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開放的杭州,從來不缺創業創新。
無論是刷臉支付,還是虛擬試衣,無論是身手矯健的智能機器人,還是改變城市治理模式的“城市大腦”,都閃耀著創業創新的光輝。
而創業創新,離不開一個“人”字。
今天,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位在江幹奔湧逐浪的創客,聽他的創業故事。
在江幹創業7年,江馳的團隊仍只有14人。
但別看團隊小,專注最高端科研技術人才引進的他們,碩果累累——7年來,已先後引入海外項目136個,其中包括2個院士專家團隊、27位省級以上領軍人才和33位非華裔工程師;同時儲備各類人才和項目2200余個。
如今,被譽爲中國發展最大“金礦”的人力資源産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而江馳,自然也遇到了他最好的時代。
架起 一座人力資源服務的橋梁
江馳的公司,名叫“海硅人才”,專門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高科技項目、高水准平台等資源。他們從杭州市産業需求出發,通過深度挖掘企業技術攻關難題和産業短板等信息,與地方政府、海外機構、 本地企業三方共同構築成平台的主體。
“簡單來說,我們就是一座橋梁,鏈接政府、大中企業與海外科研院所、海外人才及項目。”他說。
這不是江馳第一次創業,早在2003年,他就涉足移動互聯網領域。做海外高端人才引進,也是蠻偶然的。“2012年,當時我一個朋友從海外回國,他對國內政策不熟悉,便找到我,看看能否申請相關政策支持。”江馳一想,這可真是一片藍海。
公司就落戶在江幹,一個國家級人力資源産業園——智谷•人才廣場。說起來,與江幹結緣,是在2013年的浙江省(杭州)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上。在江馳眼中,這是一段“一拍即合”的姻緣。
“我們想找一個國際化的孵化平台,可以承載更多機會、更多資源。”江馳說,“而江幹提供的正是這樣一個平台,不僅人才引進的獎勵政策很優厚,還很關注我們的發展,在與上一級政府、海外與區內資源的對接上給予了很多幫助。”
構建 一場人才集聚的雙贏
這是一場人才集聚的雙贏。
2015年至2018年期間,江馳的企業,一共爲江幹區引進創新人才13人,其中1名發達國家院士已認定爲杭州市A類頂尖人才;引進創業項目落戶31個,落地注冊資金近億元。
他口中的“塔尖人才”,就是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無線通信、信道編碼、數字通信、無線傳感網絡和智能電網等領域的世界級權威,曾榮獲中國國家“友誼獎”,受到李克強總理親切接見的——布蘭卡•武切蒂奇教授。
在江馳的積極對接下,布蘭卡教授已經與江幹簽約,在省郵電公司成立布蘭卡院士工作室。“今年3月,我們還幫助教授成功認定了杭州市A類頂尖人才。要知道,全杭州僅有4個A類頂尖人才,現在其中一個就在江幹。”
事實上,整個江幹區,近三分之一的海外高端人才項目都是由海硅人才引進,其中引進的創業項目在“創客天下•杭州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進入決賽項目7個,江幹區錢塘之星大賽總決賽項目3個。
實現 一個服務産業創新的夢想
海外人才“獵頭”公司不計其數,而江馳公司能殺出重圍的訣竅則在于——聚焦。
與眼下大多數人力資源公司針對整個公司的人力資源架構體系不同,“我們只專注于最高端的科研技術人才,因爲科技人才不單解決的是技術問題,還可以幫助企業進行海外延伸。”江馳表示,從創立伊始,公司就設定了該目標,通過聯系海外機構與科研院校等資源引進高端科技人才,“而一般的人力資源公司想向海外延伸的話,還得配備像我們這樣的團隊。”
目前,江馳公司共計服務省內14個縣市區委人才辦,引進了一批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海外高層次人才與高技術項目。除了引進高端人才,海硅人才還爲各縣市區人才管理部門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比如人才課題研究、地方政策調研等。
服務産業創新,爲新形勢下的國際化創新貢獻綿薄之力,更是江馳的“大夢想”。
如今,海硅人才在甯波、紹興等地設有分支機構,今年還啓動了新加坡、硅谷和法蘭克福三地孵化器建設。
創業者說——
“海硅人才,彙聚全球資源,專注于海外高層次人才、高科技項目、高水准平台的引進,立足江幹,面向全省,服務産業創新,爲新形勢下的國際化創新貢獻綿薄之力
海硅人才執行總裁 江馳
#大衆創業 萬衆創新#江幹創客#
陳長林 陳 誠 孟憲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