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教育體系中,無論是公立學校、私立學校還是國際學校,都會開設的特色課程就是CCA活動,CCA即Co-Curricular Activities。CCA其實就是豬媽學生時代學校裏開設的課外興趣班。新加坡教育部有嚴格的規定,所有學校必須開設足夠多的CCA課程。
如果說學校的英語、數學等核心課程是爲了保證孩子掌握安身立命的最基本的知識,便于進入更高階層的學習,把握、理解和擁有處理更複雜事務的能力,那麽CCA課程就是爲孩子提供了探索自我、發展自身優勢、展示自我特長以及追求學習和生活激情的機會,塑造出一個獨一無二的富有個性的孩子。
小豬所在的學校,從學前班至12年級,學校一共開設了350多門CCA課程。覆蓋了運動類、音樂美術表演藝術類、創造類、以及學術類等各個方面。
學校每學期開學初會重新注冊CCA,像攝影、電影制作、國際禮儀,高爾夫之類,都是熱門課程,因爲名額有限,家長都會在打開注冊的第一時間去給孩子報名。因爲熱門課程注冊之後不一定能報上名,所以在注冊之時,系統會要求家長在選定的時間選擇兩門CCA,分別爲第一選項作爲首選和第二選項作爲備選,以便在最後統計的時候不會因爲選擇熱門課程的學生較多,而失去在同一天報讀其他CCA課程的機會。
喜歡體育的孩子可能會選攀岩,保齡球,遊泳,劃艇,羽毛球、網球、足球、籃球、曲棍球、跆拳道、柔道、中國武術、合氣道、空手道、劍道、馬來武術、囯際象棋,桌球等。音樂類常見的有合唱團、華樂團、西洋銅管樂團、弦樂團、鋼琴、口琴、手搖鈴、舞台劇、 古筝等;美術類有剪紙、書法、繪畫等;舞蹈則有華族舞蹈、馬來族舞蹈、印度族舞蹈、戲曲、芭蕾、街舞等。喜歡學術的孩子可以選生命科學、電腦技術、模擬聯合國、天文學、無線電之類
其實這裏的課外活動,按照年級來分類或許更加貼切。
例如低年級孩子選擇CCA,比較傾向于選擇創造性、趣味性的活動,諸如折紙、遊戲、聽故事之類。
初中以後會有各個年級都適合參與的類似戲劇、國際象棋、模擬聯合國、樂高機器人等被中學生們津津樂道的CCA課程。
每門CCA課程的任教老師,大多數都是自己學校的老師,有些會專門聘請外校老師執教,例如Python編程。當然,這些就會是收費課程。
小豬最近喜歡上了拍照,于是報了學校的數碼攝影班。
因爲有比較好的硬件支持,學校CCA還開展了3D打印,數字電影制作與欣賞,激光藝術與設計等小衆又前沿的活動。
因爲玩遊戲常被批評的小豬,每當和豬媽談起電競之類的活動就被推進書房去學習,並被斥之不許再談及之後,豬媽便把電子遊戲和電競完全劃上了等號,認爲觸碰所謂的電競是不愛學習的表現。但是小豬班上有位電競主播,竟然將每門課都考出了7,8分的高分,生生甩出平均分幾條街,活脫脫一學術上的榮譽學生外加家長眼中的‘學霸’。沒想到這類課程竟也是學校的常青樹課程。
涉及了電子競技學院、關愛流浪小動物以及其他弱勢群體的俱樂部,極受中學生們的喜愛。
還有可以獲取證書類的CCA課程,例如CPR(心肺複蘇)醫療課程。由于涉及專業類的基礎知識教育,這類課程將會持續整個學年,並且還有包括了筆試和‘臨床實踐’的結業考核,最終達標即可獲取CPR證書。豬媽作爲旁聽家長有幸參加了期末考核的公開課。課前還特意查閱了小豬的幾頁PPT,以便了解基本的內容,生怕聽不懂[憨笑]
小學階段興趣課的重點是參與並且嘗試各類活動,讓孩子慢慢發掘自己感興趣或擅長的項目,初中階段則涉及技能的提升以及拓展和加深興趣的廣度和深度,並且積極參加校隊的各類項目參與比賽,而到了高中階段,則要考慮職業發展的路線,學校會提供各類訓練和比賽的機會,幫助孩子們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