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來自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北京科學中心承辦、北京科技報社協辦的首都科學講堂。講堂每周邀請院士專家開講,傳播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科學文化,促使公衆全面、正確理解科學。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于發布“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的通知》。在通知中明確“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部將推動100個左右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無廢城市”建設,鼓勵有條件的省份全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何爲“無廢城市”?“無廢城市”建設有何標准?普通市民如何參與“無廢城市”建設?
本期首都科學講堂邀請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長聘教授李金惠,爲我們講解“無廢城市”如何讓廢物變資源。
主講嘉賓:
李金惠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長聘教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執行主任、斯德哥爾摩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執行主任
▲“無廢城市”離我們還有多遠?(上)
▲“無廢城市”離我們還有多遠?(下)
固體廢物問題困擾城市發展
我們正在建設宜居城市,其標准包括社會文明度高、經濟富裕度高、環境優美度高、資源承載度高、生活便宜度高、公共安全度高等方面。
▲宜居城市 (供圖/李金惠)
但宜居城市面臨著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固體廢物問題。人類在生産和生活的過程中會産生各種各樣的廢物,有一部分是固體廢物,其他爲廢水、廢氣等。我國是人口大國,必然也是固體廢物産生大國。我國目前各類固體廢物累積堆存量約800多億噸,年産生量近120億噸,且呈現逐年增長態勢。如不進行妥善處理和利用,將對資源造成極大浪費、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對社會造成惡劣影響。
▲我國目前各類固體廢物累積堆存量約800多億噸,年産生量近120億噸,且呈現逐年增長態勢 (供圖/李金惠)
其實,固體廢物首先是資源屬性——城市礦産。我們可以把固體廢物看成是城市礦産,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比如把一些廢礦渣裏邊的有色金屬回收、廢舊玻璃回收制作成新的玻璃制品等等。另外,我們可以把固體廢物的性能進行轉變。比如,把廢玻璃和廢橡膠用于生産鋪路的材料。還有一種就是將固體廢物進行能量轉換,比如用固體廢物生産電力等。
固體廢物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屬性,也就是生態環境的風險。長期露天堆放的固體廢物,其有害成分在地表徑流和雨水的淋溶、滲透作用下通過土壤孔隙向四周和縱深的土壤遷移;有害成分經過土壤的吸附和其他作用,進而對土壤中生長的植物産生汙染,汙染嚴重的土地甚至無法耕種,失去了使用價值。
固體廢物還會造成空氣汙染,其在運輸、處理過程中,如缺乏相應的防護和淨化措施,將會造成細末和粉塵隨風揚散;堆放和填埋的廢物以及滲入土壤的廢物,經過揮發和化學反應釋放出有害氣體,都會嚴重汙染大氣並使大氣質量下降。
固體廢物也會汙染水體。固體廢物經雨水沖刷被地表徑流攜帶進入水體,或是飄入空中的細小顆粒通過降雨及重力沉降落入地表水體,水體可能溶解出其中的有害成分,汙染水質、毒害生物。有些簡易垃圾填埋場,經雨水的淋濾作用,或廢物的生化降解産生的滲瀝液,含有高濃度懸浮固態物和各種有機與無機成分。如果這種滲瀝液進入地下水或淺蓄水層,將導致嚴重的水源汙染,而且很難得到治理。
我們生活在環境中,以大氣、水、土壤爲媒介,可以將環境中的有害廢物直接由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膚攝入人體,使人致病。所以,我們對城市生活垃圾必須做到“日産日清、科學處理”。
固體廢物還會影響市容。生活垃圾的露天堆放和簡易填埋,不僅會占用大量的土地資源,而且在城郊的生活垃圾堆容易滋生蚊蠅、蛆蟲和散發惡臭,影響市容,有礙景觀。由于垃圾亂丟亂棄,水面上漂著的塑料瓶,樹上挂著的塑料袋等更是嚴重影響了自然景觀的觀瞻。
固體廢物還有安全的隱患。生活垃圾在腐化過程中,會産生沼氣和有害物質,包括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氨、硫化氫等,産生惡臭,容易發生自燃、自爆現象,存在安全隱患。
固體廢物的問題還有社會屬性。社會每個成員都産生、排放固體廢棄物。固體廢物産生意味著社會資源的消耗,對社會産生影響。固體廢物的排放、處理處置及其汙染性影響他人的利益。
▲固體廢物的社會屬性決定減少固體廢物是每個人的責任 (供圖/李金惠)
固體廢物的社會屬性涉及“鄰避運動”。“鄰避運動”就是“不要在我家附近建設垃圾處理設施”。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有人發現芬蘭的三座垃圾焚燒爐裏的飛灰裏面出現了二噁英。二噁英是一種致癌物質,所以公衆又擔心垃圾的焚燒可能會産生致癌的物質,損害公衆的健康,因此抵制垃圾焚燒處理設施的建設。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公衆生活習慣和城市環境的改變,城市生活垃圾産生量迅速增長,環境隱患也越來越突出。世界上許多城市均有過“垃圾圍城”的局面,已經嚴重制約了城市發展。
那麽我們的垃圾去哪裏呢?
其實有如下出路。第一個出路就是進入了生活垃圾的焚燒廠。在中國垃圾焚燒量比例已經達到了60%以上。目前中國的技術和管理水平在世界上是處于比較先進的地位。 北京也有一些生活垃圾焚燒廠,大家都可以預約參觀。
▲中國垃圾焚燒量的比例已經達到了60%以上(供圖/李金惠)
垃圾焚燒即通過適當的熱分解、燃燒、熔融等反應,使垃圾經過高溫下的氧化進行減容,成爲殘渣或者熔融固體物質的過程。
垃圾焚燒設施必須配有煙氣處理設施,防止重金屬、有機類汙染物等再次排入環境介質中。回收垃圾焚燒産生的熱量,可達到廢物資源化的目的。垃圾焚燒的優點是焚燒技術可減容85%以上,減量75%以上,突出了減量化及無害化,焚燒過程産生的熱量用來發電可以實現垃圾的能源化。其缺點是焚燒條件控制不當會存在煙氣汙染問題,且設備投資巨大。
第二個垃圾處置基本方法是填埋。其優點是操作簡單,可以處理所有種類的垃圾。但是其缺點是占地面積大,同時存在嚴重的二次汙染,例如垃圾滲出液會汙染地下水及土壤,垃圾堆放産生的臭氣嚴重影響場地周邊的空氣質量,垃圾發酵産生的甲烷氣體既是火災及爆炸隱患,排放到大氣中又會産生溫室氣體。最關鍵的是填埋場處理能力有限,服務期滿後仍需投資建設新的填埋場,進一步占用土地資源。
▲填埋是城市垃圾最基本的處置方法(供圖/李金惠)
垃圾處理的方式還有堆肥。我們家庭的餐廚垃圾實際上都是有機物,可以把它們做成肥料。我們采用專門設備將有機垃圾破碎後集中進行發酵,並添加專門培養的微生物,使其中的有機質進行降解,形成堆肥。其優點是工藝比較簡單,適合于易腐物質的處置,投資比單純的焚燒處理大大降低。缺點是不能處理不可腐爛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因此減容、減量及無害化程度低。僅僅依靠堆肥處理仍然不能徹底解決垃圾問題, 必須是將新鮮的垃圾首先進行分類後,再將易腐有機組分進行發酵,才能有效地防止重金屬等物質滲入,從而保證有機肥産品達到國家標准,真正實現無害化和資源化。
▲垃圾堆肥示意圖(供圖/李金惠)
什麽是“無廢”理念?
那麽“無廢”理念是什麽呢?國際無廢聯盟(NGO)在2004年首次給出了“無廢”(zero waste)的工作定義,並在2009年組織專家修訂該定義:“無廢是一個符合倫理的、經濟、高效、有遠見的目標,引導人們改變日常生活方式和做法,以效仿自然界可持續的循環,所有廢棄材料都設計成可供其他過程使用的資源。‘無廢’要求系統地設計和管理産品和過程,避免和減少原材料使用量、廢物産生量,減少原材料和廢物中的有毒物質,保護或回收所有資源,而不是以焚燒或填埋的方式處理廢物。”
“無廢”的理念遵守了生活垃圾管理的一個原則,首先是減量化。當然減量化在中國,我們的理解實際上更深刻。不僅是過程的減量,我們還把社會治理的提升、産業結果的調整,也作爲減量化的一個組成部分。第二個是資源化,我們把更多的再生資源收集起來,讓它不要進入生活垃圾的焚燒廠。第三是能源化,比如焚燒發電等等。第四就是無害化填埋,在填埋的過程當中,我們利用適當的工程手段,讓它不産生環境汙染。
整個系統成爲一個循環,也就是我們講的循環鏈。所有的物質都在這個圈裏邊進行循環,完全可以不借助于外來的力量,去獲取更多的資源來支撐。
“無廢城市”的理念是國家相關的文件中確定的,但是“無廢城市”不是不産生廢物,而是通過綠色生産方式、生活方式的轉變,從源頭減量,並進行資源化利用,最終最大限度地減少焚燒量和填埋量。
“無廢城市”的理念還不只是一個廢物本身的問題,其實也是一個倒逼機制。畢竟城市要發展,經濟要發展,還需要進行生産,所以就是通過倒逼機制來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它又是城市發展的一個新模式。
“無廢城市”會帶來很多益處。第一個就是通過這項工作,可以形成有利于固體廢物處理處置産業的快速發展。如果在政策上有保障,一批骨幹企業會具備條件去進行技術創新,那麽這個行業的發展就是可持續的。
第二是“無廢城市”建設可以促進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設施的建設。
第三是“無廢城市”建設可以大力推動社會的可持續性。比方說“無廢”賓館、“無廢”景區、“無廢”島嶼、“無廢”社區、“無廢”校園等等,包括綠色包裝,這些都是“無廢城市”建設的“無廢”細胞。
第四個是“無廢城市”建設可以大力推動公衆減少浪費,減少能源資源的消耗。通過“無廢城市”文化的傳播,讓每一個人都具有“無廢”意識,不浪費資源,不浪費能源,社會的可持續性就會大大提高。
世界上“無廢城市”的建設
1973年,耶魯大學的保羅·帕爾默(Paul Palmer)博士首次提出“無廢”。1989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通過《綜合廢物管理法案》(Integrated Waste Management Act),設立廢物填埋減量目標。1996年,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通過《到2010年實現無廢法案》(No Waste by 2010 Act),成爲世界上首個官方設立“無廢”目標的城市。2003年,美國舊金山市和日本上勝町同年分別制定高標准的無廢目標:到2020年完全取代填埋和焚燒方式。
▲“無廢”理念發展進程(供圖/李金惠)
歐洲制定“無廢”計劃,日本推進循環型社會,新加坡提出“無廢”國家願景,也帶動它的合作夥伴去做“無廢城市”的建設。比方在中國,新加坡在蘇州工業園區建立“無廢城市”,天津生態城實際上也是中新合作的一個成果。
日本通過循環型社會,實際上推動的是以物質循環利用爲基礎的社會構建。
亞太區域有個區域性的3R論壇和C40城市,C40城市主要是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個國際網絡,提出加速“無廢”進程的宣言。其實,固體廢物的管理跟氣候變化是密切相關的。國際人居環境署的智慧城市也有減廢行動。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管理的巴塞爾公約區域中心也在推動促進“無廢城市”建設。
中國“無廢城市”的建設
我國對固體廢物處理的基礎非常薄弱,雖然有法律,但是法律之間協調度不夠,執行有偏差。
首先,我國的固體廢物的底數不清,我們對生活垃圾的統計實際上是一個清運量,就是居民把垃圾放到垃圾桶,環衛部門收集起來的數量是有的。但是,之後不管是集中傾倒的,還是分散處理的統計數據是沒有納入統計中的。 另外,我們在固體廢物處理技術創新上也不夠,國家投入比較小,技術隊伍也不強,社會參與度也比較低。
▲浙江省率先建成“無廢城市”信息化平台(供圖/李金惠)
2019年9月,生態環境部結合其他17個部門的意見,對外公布了首批“11+5”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名單。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爲試點之一,其他城市包括深圳、三亞、包頭、天津等。
“無廢城市”建設取得了一些成果,首先是“無廢城市”建設的指標體系的開發,使我國“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開展“無廢城市”建設的時候就會有相應評價指標。
第二,是探索建立“無廢城市”建設的綜合管理制度和技術體系。一些試點城市制定了一些政策和標准,別的地方就可以直接借鑒;研發的一些技術,別的地方可以直接用。
第三,是形成了一批可複制、可推廣的“無廢城市”建設的模式。
第四,培育了一批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的骨幹企業。“無廢城市”建設最核心的關鍵節點是有企業去承接。
我國一些地方在“無廢城市”建設當中取得一些成效。
雄安新區建設“無廢城市”,打造綠色雄安。在新建區、提升改造區分區施策,環衛設施科學布局,拆建與建設管理全面推動綠色建築設計、施工和運行,引導選用綠色建材,積極穩妥推廣裝配式、可循環利用建築方式,推動建設綠色高標准全過程管理。
三亞市通過全方位“無廢”細胞工程建設,樹立綠色旅遊品牌形象,建立面向旅遊人口的“無廢”理念宣貫體系,以遊客作爲綠色生活和綠色消費模式的傳播主體,打造“無廢城市”宣傳窗口,擴大“無廢城市”建設在全國、全世界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深圳市打造“無廢城市”標杆城市。在建築垃圾方面通過對建設過程源頭減排,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和多渠道處置,全過程智慧監管。
▲深圳對建築垃圾的“無廢”處理(供圖/李金惠)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工業領域率先將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寫進《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清潔生産管理辦法》,從企業生産全過程降低固體廢物的産生。在榮華街道形成“互聯網+源頭分類”模式。“一戶一碼”建立小區居民專屬二維碼、“一戶一桶”實現廚余垃圾分類收集、“一戶一袋”推動可回收物的分類投放。利用垃圾分類全鏈路解決方案——京東生活分類空間站的平台體系,對可回收物的收集重量、收集次數、收集積分及後端收運情況進行精細化管理。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走上“無廢”路(供圖/李金惠)
威海市以“無廢城市”打造“精致城市–幸福威海”。通過模式創新,對龍山區域開展礦坑生態修複和旅遊景區的建設,把礦坑建設成5A級的景區,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2021年10月24日, 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將碳達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2021年12月,生態環境部等18個部門共同印發 《“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2022年4月24日,生態環境部發布“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
國家在推動,那麽我們應該怎麽辦?其實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挑戰。我們要搞“無廢”機關、“無廢”學校、“無廢”社區、“無廢”商場、“無廢”景區、“無廢”賓館、“無廢”工廠、“無廢”園區,等等。比方說“無廢”學校,每個學生可以把用過的書本讓低年級同學使用,紙張能不能少用,能不能回收等等。
▲通過垃圾分類可以提升垃圾的資源價值(供圖/李金惠)
另外,每個人都應該積極傳播“無廢”文化。全國幾百萬學生,這些學生都應該傳輸“無廢”理念。
再一個就是落實生活垃圾分類,我們在生活中養成習慣,按照垃圾分類的標准去投放垃圾。
國家也在不斷加大固體廢物治理投資和研發的投入,在不斷強化固體廢物管理和政策制度創新,這些支撐使我們的“無廢”願景是可以期待的。
希望每個人都爭做“無廢”的倡導者、踐行者和引領者。
(本文圖片、視頻來源于第766期首都科學講堂)
傳播科學知識
弘揚科學精神
讓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兩翼齊飛
來源:首都科學講堂
責編:咕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