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高快速路網優化及地下快速路布局規劃》
已于2018年5月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
所涉及到的都是大家關注了很久的
實實在在的交通民生項目
14號,深圳市交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相關規劃,其中有多處重大優化。
在全市高快速路網優化過程中,市交通運輸委借鑒香港、新加坡及東京等城市和地區經驗,提出在既有的高快速路網基礎上,原特區外新增”四橫”,核心區新增”一橫三縱”地下道路,構成”十橫十三縱”的高快速路網,總規模1041公裏。
深圳高快速路網現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一)原特區外東西向高快速路間距過大,已無法滿足現狀交通需求;隨著特區一體化加快推進,原特區外開發強度提升;應對粵港澳大灣區、深莞惠、深汕合作區等區域發展新要求,深圳二三圈層東西向交通將進一步增加,既有規劃的東西向高快速路將無法支撐原特區外東西向的互聯互通。
原特區外無東西向快速路
(二)隨著深圳特區一體化推進,部分高快速路擁堵嚴重,高峰期間車速不足30km/h。近年部分高速公路取消收費,惠及民生、支持和帶動了沿線産業發展,同時交通量提升30%-50%,中長距離快速交通服務水平下降、重要通道快速抵離得不到保障。
(三)核心區平面布局的高快速路占用寶貴而緊缺的城市用地,分割兩側交通聯系,影響産業布局及城市生活品質。
濱海大道對兩側分割嚴重
高快速路網優化原則及目標
借鑒香港、新加坡及東京等城市和地區經驗,遵循“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推進特區內外一體化、完善高快速路網結構、提升城市生活品質”四大原則,構建服務全市、融合深莞惠、連通大灣區,功能完備、布局合理、便捷高效、規模適度、用地集約的高快速路網絡體系。
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
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爲國家戰略,東西兩岸以及各城市間的互聯互通是大灣區打造的基礎和重點。本次高快速路優化充分考慮增加對外通道供給:
一是往東新增深汕第二高速連接深圳、惠州、深汕合作區。
二是爲匹配在建深中通道的交通需求,立體改擴建機荷惠鹽高速。
三是西延南坪快速路二期,與沿江高速公路互通後,預留向西對接深珠公鐵複合通道的接口。
支撐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通道
推進特區內外一體化
經過30多年的發展,原特區外圍組團逐漸發展成爲綜合性城區,人口崗位密度及經濟總量高速增長,東西向交通需求增長迅速,而高快速路網供給不足,原二線關外西部南北約30公裏範圍內只有唯一一條東西方向貫通性良好的幹線道路——機荷高速公路日常交通擁堵嚴重,區域現狀東西向高快速路間距(8-12km)遠大于中心城區快速路間距(3-4km),路網密度過低,無法滿足快速交通需求。
爲均衡原特區外路網布局,增強高快速路對沿線的交通服務,進一步推動特區內外一體化發展,規劃新增寶鵬、寶坪及外環快西延三條東西向通道,在市政化改造鹽壩高速的同時,一並市政化改造原特區外縱向通道龍大高速和南光高速公路。
新增及改造通道,推進特區內外一體化
完善高快速路網結構
全市主骨架路網已基本形成,但局部高快速路網受各種因素影響仍有不完善之處。如南北向快速通道不足,尤其是高速取消收費後,整個南北向的長距離交通服務水平更加得不到保障。本次優化除了新建僑城東路北延等南北向快速通道外,還充分考慮核心區土地資源緊張情況,借鑒東京、香港、新加坡等東亞高密度城市經驗,新增了一定規模的地下高快速路。沿城市核心發展主軸上新建東濱隧道跨海連接沿一線、廣深複合通道、皇崗複合通道及東部過境複合通道的”一橫三縱”地下道路。
東京中央環線地下高速
核心區規劃“一橫三縱”地下道路
提升城市生活品質
核心區平面布局的高快速路占用寶貴而緊缺的城市用地,分割兩側交通聯系,影響産業布局及城市生活品質。推動高密度開發區域幹道交通擴容,減少分割,將騰退的道路空間打造成以人爲本、富于活力、高品質的公共空間。
如爲解決濱海大道未來無法滿足超級總部基地未來高強度開發帶來交通壓力,深圳灣公園活動空間有限,軌道、公交、停車設施覆蓋不足等問題,借鑒馬德裏M30高速、上海外灘通道、廣州珠江新城臨江大道等國內外先進城市核心區道路下沉改造經驗,對濱海大道(總部基地段)提出綜合改造,與總部基地片區道路系統進行立體銜接。
濱海大道綜合改造釋放的地面空間,爲超級總部基地、深圳灣公園連片打造以人爲本、富有活力的世界級濱水公共空間提供了前提,新增的立體空間適度增加配套公共及商業服務設施,與超級總部基地商業設施一起,爲市民提供多層次公共與商業配套服務的選擇;通過設置軌道-公園的地下通道,將軌道站點(紅樹灣站、紅樹灣南站及深灣站)直連深圳灣公園,提升軌道交通對深圳灣公園的交通服務;利用濱海大道綜合改造騰退空間加密公交站點,大幅提升公交可達性,拓展慢行空間;地下人行通道的便利,促進超總基地地下停車位的錯峰共享,一定程度緩解公園停車設施不足的問題。
濱海大道交通綜合改造工程
全市高快速路網優化總體方案
按照《深圳市高快速路網優化及地下快速路布局規劃》,全市將構建”十橫十三縱”的高快速路網,總規模1041公裏。
全市”十橫十三縱”的高快速路網體系規劃方案
其中,”十橫”由南至北分別爲:深鹽二通道-沿一線-深圳灣地下道路、濱海大道、北環大道、南坪快速路、深汕第二高速公路、寶鵬通道、機荷-深汕、寶坪通道、外環快速、外環高速。
“十三縱”由西向東分別爲:沿江高速、濱江大道、廣深高速公路、南光路、福龍-龍大高速、僑城東北延-龍觀快速、皇崗路-梅觀高速、玉平大道(清平路)、丹平快速路、東部過境-惠鹽高速、鹽排高速、鹽龍大道、龍坪鹽通道。
“十橫十三縱”高快速路網體系一覽表
注:加粗字體爲本次規劃新增
目前上述項目規劃設計方案正在公開征求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的意見建議。(意見建議可于7月15日前反饋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附:機荷、惠鹽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規劃思路及設計方案
借鑒台灣中山高速公路立體改擴建經驗,構築雙層複合通道,分層承擔過境交通與城市交通功能,大幅提升通行能力及通行效率。
1. 上層立體通道主要采用橋梁高架,西起深中通道、東至外環高速,全長62km,雙向6車道, 100km/h,設置6個立交;
2. 下層地面通道以路基拓寬爲主,局部路基改橋,西起機場南路、東至綠梓大道,全長60km,雙向6車道, 80km/h,設置21個立交;
3. 通過3組(6對)上下匝道,實現上層立體通道與下層地面通道之間轉換。
近期實施廣深高速至東部過境段,全長約53km。
機荷、惠鹽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
1.功能分離,有效緩解擁堵:通過不同功能管道化交通組織和總體通行能力擴容,大幅緩解現狀機荷通道交通擁堵問題,未來與深中通道對接後,成爲服務深圳市,串聯灣區東西兩岸的脊梁,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市的發展。
2.工程創新,立體化複合通道:采用高速公路複合通道改擴建模式,解決了單純平面改擴建無法解決的問題及瓶頸,且與平面直接拓寬相比,減少約30萬平方米的拆遷,對高度城市化地區的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具有重要示範意義。
雙層複合通道
3、路基改橋,釋放空間服務市民:對兩側開發強度高的路段,在工程可行的前提下,將敷設方式由路基改爲橋梁或隧道,減少對沿線片區的分割,促進沿線片區的開發建設,同時利用釋放的道路空間打造成服務沿線市民的公共空間。
路基改橋,促進沿線開發
4.智慧高速,提升效率: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構建集仿真、誘導、控制及預警爲一體的智慧高速公路系統,全面提升高速公路系統的運行效率。
智慧高速公路
智慧高速公路
南坪快速路銜接沿江高速並西延對接深珠通道
規劃重點就南坪快速路與沿江高速公路銜接方式–海上高架互通立交等三個方案進行了綜合比選,其中水下互通立交方案在節約集約用地、改善生態環境、提升空間品質等方面具有優勢,並能預留未來西延對接深珠通道規劃條件。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深化方案比選工作。
1.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充分提升深圳特別是前海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區域輻射力,推動形成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
2.完善我市西部路網結構:完善深圳西部骨幹道路快速轉換功能、分離過境交通對前海及周邊地區的交通沖擊、增強南坪快速對大鏟灣的交通服務功能。
3.解決未來前海片區交通問題:2015年,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成立,成爲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的一部分;2017年廣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把前海建設成爲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和城市新中心”。新的定位在提升前海區域開發強度的同時,也將導致交通需求的迅猛增長。通過南坪快速路與沿江高速公路的銜接,消除西部高快速路網結構問題,支撐前海城市新中心的建設發展。
南坪快速路銜接沿江高速公路並西延對接深珠通道
寶鵬通道
1.新建快速路,滿足沿線組團的中長距離交通需求。
西起濱江大道西鄉大道路口,東至南坪快速路三期,全長53.2km,雙向6-8車道,設計速度60km/h。爲減少對地塊分割和環境影響,新增快速路主要以隧道(或高架)形式穿越建成區,與沿線相交高快速路設置16座互通立交,實現與區域高快速路的”快-快”銜接轉換,提高通行效率。
2、提升改造既有主幹路。
提升改造既有主幹路,承擔相鄰片區交通聯系、交通集散和公交主通道功能。全線設置信號燈控路口29個,右進右出路口59個。設置公交專用道(含港灣式停靠站)、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
寶鵬大道建成後,能分流機荷高速、南坪快速的交通壓力,有效緩解第二圈層東西向交通擁堵狀況。前海、寶安中心區至坪山中心區在1個小時內可達,通行時間減少22%,車輛通行速度提升18%。
通過設置公交專用道,加密公交站點,完善地面步行+自行車系統,打造以”軌道、公交、慢行”爲主的交通體系,提高服務品質和服務水平。
寶鵬通道
龍大高速市政化改造工程
龍大高速全長21km,本次改造分爲三段,結合不同路段的具體情況提出針對性解決方案。
1.南段爲水朗至鳳凰立交段,長約4.8km,途經石岩、光明南,主路拓寬爲雙向8車道,采用地面敷設方式,;增設雙向4車道輔路設置4處互通立交;
2.中段爲鳳凰至樓村立交段,長約8.6km,途經公明、光明中心,主路拓寬爲雙向8車道,采用兩段隧道(或整段隧道)敷設方式,增設雙向4車道輔路,設置3處互通立交;
3.北段爲樓村至深莞邊界段,長約7.3km,途經公明北、松崗,主路拓寬爲雙向8車道,采用地面敷設方式,增設雙向4車道輔路,;設置3處互通立交,加強對沿線片區交通服務功能;采用路堤敷設方式,保障主線交通運行效率;
將原來的雙向6車道擴寬爲雙向8車道,加上全線均將布設輔道,充分保障沿線居民交通出行。
光明段采用雙層道路系統,地面道路專注于加強對服務鳳凰城、光明中心的交通服務,地下道路專注于服務光明新區居民往特區、東莞方向的交通出行。
沿線設立10處立交節點,分別布設于廣田路、南光高速公路、李松朗路、新公常路、、觀光路、光僑路、外環高速、石岩外環路、德政路、機荷高速等道路,加強對沿線片區交通服務。
松崗收費站、樓村收費站、光明收費站、石龍仔收費站、水朗收費站(通往德政路的小站),將統一拆除。
龍大高速光明新區段通過性交通分流後,地面爲慢行交通品質提升騰出了空間,有利于創造更宜人的慢行環境與城市形象。
龍大高速市政化改造工程
鹽壩市政化改造工程
改造起于大梅沙,終于深惠邊界,全長約31.5公裏。
1.主線由現狀鹽壩高速改造而成,保持雙向6車道,增設公交專用道,設計車速80km/h;
2.分別于大梅沙、小梅沙、溪湧、土洋、葵湧片區設置雙4車道輔路,分散車輛進出;並在環城西路及外環高速設置2座全互通立交。
總體方案示意圖
1.主輔分離,快慢分行。
通過在鹽壩高速沿線各個片區位置設置主、輔路,分離快速交通和慢速交通。主路保證通過性交通快速通行,輔路加強與沿線片區道路銜接,保證沿線交通快速集散與出入,均衡路網流量。
鹽壩高速大梅沙段規劃效果圖
鹽壩高速-環城西路立交效果圖
2.釋放用地,服務市民。
鹽壩高速取消收費,拆除收費站及相關立交匝道,釋放用地可用于公共交通設施建設,優化交通出行結構。
3.完善綠化,提升景觀。
結合沿線山海資源,完善沿線綠化,提升道路景觀。
景觀改造方案示意圖
僑城東路北延工程
新建僑城東路北延通道,北起龍觀快速-福龍立交,南至濱海大道(預留南延接深圳灣隧道),全長約17.3km,主線雙向6車道,共設置隧道5座,隧道總長15.5km,最長隧道6.9km,位于沙河東路-北環大道間。沿線設置6座互通立交(福龍路、寶鵬通道、沙河東路、南坪快速、北環大道、濱海大道) 。設置4對隧道出入口(大學城、僑香路北、深南大道北),承擔南山、福田西部與龍華方向中長距離的快速交通聯系。
1.路網優化:原特區內外道路網結構更趨完善,南北向通道布局均衡
2.緩解擁堵:僑城東路北延至龍觀快速後,能分流福龍路、南坪快速等道路交通壓力,預計原特區(南山、福田西部)與龍華方向交通出行時間可減少15-25%。
皇崗路快速化改造工程
1.新建地下隧道,分離長短距離交通,提升通行效率。隧道北起原梅觀收費站,南接廣深高速,沿線設置4對進出匝道,全長11.5km,設計速度60km/h,雙向四車道。
2.改造地面節點,提高道路整體通行能力。北環皇崗立交,改造爲全互通立交;皇崗路-筍崗路及皇崗路-紅荔路節點,改造爲菱形立交;皇崗路-振華路節點,改造爲跨線橋,新建振華路跨線橋,地面調整爲右進右出組織。並拓寬部分地面道路。
皇崗路快速化改造工程
區域路網結構更趨完善,中部軸線快速通道基本形成;預計未來皇崗路中心區段擁堵情況可得到較大緩解,高峰期與龍華等方向的通行時間較現狀可減少10-20分鍾。
濱海大道(總部基地段)交通綜合改造工程
借鑒馬德裏M30高速、上海外灘通道、廣州珠江新城臨江大道等國內外先進城市核心區道路下沉改造經驗,對濱海大道(總部基地段)進行局部下沉改造,與總部基地片區道路系統進行立體銜接。
1.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提升通行效率。
濱海大道下沉改造後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下沉隧道立體分層,主線交通不受沿線進出交通幹擾,輔路隧道與總部基地地下道路系統銜接,地下可直達地塊車庫。
2. 提升公共空間品質,市民休閑娛樂更方便。
濱海大道下沉後釋放的地面空間,爲超級總部基地、深圳灣公園連片打造以人爲本、富有活力的世界級濱水公共空間提供了前提,立體空間適度增加配套公共及商業服務設施,與超級總部基地商業設施一起,爲市民提供多層次公共與商業配套服務的選擇。
3.軌道、公交及慢行服務得到改善,緩解停車設施不足問題。
規劃設置軌道-公園的地下通道,軌道站點(紅樹灣站、紅樹灣南站及深灣站)直達深圳灣公園,提升軌道交通對深圳灣公園的交通服務;利用濱海大道下沉騰退空間加密公交站點,大幅提升公交可達性,拓展慢行空間;地下人行通道的便利,促進超總基地地下停車位的錯峰共享,一定程度緩解公園停車設施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