系列的服務創新。
目前,從國家到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均鼓勵各類持牌金融機構在滬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建立內部孵化機制,強調科技賦能,共同提升金融科技能力。據了解,浦發銀行正在計劃成立科技子公司。此外,浦發銀行還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廣州、西安6家分行設立了總行級科技金融中心,並配套8家科技支行+35家科技特色支行,形成專業化科技金融服務網絡。
在普惠金融方面,上海農商行加快金融科技的落子布局,通過與新希望集團、新網銀行、新希望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上海農商行不斷加強産品創新、技術創新能力,讓自身及旗下村鎮銀行可以爲三農及小微客戶提供更方便快捷、體驗更好的普惠金融服務。
與此同時,科技企業也在尋求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機會,不少業內人士的共識在于,金融機構與已經建立起核心數字科技能力和場景能力的科技公司合作是發展科技和實現開放的最有效的模式,這種模式並不是單邊主導,而是共建。
行業前沿動態與國際交流
可以看到,金融科技化是基本趨勢,是全球金融未來的增長點,也是國際金融中心競爭的焦點。傳統金融中心和世界主要經濟體紛紛制定政策,擁抱金融科技的發展,挖掘前沿技術蘊藏的經濟增長紅利。英國作爲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在金融科技創新等方面同樣走在全球前列。
根據最新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倫敦連續數次蟬聯全球前20大金融中心排名的冠軍。近年來英國金融科技蓬勃發展,資金投入穩居歐洲第一,約50%的歐洲金融科技初創公司誕生在英國。此外英國還向歐洲、中東以及非洲提供世界級的金融科技基礎設施,英國在網絡借貸支付、金融數據分析、區塊鏈、開放銀行、監管沙盒等領域亦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據金融科技企業Innovate Finance和倫敦發展促進署機構 London & Partners數據顯示,今年1-8月,倫敦已經吸引了114筆共計21億美元的金融科技投資,在數量和規模方面都要高于101筆共計19億美元的紐約。
除英國外,作爲東南亞金融科技中心的新加坡,近年來在該領域取得了相當大的發展。得益于政府的監管支持,大量的銀行希望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並誕生了一批加速器和孵化器。另外,爲了支持新加坡金融技術部門的增長,並幫助企業更快地將其金融技術的創新引入市場,新加坡知識産權局于還曾發起fintech快速通道倡議,爲金融技術的發明提供快速專利申請和授予程序。根據這項倡議,預計金融科技專利將在六個月內獲得批准,而正常申請的批准時間至少爲兩年。
中國作爲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金融行業近幾年也在經曆快速發展,憑借自身豐富的應用場景和海量的業務數據,在金融科技領域取得長足的進步,但對比英國、新加坡等領先國家,我國在金融科技的行業監管、基礎構架、創新機制、配套服務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開展金融科技領域的國際交流具有很大借鑒意義。
在此背景下,“中英金融科技高峰論壇(2019)”將于10月29日在上海舉辦。本次論壇既是中英金融科技領域的一次思想盛會,也是上海建設金融科技中心的一次有益探索。論壇爲監管部門、行業機構、專家學者提供了一個思想碰撞和建言獻策的渠道。
附:近年金融科技舉措加速落地
商業銀行
1、2018年2月,浦發銀行創新實驗室揭牌成立,與上清所、華爲、百度、科大訊飛正式達成跨界智能金融創新戰略合作,未來將共同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等多個前沿技術和金融領域開展全面深入創新合作。
2、2018年4月,建設銀行成立全資金融科技子公司“建信金科”,定位賦能傳統金融的實踐者、整合集團資源的鏈接者及推動銀行轉型的變革者,以創新的産品支撐建行集團,同時期望通過內部科技積累,以共享的平台給同業提供技術輸出。
3、2019年3月,上海農商銀行長三角金融科技研究院揭牌,通過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讓自身及旗下的村鎮銀行可以爲三農及小微客戶提供更方便快捷、體驗更好的普惠金融服務。
4、2019年5月,中國工商銀行通過附屬機構設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工銀科技”在雄安新區正式挂牌開業,主要業務方向是以金融科技爲手段,聚焦行業客戶、政務服務等金融場景建設,開展技術創新、軟件研發和産品運營。
5、2019年6月,中國銀行全資子公司“中銀金科”在上海正式成立,主要業務方向是運用金融科技手段,開展技術創新、軟件開發、平台運營與技術咨詢。
保險機構
2019年3月,專業養老金管理公司長江養老保險獲得金融科技專業委員會“創新實踐獎”,表彰其建立年金管理機構聯盟鏈,利用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共識機制、隱私保護、可溯源以及方便加入等技術特點,打造企業年金轉接平台,實現跨機構年金轉移接續的信息互聯互通;長江養老還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賦能公司核心能力建設,推出"必盈"職業年金一體化運作平台。
證券機構
1、2016年9月,申萬宏源證券宣布與百度金融達成深度策略合作,雙方結合百度的大數據因子、機器學習投資決策模型和人工智能技術,進行量化投資領産品研發及信用預警新模型建立,從而在提升投資收益和降低投資風險方面做出嘗試。
2、2018年11月,國泰君安證券與騰訊正式簽署金融科技戰略合作協議,將積極探索以雲端金融科技提升業務運營及創新效率,爲投資者提供系統化的高質量智能金融服務體驗。
3、2018年12月,財通證券與螞蟻金服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合作重點在財富管理領域,涵蓋金融雲、智能風控平台、金融産品服務等方面,依托螞蟻金服的金融科技實力與財通證券的線下渠道,共同打造一個金融與科技融合的樣本。
4、2019年4月,山西證券公告擬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布局包括自動化運維、網絡安全、雲服務、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
金融要素市場
1、2017年9月,上海保交所正式發布區塊鏈底層技術平台,旨在爲全行業保險交易提供區塊鏈基礎設施,標志著中國運用區塊鏈技術在全球保險業走在領先位置。同時,《保交鏈底層框架技術白皮書》正式對外發布。
2、2018年5月,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標准倉單交易平台正式上線,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來進行數據挖掘,給監察、監控做技術支撐。
3、2018年9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發布金融行業雲——政通雲,基于阿裏雲的底層技術,構築技術先進、安全合規的金融行業雲平台,逐步實現災備系統上雲、業務上雲以及數據交換平台上雲,全面助力基金證券行業對雲計算技術應用的平穩、可持續發展。
高等院校
1、2018年9月,上海財經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設立,致力于發展成爲跨學科研究平台、金融高端人才培養平台、政策建言平台、交流合作平台。
2、2019年1月,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的金融碩士項目細分設立金融科技方向碩士,內容涉及數學與應用數學、計算機科學、自然科學與工程類、金融、經濟等專業,爲金融科技轉型提供人才保障。
3、2019年10月,複旦大學獲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授牌,是國內首個加入金融科技研究中心的高等院校。複旦大學將深耕金融科技理論與應用研究、技術驗證、標准化支撐等工作,構建金融科技學科的創新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