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最主要是需求不足,而不是供應問題,最核心的是加大需求。
中國現在有巨大的産能,每年有幾千億美元的順差,這些順差和流入外資合並起來,再減去中國投資和個人服務花掉的,就是中國的外彙儲備了。因爲中國全産業鏈太過強大,簡直什麽工業品都是應有盡有,所以中國對外面工業品需求比較低的。
那就有個悖論一樣的結果:我們辛辛苦苦生産很多東西,換了歐美的紙,其實就是他們計算機敲鍵盤就有,紙都不需要。
外貿企業拿了這些外彙換人民幣,央行釋放出人民幣,留著外彙,變成中國的外彙儲備。也就是說,該釋放的人民幣我們釋放了,該造的産品我們也造了,唯獨外彙部門多了一串可能被沒收風險的數字欠條(歐元美元外彙)。至于外彙被投資和灰色渠道等消耗,先不討論。
那麽與其留著這個欠條,還不如自己創造內需,自己消化産能算了。那麽如何創造內需呢?
第一,大量建造新加坡式的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政府有部分永久産權,買家只能和政府進行交易你買商業住房就必須賣出經濟適用房。炒房群體去炒商品房。這樣就保證了民生屬性強的基本住房需求和金融屬性強商業住房適度分離。
第二,大量搞市政道路和停車場。現在最影響消費者買車的就是上牌難和停車難。如果幫助老百姓解決這些問題,大量需求就出來了。而很多小區是可以搞立體停車位的。另外加大專用停車場建設。今後新建小區按每戶1.5停車位和強制預留建設充電樁是剛性設計要求的話,會好很多。其實也就是高層小區多2層用于停車位罷了。
第三,推行廉價或者免費幼兒園和托兒所,托兒所和幼兒園要允許建設在公司旁邊,讓家長安心養育孩子。
對生育家庭進行補貼,讓生育意願提升到可以維持人口穩定而不會導致人口萎縮的結果。
第四,繼續利用當前中國基建能力強大、鋼鐵水泥産能強大的有利條件,大量建設重載鐵路、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等。甚至可建設給無人駕駛貨車行駛的高速公路專用道,集裝箱貨運高速鐵路,把中國基礎設施搞得領先一個時代。
第五,政府大規模的投資AI,讓AI幹工廠的低端活。不斷的搞生産線無人化,讓大量技工去指揮機器,解決勞動力缺乏産業鏈搬走到東南亞的問題。
第六,大力建設光伏、風電、四代核電和綠色能源存儲設備,把石油依賴減少到最低,把人民幣變成一系列優質資産而不是美元。
通過這些人爲提升需求,快速帶動産業鏈運作,提升中國市場,把老百姓用車、住房、教育和生育問題解決一大截,而老百姓則有更多的錢去旅遊和消費等,進一步提升中國的內需,加大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