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重陽節,作爲全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省份,江蘇1805萬老人如何安享夕陽紅,始終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爲順應群衆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我省不斷增加多元、優質、高效、智能化的服務供給,養老服務由“保基本”向“高標准”轉變,從老有所養到老有優養,服務水平持續提升。
場地支撐,機構養老離家不離親
住進養老院,離家不離親,是很多老人的心願。今年的重陽節恰逢國慶長假,不少“嵌入式”養老院的老人都選擇留院過節,兒女們則擡腳就能來團聚。位于南京市秦淮區的悅華洪武養老服務中心裏,老人和子女聚餐,養老院裏“好戲連台”。
去年,秦淮區政府將位于鄭和公園內貼近居民區、年租金可達200萬元的1500平方米用房無償用于養老,並通過招投標交由市場運營。
有了政策支持,中標機構輕裝上陣,中央廚房、認知症照護、喘息服務等功能區一應俱全,“嵌入式”社區居家養老綜合體深受周邊居民歡迎。中央廚房提供淮揚餐飲,明廚亮竈,一日三餐幹淨可口,還向全街道社區助餐點供餐。認知症照護區設置36張床位,面向區域提供24小時服務,還指導家屬掌握照護技能。
截至去年底,我省老年人口已占戶籍人口的23.03%,比全國平均高出5.13個百分點。近幾年,江蘇每年淨增60多萬老人,80歲以上高齡老人比重超過15%,空巢、獨居比例高達55.3%。
由于養老服務設施投入大、周期長、回報慢,要滿足龐大老年群體的高質量養老需求,還有很多坎兒要過。省民政廳副廳長沙維偉介紹,我省近幾年來連續出台重磅舉措,大力清除“路障”,特別是解決養老用地難,是江蘇一大特色。在國務院要求的最低0.1平方米基礎上,我省將人均養老服務用地面積標准翻一番,並明確新建小區和老舊小區分別按照每百戶不少于20平方米和15平方米配建和調劑養老用房。此舉大大降低了前期投入成本,爲老人享受高性價比的社區“嵌入式”機構服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多元投入,從“一張床”到“一個家”
居家、社區、機構,多元的養老需求,催生了市場多元供給,越來越多的老人期待在家中獲得專業服務。在無錫市沿太湖濕地公園一側,一處居家式養老公寓群初具規模。該項目引進荷蘭生命公寓模式,主張從退休到生命終點只住一個地方,無需搬家,就能解決喪失自理能力後的問題。養老社區從前期規劃到後期運營,全由荷蘭團隊打造。從康複醫院到護理中心,再到2000平方米的樂老餐廳、咖啡館、健身館等,配套一應俱全。目前,該公寓已獲省住建廳、省民政廳“適宜養老住區省級示範項目”認證。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國養老設施主要由政府主導建設管理,市場剛放開的前幾年,小、微、弱成爲大多數機構的代名詞。爲打破投入的單一性、破解融資難,我省連續創新機制,民營養老迎來春天。截至6月底,全省共有養老機構2000多家,床位67.49萬張,其中民營床位占比已達65%。
如今,在江蘇投資養老産業,內外資一視同仁,稅費、補貼、供地享受同等待遇。來自美國、法國、德國、新加坡、以色列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養老企業落戶江蘇。
我省還出台全國首部《關于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據不完全統計,全省養老機構累計獲金融授信20億元。前三年,省級財政安排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資金超過24億元,帶動市縣財政投入50億元,撬動社會資本注資達240億元。
量質齊升,給養老服務來個“全科體檢”
年近七旬的老施和老趙夫妻倆住在南京市棲霞區,剛失去獨生兒子的那幾年,他們整日閉門垂淚,不願見人。像這樣的失獨老人,棲霞區還有240多人。區財政決定每年出資30萬元,購買專業社工服務。中標的社會組織——風情關愛服務中心負責人黃秀麗介紹,他們接到項目後,用一整年的時間完成前期調研、心理團輔、陪伴式服務。重大節日必陪伴,過年同吃年夜飯,生病探訪,陪醫陪遊,這些老人逐漸有了新的社交群。
數據顯示,96%的老人最終還是選擇居家養老,多樣化的居家服務需求巨大。據省民政廳統計,僅上半年,全省就新建成街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94家,總數達507家;城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94萬個,城市社區助餐點8094家,全省149.8萬老人享受到居家上門服務。
當前,我省養老服務量質齊升還有不少難點、痛點和堵點,爲此,全省連續3年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提升專項行動,對2500多家機構進行“全科體檢”,從生活照料到建築規劃,一項一項查,一條一條過。省民政廳還啓動等級評審,將評定結果作爲行業准入、財政補貼、政府購買服務的重要依據。
據悉,專項行動已整治安全隱患6萬多處,依法取締、關停、撤並養老機構368家,年底前28項重大風險隱患指標要全部合格。力爭到2020年,我省要基本實現街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和城市社區老年人助餐點全覆蓋,民營養老床位占比超過七成,一半以上的床位要具備護理功能。(唐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