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疫情步入第三年、俄烏危機第五個月、美聯儲宣布年內第四次加息、日元兌美元彙率大幅貶值,新興市場國家第一次破産,歐洲主要經濟體發債成本再次上升。當曆史的輪回再度給人以當頭棒喝,市場不禁擔心,下一場金融危機離我們還有多遠?以史爲鑒,債務危機都是由杠杆引起的,雖然市場擁有“看不見的手”,但它只能在某種程度上舒緩債務危機發生的可能性,改變不了資本市場借貸投資運作的模式,所以最後無可避免的會帶來金融危機。本期視頻我們就將走進曆史中的幾次金融資産暴跌,探索曆次危機帶給市場的影響及警示。點擊視頻,一看究竟!
加息、熊市、貶值、主權信用危機,這些關鍵詞都不禁讓投資者引發市場對金融危機卷土重來的擔憂。本期視頻我們就將走進曆史中的幾次金融資産暴跌,探索曆次危機帶給市場的影響及警示。讓我們先來重溫1987年的金融地震,也就是著名的“黑色星期一”。
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市經曆了著名的“黑色星期一”,其中道指跌掉了22.6%。整個市場裏,5030億美元的股票面值在一天之內化爲烏有,相當于美國全年國民生産總值的八分之一。《紐約時報》曾這樣評價,“一切都失去了控制”,這是“華爾街曆史上最壞的日子”……而諷刺的是,在1987年危機發生前,媒體及影視作品對華爾街與交易員的刻畫無不昭示著資本市場的繁榮,以致“黑色星期一”的突然發生將人們迅速帶入恐懼的氛圍中。
受到美國股市崩盤的影響,倫敦、法蘭克福、東京、悉尼、香港、新加坡等地股市也開始狂跌。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全球性暴跌,整個市值損失高達一萬四千多億美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部損失的三倍以上。
不過,也有觀點認爲,這次事件並不能稱爲金融危機,更像是一場全球性的股災。當時美國政府赤字高企,爲了吸引外資以彌補國內資金的不足,保持著7以上的利率。此外,由于當時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經濟一直處于低速增長,生産型投資需求不足,剩余資本大量湧入證券市場,導致金融投資猖獗,債務空前膨脹,形成難以持久的虛假繁榮。因此這次的黑色星期一也被看作爲 “泡沫經濟”的破裂。
不過, 1987年的股市崩潰行情,最終還是由美聯儲的救市政策收尾。美聯儲當時將聯邦基金利率由7.5%向下調整至7.0%附近,並致電給美國的銀行,敦促其向證券業融資,提供流動性。最終,美聯儲的救市操作産生了效果。黑色星期一 的暴跌行情在第二天就止步了。
亞洲金融危機
1997 年對東南亞各國來說是不堪回首的一年。年初,以索羅斯的量子基金爲首的國際投機者對東南亞國家貨幣發動攻擊,拉開了亞洲金融危機的序幕。由于幾個被狙擊的亞洲國家當時本身並沒有足夠的外彙儲備量,因此面對金融家的炒作,這些國家的經濟不堪一擊。對沖基金所到之處,金融體系瀕臨崩潰,彙市、股市一片狼藉,投資者損失慘重。
泰國中央銀行在無奈之下,于同年7月,宣布放棄實施14年之久的泰铢與美元挂鈎的彙率體制,改由市場浮動決定彙率。泰铢對美元的彙率隨即大幅下跌,當天泰铢對美元的彙率曾達到32.6∶1,貶值幅度高達30%以上。此次危機給泰國社會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彙率貶值幅度達到40%,國家的對外支付能力縮水近半,一半以上的金融機構宣布停業。同時由于物價飛漲,失業人數猛增,盜竊命案各種問題頻頻發生,昔日平和的佛教社會現在一片混亂,剛剛上任還不到一年的總理差瓦力不得不引咎辭職。
而這還沒有結束,由泰铢貶值爲序幕的金融風暴迅速席卷東南亞各國,並觸發了韓國的金融危機 ,引發金融市場和全球股市激烈動蕩。其中,在韓國30大財閥企業中,有16家遭到清理,政府債務高達1175億美元。
從表面上看,亞洲金融危機的直接導火索是國際金融投機商的興風作浪。而實際上,導致這場金融危機的深層原因則是這些國家的經常項目赤字過高;過分依賴外國遊動資本,以至于金融調控不力。此次亞洲金融危機持續兩年多,是二戰後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金融危機。東南亞金融危機造成的區域性通貨緊縮,以及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都難以解除。
環球金融危機
如果說前兩次的金融危機是在標的和地域方面還不夠普及,那麽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則是一場全面的金融危機。
第一階段(2007.08-2008.09):次貸危機爆發,引發經濟衰退風險,疊加通脹高企,滯漲風險來襲。
關于次貸危機,不得不提到美國有兩家房地産公司的故事。一家是“房地美”,另家是“房利美”。這兩家公司把銀行的住房抵押貸款買下來,然後按期限、利率進行重新組合,再加以包裝,把“次貸”變成了可供出售的“次債”。在經過這一包裝之後,投資銀行又把這種“住房抵押貸券”買下來,轉賣給大小投資者們。經過層層瘋狂的炒買炒賣,美國房地産市場經濟被迅速“金融化”、“虛擬化”。2007年,美國金融衍生品價值約340萬億美元,而當年美國的GDP只有14萬億美元,爲其24倍。在剛開始的一段時間內,“房利美”和“房地美”非常能賺錢,人們也瘋狂對住房進行炒作。可是好景不長,在2006年年底美國房價突然開始下跌,伴隨著房價的下跌人們開始出現恐慌,房貸産品由此出現巨額的虧損,“房地美”“房利美”因巨額虧損面臨破産,此時美國政府接手“兩房”,並對其進行國有化處理。這場因房地産而引起的次貸危機,成爲引發這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的導火線。
第二階段(2008.09-2009.02):以雷曼兄弟倒閉爲標志,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信貸緊縮,美國經濟呈現自由落體式下跌。大類資産運行的邏輯從“流動性危機”切換到了“經濟衰退” 。在此期間,美國破産企業可謂是比比皆是,汽車業遭受了巨大打擊,連三大汽車巨頭通用汽車、克萊斯勒和福特都瀕臨破産邊緣。“金融化”與經濟“全球化”的相結合,使得美國次貸衍生品債券被賣到全世界,禍及全球。金融海嘯迅速沖擊了整個世界金融市場,美、歐、日等發達國家陷入經濟衰退,全球股市出現暴跌,“哀鴻遍野”,國際油價起伏不定,冰島、希臘先後陷入國家破産危機和主權債務危機。
第三階段(2009.03-2009.06):企穩回升階段。面對這場金融風暴,美、歐、日等發達國家,都依靠政府搞赤字財政的辦法來拉動經濟增長。美國政府更是在2009年出台了全面的經濟刺激計劃。經過多次降息後,美聯儲將利率降至接近于零的水平,還先後出台了四輪量化寬松政策。
到2009年第三季度,全球經濟增長率開始轉負爲正。但由于經濟複蘇的基礎並不穩固,失業率也是高居不下。在這場曠日持久的金融危機之中,各國經濟都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全球經濟發展的步伐明顯放緩,陷入了發展的低谷期。這場因美國次貸危機而引發的全球性經濟危機爲世界經濟再一次敲響了警鍾。
瑞信亞太區財富管理部大中華區副主席 陶冬:所有的債務危機 都是由杠杆引起的。美元的利率開始上漲的時候,這個往往會帶來借貸者或者借貸國的借貸環境迅速惡化,但是你借來的錢已經投出去了,短期之間就出現了流動性危機,于是高杠杆帶來債務約起。這個古今無一例外,曆史就是這麽一次一次重複的。
雖然市場擁有“看不見的手”,但它只能在某種程度上舒緩債務危機發生的可能性,改變不了資本市場借貸投資運作的模式,所以最後無可避免的會帶來金融危機。在美聯儲宣布年內第四次加息、日元兌美元彙率大幅貶值,新興市場國家第一次破産,歐洲主要經濟體發債成本再次上升的背景下,2008年的金融危機會再重演嗎?
瑞信亞太區財富管理部大中華區副主席 陶冬:目前我們所見到的金融市場的急劇動蕩,最核心的還是一個資金的預期變了。當預期變了的時候,他就主動的把杠杆降下來,去杠杆、降風險。金融主動去杠杆對于市場的沖擊是巨大的,但是這個沖擊還沒有到一個恐慌的地步,還沒有到2008年 那種威脅到這個金融體系帶來系統性風險的地步。
問題:歐債危機會否重現?
瑞信亞太區財富管理部大中華區副主席 陶冬:歐洲現在的經濟情況非常的差,加息對于歐洲的經濟是雪上加霜。一旦歐洲央行加息,歐洲發債成本上漲之後,這些國家的財政可持續性問題就馬上爆出來了。如果市場對這個再進一步的狙擊的話,希臘債、意大利債都可能到發債成本到4%以上,市場被認爲是叫做死亡4%這條線之上。到了那時候,財政的可持續性就是更大的問題。但是目前,我們還沒有見到市場對于重債國有巨大的恐慌現象,所以歐債危機的發生的風險在重新聚集。但是我暫時還不認爲歐債危機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
問題:日元貶值會引發新一輪亞洲金融危機嗎?
瑞信亞太區財富管理部大中華區副主席 陶冬:我目前可以看到的是,亞洲的多數貨幣都進入了一個競爭性貶值狀態。我認爲這一次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不大,當年亞洲各個國家的彙率機制基本上都是盯住美元的,缺少靈活性的彙率機制。到今天自由浮動,情況也是不一樣。亞洲各國的外彙儲備現在比當年高出許多。但是這不排除個別的企業由于大量的借債。主要是因爲美元的升值所帶來的沖擊可能出現違約的情況。
問題:新興經濟體會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嗎?
瑞信亞太區財富管理部大中華區副主席 陶冬:(美)聯儲開始加息,大量海外資金就會流到美元區去。由于新興國家市場的體制比較弱,對于外債的依賴比較強。當錢流出去之後,本國流動性就開始變差,彙率就出現貶值,那麽這個就帶來了一個惡性循環,直至部分的新國家還不出外債、出現債務違約。所以說幾乎可以肯定美元大幅度升值之後,會有更多的新興市場陷入到債務危機中間。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曆史有重演的特性,它會一直持續到教訓被人領悟爲止”。但遺憾的是,“人類唯一能從曆史中吸取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都不會從曆史中吸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