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廷方家族的地産王國(上)
在莆田海外鄉親中,有一位傳奇人物,他屢辟蹊徑,在充滿風險和機遇的房地産業中搶占先機,造就了新加坡、香港等地的一代“地産大王”,他就是新加坡遠東機構、香港信和集團創辦人黃廷方先生。
黃廷方先生的創業業績有目共睹。他建造的翠灣園、遠東廣場、香園景分別于1999年、2001年、2003年榮獲總部設在巴黎的國際房地産聯合會授予的“世界最佳房地産獎”。在有關雜志評選的世界華商企業龍虎榜中,黃廷方創辦的香港信和置業有限公司、香港尖沙咀置業有限公司、新加坡烏節廣場酒店有限公司,入選國際華商企業五百強。他自己被譽爲新加坡“地産大王”“新加坡首富”等稱號,是一位蜚聲海內外的工商界巨子。
起點:
從“烏節地王”到遠東機構“住持”
上世紀50年代初期,血氣方剛的黃廷方,把目光瞄准了地産業。衆所周知,位于馬六甲海峽最南端、與印尼蘇門答臘島隔峽相望的新加坡,是個彈丸之地。“有土就有財”或者誰手中有地、誰就可以稱“王”。由于黃廷方擁有烏節路的許多地皮,而被稱爲“烏節地王”。
新加坡原屬于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8月5日脫離馬來西亞聯邦,獨立建國。我的廈門大學校友、東南亞的著名經濟學家,集企業家、經濟學家、外交家、文學家于一身的黃望青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書中把新加坡成爲亞洲經濟四小龍之一劃分成三個階段,前者是黃廷方發迹的“地利”,後者是黃廷方發迹的“天時”。從新加坡的國情出發,黃廷方不是出售烏節路地皮,而是在這些地皮上投資興建了烏節路廣場酒店(黃氏家族占六成股權),以適應新加坡作爲港口城市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尤其旅遊業神速發展的需求。爲此,他又投資興建新加坡沃爾頓酒店、Golden-Landmark酒店、B-en Coun酒店。作爲“地産王”“酒店王”的黃廷方,把旗下所有酒店物業整合成“遠東機構”。如果說他所擁有的烏節路地皮是他發迹的起點,那麽遠東機構是他更高的發展起點,或者說遠東機構是集“地産王”“酒店王”于一身的黃廷方在新加坡的大本營。
▲樓高七十八層的商業大廈“中環廣場”,聳立香港灣仔商業區內。
現在,他的二公子黃志達就坐鎮這個大本營。他所做的兩大項目,令人刮目相看:一是新加坡綜合體項目:Collyer Quay海灣綜合體;二是新加坡富麗敦曆史遺址項目:富麗敦酒店、富麗敦海灣酒店、富麗敦號、富麗敦船座、富麗敦海韻樓及紅燈碼頭。
第一個轉折點:
收購楊協成集團
“楊協成”乍看起來像一個人的姓名,其實它是一個從醬油業起家的楊氏家族企業集團。
以新加坡這個城市國家爲發展基地,並以食品工業爲主業的國際化、多元化的楊協成集團,從創始人楊景連數起,到時任的楊協成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楊至耀和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楊至偉,已經是第三代了。
這是一個典型的家族集團。楊氏家族的第二代“天”字輩——楊天恩、楊天賜、楊天求、楊天成、楊天華和第三代“至”字輩,恪守“協力求成”的家訓,從楊協成醬油起家,終成譽滿全球的食品大王。
楊至耀從愛爾蘭學成回國,父親讓他接班。可是新加坡政府卻先後委任他爲新加坡電視局主席、新加坡貿易發展局主席。新加坡的“局”,相當于中國國務院機構中的“部”。人們不免會問:當過新加坡政府“部長”的楊至耀所執掌的家族集團,怎麽可能會落入他人之手呢?說怪也不怪。說“不怪”,首先是因爲收購與反收購、兼並與反兼並是世界的潮流,其次是說明新加坡幾乎不存在“官商勾結”或“官商合一”的腐敗;說“怪”,從反面證明黃廷方在勝似戰場的商場上棋高一籌。說“棋高一籌”也不完全正確,因爲楊協成集團的敗北,是家族內部分裂引起的。黃廷方對楊協成集團是逐步收購其股權的,最後成了最大股東,入主楊協成集團。這就是市場經濟重新洗牌的真實反映。所謂無可奈何花落去。新加坡的股市——獅市,是東南亞最大的股市:收購與反收購都是在股市上進行的,而不是股市下進行的。換句話說,是公開交易,不是幕後交易,這是股市走向成熟的標志。
楊協成集團被黃廷方收購之後,名稱不變,仍然在股市上(即不撤牌下市)。換句話說,黃廷方、黃志祥、黃志達三爺子或黃氏家族,在新加坡擁有遠東機構與楊協成集團兩大集團。因此,早在1994年就以23億美元的身家被香港《資本家》雜志評爲新加坡首富。這就是第一個轉折點——通過收購楊協成集團,才使黃廷方家族成爲新加坡首富。
▲2004年8月,黃廷方在莆田市領導陪同下考察秀嶼港。
第二個轉折點:
挺進香港,創建信和集團
上世紀70年代,以韓國、新加坡、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成爲亞洲經濟四小龍爲標志,海外、境外華人資本呈迅速發展趨勢。一批著名華商風雲際會,躍登“龍門”。他們經曆了一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從單一到多元的量變質變過程,並逐漸越過區域的樊籬,向集團化、多元化、國際化方向發展。此時此刻,黃氏家族形成了“以香港爲核心,東南亞爲基地,向全球發展”的戰略。追昔撫今,不難看到:當年華僑出國,無論從廈門出發,還是從汕頭、廣州出發,香港是必經之地,他們回國,同樣如此。因而,他們從來把香港看成僑居國與祖籍國的中介地、中間站、橋頭堡。
香港商界流行一句話:不熟不做。黃廷方挺進香港,仍然演他的拿手好戲,從房地産業下手。中國內地(大陸)房地産界才開始細分:地産、房産、物業銷售、物業管理;才開始細分:地産商、房地産開發商、房地産建築商、物業銷售商、物業管理商;才開始懂得:住宅房地産、商業房地産、工業房地産、教育房地産、機關房地産。房地産學這門科學,至今也沒有形成,高等教育院校是不設房地産開發這個專業的,也沒有開設房地産開發這門課的,只有建築學、建築專業。毋甯說,這是一大遺憾。但是,在實踐中,從事房地産開發的企業,尤其信和集團逐漸摸透了這一切。
▲2004年8月,黃廷方先生返鄉省親時,小朋友向他獻花。
黃廷方挺進香港房地産界之後,一直活躍于香港土地拍賣會。並曾多次以高價拍得土地。因此,在香港地産界,他一直有“超級大好友”之稱。對于香港的地産界必須把握兩條:一條是在中國收回香港主權之前,香港殖民政府乘機大賣今後不能再賣的土地,即乘機大刮地皮、大撈一把;另一條是1983年、1984年兩年香港因“前途”問題致使有誤解的或缺乏信心的港人“棄地抛物而逃”。不完全看透這兩條的黃廷方,難免吃了大虧,虧損額超過10億港元。
黃廷方是以1972年所創辦的信和集團的名義出現在香港房地産界的。同年7月,信和集團在香港上市,與香港的英資集團和華資集團展開激烈角逐。1981年3月,信和集團的地産部分分析爲信和置地有限公司,並在香港上市。因此,信和置地在香港的一舉一動,都受到股市、同行以及媒體的關注。這就是說,如果信和置地不出奇招或不走險棋或沒有絕招,是很難取勝的。奇招之一是成立信和按揭財務公司。通過銀行搞按揭,是實行負利率的香港司空見慣之事。久而久之,靠銀行做按揭不太靈了。以黃志祥爲董事局主席的信和置業,出了奇招:按揭由自己的財務公司來做。1994年底注資2億港元,成立信和置業財務公司,爲旗下現貨住宅樓盤提供了八成半的按揭。這一招成功了。因此,此後推出的碧湖花園與新峰花園均用此招。
奇招之二,也是最狠的招數:要做就做最棒的、最全的、最新的。“大處或高處著眼,小處或低處著手”。這是一般商家的做法。而目光如炬、財大氣粗的信和置業則一反常態,從高處或大處著眼著手。香港機場、鐵路的東湧站上蓋發展項目,涉資100億至150億港元,不少房地産開發商望而止步,而信和置地卻志在必得。正因爲如此,信和置地後來居上,成爲敢于並能與香港五大房地産開發商爭霸的“地産王”。
黃廷方被譽爲新加坡“地産大王”“新加坡首富”,是一位蜚聲海內外的工商界巨子。他久居海外,但一直眷念著家鄉的一草一木,一直關注著家鄉發展。這種戀祖愛鄉的故土情結,根深蒂固,始終不渝。
來源:莆田僑鄉時報 編輯:陳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