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福建人太牛了!
參與研發新系統!
能把二氧化碳變燃料!
畢業于廈大!
工廠排放的二氧化碳對環境是一種汙染
但新加坡和日本聯合研制了一套系統
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爲有用能源
最快明年將推向市場
而這套新系統的主要技術研發人員中
就有一位是咱們福建廈門人!
她就是新加坡化學與工程科學研究院(ICES)
高級科學家陳鹭薇博士
畢業于廈門雙十中學、廈門大學
新系統可幫工廠提升生産力
據新加坡當地媒體報道,新系統是由ICES及日本重型機械制造公司IHI合作研發的,ICES是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下屬的研究機構。
簡言之,這位廈門人參與研制的系統,可以幫助工廠將産生的二氧化碳轉化爲甲烷,而甲烷可以作爲燃料。
目前大部分工廠産生的二氧化碳基本上直接排放到大氣中,重新利用的二氧化碳微乎其微。而這個新系統目前能將90%以上輸進系統的二氧化碳轉化掉。新系統的神奇之處在于一種催化劑,它是ICES研制的,陳鹭薇就是研究小組的核心成員之一。
左三爲陳鹭薇
陳鹭薇說,系統的創新核心在于新的催化劑,和市面上類似催化劑的化學結構不一樣,它以鎳爲核心,以多孔二氧化硅爲外殼。這種結構能讓催化劑更穩定,同時避免其中較小顆粒的鎳在高溫下結合成較大的顆粒,提高催化劑的有效性。
具體來說,新的催化劑的使用期可比市面上類似的催化劑長一倍。在實驗室環境下,新催化劑可持續使用約3000小時,還沒有出現活性降低的迹象。這樣的好處是,減少工廠必須暫停運作系統來更換催化劑,提升生産力。
新系統更環保 還可節約成本
這一系統日前在新加坡亮相,引發外界關注,很重要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排放問題日益嚴重——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氣溫升高造成的負面影響是,熱帶和溫帶的旱澇災害發生頻繁,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三角洲被淹沒。
在這意義上,新系統的誕生更富有意義——它可以把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重新利用,加氫氣後變成甲烷。陳鹭薇說,很多國家是天然氣的進口國,比如中國,瑞士等,天然氣的主要成份就是甲烷。
也就是說,這一系統能幫助工廠履行環保責任,還能節約成本——在越來越多國家開始實行減少碳排放的碳稅政策的背景下,工廠可以減少碳排放量。
當地媒體報道,IHI已經擴大系統規模,正在和日本、新加坡公司接洽,最快可以在明年推向市場。
研究催化劑的女科學家
原本想當舞者
有趣的是,這位研究催化劑的科學家,原本想當一名舞者。
陳鹭薇說,她小學讀的是廈門向陽小學,就是現在的思明區青少年宮。當時,她是小學舞蹈隊隊員之一。
她認爲,她對科學的興趣是中學培養的,雙十中學的教育讓她覺得從事科學研究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她的雙十同學說,鹭薇在雙十讀書時,就是有名的美女學霸。1986年,陳鹭薇從雙十中學被保送到福建師範大學物理系。
大學畢業後,她回到廈大讀研究生,導師是後來擔任廈大校長的陳傳鴻。陳鹭薇說,陳老師開放自由的研究風格,讓她受用至今。令她記憶猶新的是,在陳老師的指導下,她發表了第一篇用英文寫作的文章。
爲這位傑出的福建人點贊!
來源:東南網綜合廈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