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正在失去其在全球增長引擎——東南亞的存在感。”當地時間6月4日,《日經亞洲評論》報道指出,從各國與東盟(ASEAN)的貿易總額來看,中國已超過日本且領先優勢正迅速擴大,韓國也在加速追趕。該報道稱,導致這一現象的部分原因是,日本爲遏制新冠疫情而采取的“鎖國政策”。
東盟秘書處的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日本與美國爭奪東盟最大貿易夥伴的頭把交椅已長達5年之久,直到中國提高了與東盟的貿易額。在2009年超過日本後,2021年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達到日本的近3倍。而在2003年,日本與東盟的貿易額是韓國的3倍,但2021年雙方差距縮小至1.3倍。
中日韓三國與東盟的貨物貿易額
日本存在感下降的同時,中國同東盟的經貿合作正日益密切。中國外交部數據顯示,1991年,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爲79.6億美元。2021年,中國與東盟貨物貿易規模擴大至8782億美元,同比增長28.1%。2009年以來,中國連續12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東盟也已連續第二年成爲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2016-2020年,中國內地流向東盟的直接投資
投資方面,據日經亞洲數據,2012年日本對東盟的年度直接投資總額爲148.5億美元,僅次于區域內投資和美國位居第三位,但2020年已降至第六位,爲85.2億美元。而根據中國商務部數據,2020年中國對東盟投資流量160.63億美元,增長23%,中國對東盟投資額連續第六年超過東盟對華投資。
不僅如此,日經亞洲指出,日本在東南亞存在感的下降還體現在人員流動上。從亞洲到東盟的訪問人數占比來看,日本從2012年的16%降至2020年的10%。該報道稱,日本政府高層官員和企業高管的出訪減少,是因爲該國采取了被諷刺爲“閉關鎖國”的嚴格防疫措施。
亞洲各國到訪東盟國家的人數占比
新加坡智庫尤索夫·伊薩克東南亞問題研究所(ISEAS- Yusof Ishak Institute)2022年的一項調查顯示,東盟國家中只有2.6%的政策專家和意見領袖認爲日本是“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大國”,而中國的這一比例爲77%。在2019年的調查中,日本曾占比6.2%。
但日本專家認爲,日本的實力在于“過去對東南亞的經濟貢獻”。在對外直接投資流量方面,雖然日本對東盟直接投資的份額明顯下降,但如果按累計投資(存量)的份額來看的話,日本占比爲19%,仍處于領先。1999-2019年,日本政府開發援助(ODA)支出淨額的15%投向東盟。
日本專家同時提到,雖然日本對東南亞地區的發展做出過貢獻,但它不能“過度自信”。亞洲經濟研究所名譽研究員佐藤百合指出,“由于有超過半世紀的深厚紐帶,日本容易認爲,對東盟來說日本是特殊的存在。但當地社會每天都在改變,日本也應該重新認知東南亞”。
中美日在東盟的影響力調查
在日經亞洲看來,中國這個“競爭對手”正迅速擴大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即便是疫情期間。
在日本自己沒有研發新冠疫苗的情況下,中國已向東盟國家無償援助數億劑新冠疫苗,在德爾塔型毒株肆虐之際給當地帶來了安全感。2021年12月底,中方宣布啓動“中國東盟健康之盾”合作倡議,包括向東盟抗疫基金追加500萬美元,加大疫苗聯合生産和技術轉讓等。
“由于中國經濟規模是日本的3倍,日本很難在‘量’上同中國競爭。”日經亞洲報道稱。
一位未具名的日本專家聲稱,“信任”是日本仍能在東南亞地區推銷的東西。
佐藤百合表示,伴隨著日本品牌和動畫的成長,東南亞40、50多歲的一代對日本的印象普遍很好,“日本應該趁著他們的信任還在,好好利用它”。她認爲,教育和青少年交流等可以幫助日本提高影響力。
日經亞洲援引一位日本專家的話評論稱,日本一直以日美同盟爲核心開展亞洲外交。在烏克蘭危機令東南亞的地緣政治重要性提高的背景下,日本在當地的存在感下降將削弱其外交能力,因此重建對東盟的關系似乎是日本的當務之急。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