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0日下午,我(作家蔣藍)在成都雙順路“蔚藍小區”采訪著名的郁達夫專家、中醫郭文友先生。他偶然談到他認識國畫大師陳子莊,我心頭略略一驚。
“文革”期間,陳子莊的弟子通過關系,找到當時在成都中醫界小有名氣的郭文友,希望郭爲子莊先生治病。郭文友對我回憶:
陳子莊先生高而瘦削,他患的是心髒病,具體說是心室狹窄,血流量時大時小,很不規律,這造成了他成天心悸、氣喘不已。那時我住在九眼橋頭培根路臨河的舊平房,一來二去,我們成了朋友。子莊先生每周要來兩次,我請他喝8分錢一杯的燒酒(一兩酒),他看完病就在我這裏作畫。他前後送了我幾十幅作品,記得其中有一套36幅的山水冊頁。直到他出了大名後,我卻怎麽也找不到這價值連城的東西了,估計是被哪個習畫者借去,從此一去不歸。如今我手頭僅存一幅“鬥方”,因爲我是樂山人,他畫的嘉州山水,一只打魚船和魚老鸹獨立寒江……
那時,我一直在苦苦收集、研究郁達夫的作品,逢人就說郁達夫,簡直肆無忌憚。子莊先生某天聽到我談及一個從南洋回來的作家,筆名叫“了娜”,因爲他寫有一篇長文《郁達夫流亡外紀》,發表在1947年8月出版的《文潮月刊》三卷四期上,這是一篇十分重要的文章,卻從來沒有弄清楚這個與南洋時代的郁達夫關系十分密切的見證人,到底是誰。他一聽立即打斷了我的話:“卻慢,這個人我認識,他是四川省文史館館員,因爲我聽他講過,他抽的煙杆上,鑲有郁達夫親手刻制的一個玉石煙嘴。這個人叫張、張、張……”我聞之大喜,名字沖口而出:“是不是叫張紫薇?”
“對頭,就是他!”陳子莊大喊。
張紫薇原名張朝佐,現代作家、教育家,成都郫縣合作鎮回龍村人,1900年生于貧苦農家。1920年,他從成都一中畢業後,考入成都華僑公學,因此結識了一些沿海人士,畢業之後即去上海打工。後來,只身漂泊南洋,在馬來西亞、星洲(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地教書達26年之久。在此期間,創作了大量詩歌、小說、散文,成爲享有盛名的華僑作家,並與著名作家、詩人郁達夫、郭沫若、曾聖提等關系密切,交爲摯友。
其實郁達夫並非由于麻痹而不幸遇難,他早已抱定誓死不辱完成大節的決心,這有士大夫之氣。張紫薇在《郁達夫被害前後》(載《郁達夫卷》——台北遠景叢刊)一文中說:有一次巴東盛傳姓趙的打了姓洪的耳光。事後他問郁達夫本人,他得意地告訴他確有此事。那個告密的敗類洪根培從武吉丁宜去別處,路過巴爺公務,正巧郁達夫看見他的汽車停在路旁,竟然開了車門把他抓下來打了兩記耳光,還說:“你再去告我的密!”那人連連告饒。文弱書生的郁達夫動手打了漢奸的耳光,可見郁達夫的性情。
郁達夫在被日本憲兵逮捕前,准備送給張紫薇一個象牙煙嘴。煙嘴尚未送出,郁達夫已被捕入獄。1945年8月29日當晚,郁達夫被人騙出家門終于遭日本憲兵殺害,就此無聲地消失了。直至郁達夫被害坐實之後,張紫薇登門,一是探望,二是索要煙嘴,煙嘴由郁達夫夫人何麗有轉交給張紫薇。張紫薇視之爲亡友遺澤,一直藏在身邊幾十年。每當他回憶起與郁達夫相處的情景,便取出這支煙嘴把玩一番,煙嘴上镌刻有“紫薇先生留爲紀念,郁達夫贈予蘇島巴東”字樣,他心潮起伏,禁不住老淚縱橫。
張紫薇早期寫新詩和散文,連續發表十幾首詩和一個劇本後,即嶄露頭角。以後轉向小說創作,陸續寫出短篇小說《橋》《阿Y》《二姐》《木頭先生》《夜哭》《弟弟的情婦》等30余篇。初期署名“紫薇”,後來改用“了娜”。
20世紀60年代張紫薇已經從母校成都一中語文教學崗位退休了,住在郫縣合作鄉回龍村,他略略擴建了農舍,名之爲“紫薇草堂”。平時他到成都參加政協會議,均住在女兒在成都的宿舍。陳子莊先生曾經去過張紫薇女兒的家,張紫薇請他去喝過茶。這樣,陳子莊立即帶郭文友去鹽道街邊的東府街臨街一間小平房尋找,可惜張的女兒已經到天回鎮參加勞動去了。他們又趕到天回鎮、驷馬橋一帶四處打聽,最後無功而返。陳子莊到處打聽,他終于得到了一點信息,又帶郭文友到一環路跳傘塔的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情報研究所,這次終于見到了張紫薇的女兒,由此郭文友後來見到了張紫薇本人。郭文友後來寫了一篇文章,首次在文壇確認了那個南洋巴東小學校長“了娜”,就是張紫薇。郭文友偶然在《新文學史料》1979年第5期上,見到了署名“了娜”予以重刊的《郁達夫流亡外紀》之後,建議張紫薇去信,確認自己就是原作者“了娜”。張紫薇去信後,引起中國作協重視,還得到了一筆稿費……這是拜陳子莊先生之賜,了卻一樁現代文學史上的懸案。
張紫薇于1986年4月1日在郫縣逝世。郭文友老師借給我一冊僅印幾百本的《張紫薇詩文選集》(爲1987年4月1日家屬編印本),內收有張紫薇中年時節的一些照片,很是珍貴。這是張紫薇在河北的女兒、女婿出資印制的,薄薄一冊,收錄的是短文、殘稿、人物回憶、古體詩詞,編者說是“部分遺作”,其實應該囊括了他歸國後創作的全部文學作品,但其創作數量出乎意料的少。由此不難推測,這樣的“歸國華僑”于風雲時代的寒蟬之噤。
“塞外風蕭索,歸心似箭流。夜深人不寐,遙望錦江頭。”這首題名《懷鄉》的詩,是張紫薇先生在南洋漂泊數十個春秋後,急切還鄉時的真情之作。如今讀來,真是別有一番滋味。
(來源:《成都筆記》蔣藍/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