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豐隆集團,是新加坡房地産、酒店投資、乃至銀行與金融服務的標杆企業,其家族是富過三代的“亞洲十大首富”之一,旗下擁有在美國、英國、新加坡及香港上市的10多家上市公司,更值得一提的是,該集團擁有的國際酒店多達100多家,如希爾頓飯店等。
而馬來西亞華人企業中第三大跨國、跨行業集團的馬來西亞豐隆集團,就是從新加坡豐隆集團這裏脫離出來的;研究東南亞華商及華人家族企業治理,豐隆集團是此中一個經典案例。
一卷草席、一條被單、一張半價船票獨身闖南洋
廈門同安蓮花鎮澳溪村口的安樂村塔
廈門市同安區西北部的蓮花鎮,風光秀麗,也是曆代名人輩出的著名僑鄉,在蓮花鎮澳溪村口有一座古塔,塔頂“安樂村”三個字是朱熹手書墨迹影刻的。
前人常用“許滢開疆二千載,朱熹過化八百年”來概述古同安,初出茅廬的朱熹,獲取了人生中第一份工作——宋時的同安主簿;朱熹當年遊覽至澳溪村,說此地是“大旱半收,大亂半憂”的風水寶地,于是書題“安樂村”三字。日後,村民在村口造塔拓字,以保本境世代安樂。而這個“安樂村”,便是稱雄半個東南亞、“亞洲十大首富”之一豐隆郭氏家族的祖地。
蓮花鎮轄區內的棟佐小學、澳溪小學、澳溪中學、棟佐橋、豐隆橋等,均是僑捐工程,除著名的豐隆郭氏家族外,還有新加坡愛國華僑葉怡煎、葉怡宗兄弟,菲律賓華僑葉金強等,亦出自蓮花鎮;該鎮如今仍有大量的華僑華人、歸僑、僑眷。“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家鄉的民俗、宗教、美食、鄉音,像是一股無形的力量,總能讓海外僑胞魂牽夢萦、念念不忘。
廈門同安文廟
豐隆集團創始人郭芳楓,生于1912年,祖籍福建廈門同安區蓮花鎮澳溪村石佛,郭家是一個貧民家庭,9歲時,他就跟隨父母在田園耕種,直到10歲才進入私塾念書。
日本占領台灣後,侵略矛頭直指中國大陸,廈門等沿海地區首當其沖。舉個例子,1900年8月間,日軍制造了火災,並以東本願寺被焚爲借口,公然派兵妄圖占領廈門;後來,海面上的日本軍艦懾于胡裏山炮台克虜伯大炮的威力,不得不撤兵。
爲了躲避禍亂,1928年初,年僅16歲的郭芳楓便決定出外謀生“下南洋”。當年,他花了8塊銀元,買了一張半價船票,身上帶著一卷草席、一條被單,還有父母“出人頭地”叮囑,從廈門登上了英國“大馬鴨家”號輪船,南下新加坡。
郭芳楓後來回憶,當年買半價船票,是他個頭小、不像成年人。到新加坡港口時,因船艙內瘟疫蔓延,整船乘客不准上岸;後來他被載至棋樟山免疫所觀察了二個星期後,終于獲准在新加坡四號碼頭登岸。
豐隆集團創始人郭芳楓
僑是福建的一大優勢,而人文優勢在福建與東盟對接及交流合作上尤爲突出。新加坡福建會館創辦迄今已179年,曆屆會長包括陳嘉庚等人;新加坡人口中約70%是華人,其中有6成來自福建,由于“閩南人”在新加坡一般統稱爲“新加坡福建人”(Hokkien),流行于新加坡的閩南話方言,也被稱爲“福建話”。
廈門與新加坡關系匪淺,新加坡首任民選總統、第五任總統王鼎昌,祖籍廈門同安;總統陳炎慶,祖地是廈門馬垅村。另外,總理李顯龍的母親柯玉芝,祖籍廈門同安。
商界名流中,且不提陳嘉庚先生,單是20年來占據新加坡首富地位的,均是福建人,除黃廷芳家族來自福建莆田外,另外二位首富的祖籍地均是廈門:渣打銀行最大個人股東的邱德拔家族,祖籍來自廈門海滄,而新加坡首富郭令明,即是豐隆集團創始人郭芳楓之子,祖籍廈門同安。
鄉緣優勢,無疑是日後成就郭芳楓成功的一大優勢,不過,當年他獨身一人、赤手空拳到新加坡謀生時,正處于上世紀20年代的經濟大衰退期,困難和艱辛自然是可想而知。
廈門同安蓮花窯市村的《修建棟佐橋序》碑刻
廈門市同安區蓮花鎮窯市村有一座1956年4月建成的鋼筋混凝土簡支梁橋,叫“棟佐橋”,橋頭橋尾各立有兩座塔,系新加坡華僑葉怡煎、葉怡宗兄弟遵祖命而建;另外,同安區棟佐小學,也是葉氏兄弟于1957年回鄉谒祖後捐建的。彼時,愛國華僑葉怡煎出任新加坡公會會長;葉怡煎就是當年郭芳楓到新加坡後的第一個老板。他與郭芳楓同是同安蓮花鎮人,而且還是郭芳楓的堂姐夫。
那時,葉怡煎是新加坡一家五金店老板,郭芳楓也就在堂姐家棲身,在五金店做雜工。當年,葉怡煎的五金店鋪,主要爲馬來亞、泰國、沙巴、印尼及新加坡臨近地區的橡膠園供應五金工具。
肯吃苦,勤學肯幹的郭芳楓,深受堂姐夫葉怡煎的賞識,從雜工開始,一路晉升爲文員、經理,最後被委予總經理重任。
人生不怕風浪 只驚自己沒志氣,閩南人有句俗話“乞食(注:乞丐)嘛會有出頭天”;堂姐夫待他確實也不薄,但郭芳楓一心只想“出人頭地”;蝸居獅城12年之後,郭芳楓辭去五金店總經理職務,另立門戶創業。
這裏也需順帶一筆,郭芳楓在那家五金店積蓄了一定數額資金,包括日後創業的經營經驗時,他的三個兄弟郭芳改、郭芳來、郭芳良也先後遠渡重洋,從老家同安來到新加坡,這無疑增添其自立門戶的群體力量。1941年,郭芳楓及其三兄弟以自己積蓄的7000元作爲資本,創辦了豐隆公司,開始經營五金、輪船用具、漆料等貿易業務,即豐隆集團的開端。
豐隆郭氏四兄弟的進擊:從地産大王到酒店大王
新加坡天福宮,亦爲福建會館的前身
有關于豐隆郭氏四兄弟“分家”傳承案例,將另文闡述,本文集中說一下當年豐隆郭氏四個兄弟從同安老家會聚新加坡後,與其他許多到南洋謀生的第一代華僑一樣,如何從小本經營起步,逐步發展成爲一個大企業家。
這裏也順帶提一下,馬來西亞豐隆與新加坡豐隆原本是一家,上世紀70年代新、馬資本、股票市場分家後,兩大集團的占有關系、行政管理親屬關系實際上便分開了,但仍屬于郭氏兄弟家族,日後,他們在向外擴大版圖中,也難免會有交集,或者彼此會協力相助,“本是同根生”,和融是一家呀!
作爲移民,豐隆郭氏四兄弟在異域特殊的環境下開疆拓土,事實上是在主流社會的縫隙中努力尋求自身的發展空間;受利益驅動,其家族企業早期創業時,只能采用一種不透明但卻能高效運作的企業經營方式,即“家族化經營”。
管理學大師、美國克萊蒙特研究生大學教授 彼得·德魯克
今天,一些家族上市公司諱忌別人提及其“家族化管理”,在此,“正本清源”一下:中國海外華商的成功引起了很多西方學者的濃厚興趣,尤其是在管理方式上。全球管理理論學家先驅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被尊爲“現代管理學之父”,他曾如此斷言:海外華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企業家,一種大企業管理的新形式隨著華人經濟力量的崛起而産生。
著名未來學家奈斯比特,他有個中文名叫“淩涯橋”,亦對華商經營方式推崇備至。奈斯比特認爲,華人企業沒有必要借鑒西方模式!在他看來,當東方的管理方式頗見成效時,何必效仿西方?!海外華商的家族式經營,曾是傳統社會的産物,能延續至今,且在現代經濟體系中仍取得非凡的成功,自然有其突出的優勢及存在理由。
1941年,郭芳楓在新加坡美芝路創建“豐隆”時,其實僅是一間規模很小的店鋪,且與堂姐夫那間商戶經營範圍相差不多,經營五金、輪船用具、漆料等貿易業務;而創業的起步資金是他12年打工時積攢的數萬元中的一部分,七千元新加坡幣。
郭芳楓之長子、新加坡首富郭令明
取名“豐隆”,是郭芳楓的個人創意,大致是“豐盛隆厚”之意。日後,他個人自傳《我與豐隆》中闡述了一番深刻寓意:“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豐;泰山不辭土壤,故能就其隆。”古文中並無此句,不過,與《史記·李斯列傳》中的“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一句,倒也很相似。
郭芳楓的長子、日後成爲新加坡首富、現任新加坡豐隆集團主席的二代掌門人郭令明,生于創辦豐隆的第二年,他算是一個與豐隆一起成長的家族成員。
豐隆創辦之初,是家族式經營模式,創始人郭芳楓和他的三個兄弟組成創業“兄弟連”。在異國他鄉,且在一個動蕩不甯的外部環境,更能同舟共濟、合力同心的肯定是家族成員;另外,很多宗族成員、老鄉也會成爲企業雇員,血緣、族緣、地緣加上人緣(人脈關系)四大力量凝聚在一起,成爲打造豐隆基業強大的力量源泉。
新加坡的南洋騎樓建築
漫步廈門最繁華的中山路,你會發現,其南洋特色的騎樓建築在新加坡不少街道至今仍保留下來。閩南人把這種極具南洋風味的中西合璧老建築,叫“五腳基”。新加坡不少開埠初期的曆史老街區,如廈門街、牛車水文達街等,處處可見這種百年老建築,且多是二戰前建的古屋。
豐隆郭氏四兄弟的發家曆史,並不複雜,卻有個大的國際背景。二戰後初期,由于歐、美、日等國大力發展航運業,大量船只途徑新加坡,讓新加坡成爲亞太地區最重要的港口之一;靠埠中轉或者補給時,需要大量的用品和設備。而郭氏兄弟在新加坡和鄰近地區大量廉價收購五金、建材、輪船用品,然後再出售予那些來來往往的船只。也就短短幾年,郭芳楓兄弟已積累起相當數量的資本。
房地産業,如今仍是豐隆集團的主要版圖,也擁有“地産大王”之聲譽,是新加坡規模最大的私人公司。“土能生白玉,地可出黃金”,這是閩南一帶土地公廟裏常見的對聯之一,郭芳楓也堅信土地能生金發大財。
1976年落成的45層豐隆大廈
郭芳楓傾力打造的豐隆集團第一座地標建築,是落成于1976年、樓高45層、位于新加坡核心商業區的豐隆大廈,這也是當年新加坡商業中心區最高的建築之一。
有人說,郭芳楓涉足房地産最早起于1943年,當年8月他以49000元英幣買下了新加坡巴克裏路7號的一幢房産。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頗爲牽強,理由是當年郭芳楓投資這筆資産,僅算是置業。第一代華人“下南洋”,攢錢無非二個用途:一是置業,二是置地,買橡膠園等;豐隆郭氏兄弟提身地産業主要是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的,比如1954年豐隆于新加坡菲立士大街興建的一座7層大樓。
地産開發同時,郭芳楓當年另一個“生財之道”就是買店鋪,1968創設的“豐隆實業”成立之後,短短幾年內,就一舉收購了近50間的店鋪。
豐隆銀行
地産開發,若沒有背後強大的金融支持,也很難伸展自如。郭芳楓是一個很有商業眼光的商業巨子,早于“豐隆實業”之前,從1966年起,他就組建“豐隆銀行”,日後,“豐隆金融”分別在新加坡、大馬兩地上市,如今,豐隆金融是新加坡的五大金融機構之一。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豐隆集團已成爲新加坡最大的私人財團,“地産大王”與“金融大亨”並駕齊驅。
豐隆創始人郭芳楓,于1995年逝世,這位新加坡名列前茅的巨富、新加坡華人社會中典型白手起家的商業巨子,叱咤商業風雲50余載,其家族及豐隆郭氏三兄弟家族的商業影響力,可說是稱雄半個東南亞。當年,香港的《遠東經濟評論》曾把豐隆集團創辦人郭芳楓列入“亞洲十大首富”榜單。
郭芳楓去世後,時年54歲的長子郭令明成爲新加坡豐隆的二代掌門人。“一代勝過一代、一代更比一代強”,在他領導下,豐隆集團不僅成爲亞洲最大的華商財團之一,而且還把“酒店大王”當成一個夢。1993年,在郭芳楓尚在世時,郭令明一舉新西蘭20家酒店、倫敦告羅士大酒店、香港日航大酒店、吉隆坡麗晶大酒店等收編旗下,成爲掌門人後,郭令明“買買買”步伐加速,1999年耗費近50億巨資,把28家美國富豪酒店收入囊中,並加速進入中國投資。
郭令明曾以個人身家登頂新加坡首富,其並購的經典案例很多,比如收購首爾的希爾頓飯店,不過也有不如意的,比如控股“新飛冰箱”等。
財富從來不是無源之水,豐隆郭氏家族的成長曆史,是東南亞華商史一個生動案例,也是一部華人“下南洋”曆史中一段縮影;研究其成功之道,必須從其緊密相關的曆史傳統、文化背景、經濟條件及海外背景等諸多因素來考慮。
注:本文來自一波說,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