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東方IC)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高歌 李靜 沈怡然 截至2021年底,47個亞洲國家中已有25個做出了碳中和承諾。亞洲最大的7個經濟體中,日本和韓國已將實現碳中和的時間目標定爲2050年,土耳其爲2053年,中國、印度尼西亞、沙特阿拉伯爲2060年,印度爲2070年。
亞洲國家在氣候行動中做了什麽?綠色轉型的主要驅動力是什麽?在執行過程中又需要怎樣的政策指引?
4月20日博鳌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發布《可持續發展的亞洲與世界—綠色轉型亞洲在行動》旗艦報告(下稱,“報告”),嘗試給上述問題一些備選項。
根據《報告》,綠色轉型的成功依賴于一整套“全方位綠色治理體系”,即政府和准政府機構爲實現碳中和目標建立整套計劃、措施和組織架構,可分爲機構設置,碳中和戰略、規劃及政策以及市場基礎設施建設三部分。
縱觀亞洲國家的經驗,中國、韓國、尼泊爾、新加坡和泰國,已經成立了“高級別領導小組”或委員會,監督國家淨零排放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在新加坡和日本等一些國家,通過牽頭部委與其他職能部委協作,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協作實現淨零排放的方式是一大特點。非政府組織積極參與,如專業的咨詢和研究機構,在韓國和日本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戰略和政策方面,許多亞洲國家已經明確短期、中期和長期的去碳化目標,制定了相應的路線圖,並采取全面的氣候減緩和氣候適應政策,推出一整套産業、財政、金融政策,運用激勵和抑制措施。
《報告》撰寫者在這場發布會上表示,許多亞洲國家在發展中促進綠色轉型,在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的任務仍然非常艱巨,亞洲國家實現碳中和與綠色轉型,需要和平安定的國際環境,需要穩定的産業鏈、供應鏈作爲保障,需要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氣候援助資金可以加快的補齊落地,需要得到更多的綠色技術支持與資金的投入。
疫情之下,盡管很多亞洲經濟體將資金更多向保民生、保生産的領域傾斜,綠色基礎設施投資稍顯不足,但綠色金融的勢頭仍然強勁。《報告》顯示根據氣候政策倡議(CPI)的最新估計,2020年,亞洲的氣候融資占全球總額的50%左右,西歐爲17%,美國和加拿大爲13%。亞太地區的綠色債券發行量排全球第二,占2021全球發行總量的22.6%,而歐洲占比爲46.8%,北美爲21.6%。在亞洲發行的綠色債券中,39%以人民幣計價,29%以美元計價,9.5%以歐元計價,6.5%以日元計價。不過亞洲低收入國家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比如金融市場欠發達、技術能力欠缺、以及缺少可支持綠色與可持續金融發展的宏觀環境。
綠色技術除自身具備的作用外,也能在更大程度上彌補融資的不足,吸引私營部門參與其中,而爲保持吸引力則必須有良好的監管框架、激勵的措施。
基于上述實踐,《報告》爲亞洲綠色轉型行動提出9項建議:
1. 建立綠色增長模式,以重建更好未來。亞洲各國政府迫切需要建立保證環境可持續和社會包容的新增長模式,爲增強氣變適應和減少氣變影響而推進綠色投資,創造綠色就業機會。
2. 制定更具雄心的2030 國家自主貢獻以及時間表和路線圖。亞洲各國需要詳實的路線圖、行動計劃和資金支持,使2030 國家自主貢獻目標與其碳中和目標保持一致。
3. 形成全面的綠色治理。建立“全方位綠色治理體系”,包括機構設置、計劃與政策以及市場基礎設施。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獎勵先行者。強化溝通、提升政策透明度,幫助整個社會更好地理解碳中和路徑。參與氣候信息披露、綠色金融分類等全球標准制定,爲私營部門對綠色産業進行投資創造良好環境。
4. 逐步減少煤炭使用。爲加快碳中和進程,減少未來資産擱淺風險,在不向海外燃煤電廠提供資金的同時,亞洲國家需在國內逐步淘汰燃煤電廠。但是,這不等同于“削減産量”或“完全零排放”。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形勢下,需要在減排與能源安全、供應鏈安全、食品安全和保證人們正常生活之間取得平衡。
5. 擴大可再生能源規模和交通電氣化。太陽能電池板、風能和風力渦輪機的生産,以及交通部門的電氣化將爲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機會。推動亞洲成爲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産地和市場。
6. 形成碳定價。鼓勵亞洲國家使用碳稅和碳價格等顯性碳定價,內化汙染活動的外部成本。碳定價還應與一攬子政策措施相匹配,解決由此産生的分配和社會影響問題。在考慮本地區碳定價政策連通性的同時,亞洲經濟體需要爲歐盟和其他先進經濟體設立跨境碳稅(CBAM)做好准備。
7. 發展綠色金融。亞洲各國政府需采取有利政策,包括綠色分類體系、綠色債券框架和與TCFD 相一致的披露要求,進一步促進綠色債券和綠色債券市場的發展。同時,可持續債券和氣候債券需要提供溢價以激勵債券發行並培育市場。轉型融資是棕色項目綠色化的重要手段。
8. 加大氣候融資和綠色技術轉移。亞洲發展中國家迫切需要資金和技術支持,尤其是氣候適應資金,以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同時,技術轉移和援助可以爲許多亞洲經濟體建立綠色産業和增強氣候韌性奠定基礎。亞洲區內還可以考慮建立相應的區域性安排,來支持尚未商業化的綠色技術試驗以及未來推廣。
9. 加入國際氣候變化倡議和平台。鑒于一些全球性國際氣候倡議和平台對綠色標准和披露要求有很高的門檻,可鼓勵亞洲企業參與那些分享實踐經驗和討論不同國家關切的國際平台和倡議,包括聯合國框架下負責任投資原則(PRI)和國際金融公司支持建立的新興市場金融監管機構和銀行協會組成的可持續銀行網絡(SBN)等。可以在這些平台和其他全球倡議之間建立緊密聯系,以使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做出的淨零承諾與全球雄心保持一致。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經濟觀察報,訪問yuanben.io查詢【14UI1W54】獲取授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