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行業中,一家叫“宜芝多”的台灣品牌,在上海經營20多年,遍布上海70%的地鐵站台內,是很多上海人對于面包的童年記憶。
圖片來源于網絡
就在2021年的6月15日,宜芝多宣布停産,上海多家門店停止營業,一夜之間關停了70多家門店。至今還拖欠員工800萬工資,還有2000萬消費卡未能給消費者兌換。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不禁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作爲曾經和85度c、克莉絲汀並肩的老牌面包店,爲什麽會一夜之間倒閉?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揭開這背後的真相。
一、烘焙行業的現狀
據艾媒數據顯示,中國烘焙行業市場的高增速時期是在2015年至2019,當時增速均超過9%。而2020年因爲疫情的影響,市場規模下降200億左右,2021年開始又呈現反彈趨勢,未來5年的增速均保持在7%左右。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艾媒數據
從圖中數據可以看出,當前中國的烘焙行業已經過了快速增長的成長期,已經來到了市場的成熟期,成熟期的最大特點就是“存量競爭”。”存量競爭“又能叫“零和博弈”,即市場上的蛋糕都瓜分完了之後,接下來就是搶大家手裏的蛋糕,當你搶到的蛋糕多一點就意味著別人手裏蛋糕少一點。
反觀當下烘焙市場上現存的品牌,都是20年以上的老品牌,比如:元祖GANSO、好利來Holiland、味多美、面包新語、巴黎貝甜、85度C、21cake、克莉絲汀Christine等等。
所以,能在存量市場上存活下來的一定是産品過硬,同時還能構建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感。否則就跟宜芝多的下場一樣,倒閉。
二、宜芝多倒閉的背後
時間回溯到1992年,宜芝多的創始人蔡秉融帶著要將烘焙美食文化發揚光大的使命,從台灣來到上海。經曆了幾年的摸爬滾打,1999年蔡秉融在上海創立自己的烘焙品牌“宜芝多”。
圖片來源于網絡
宜芝多主打日式烘焙,當時上海以日式爲主的烘焙店幾乎寥寥無幾,大部分烘焙店主要是中式或者西式爲主。
圖片來源于網絡
而當時的蔡秉融也正是因爲在切入了烘焙行業的另一個細分領域——日式烘焙,打了信息差,才有了後來宜芝多在上海的不斷擴張,短時間內開了100多家店鋪,在當時的衆多面包店中脫穎而出。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上海的面包店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中式、西式、日式、包括韓國的巴黎貝甜、新加坡的面包新語都把店鋪開到了上海,共同搶奪烘焙市場的大蛋糕。競爭激烈的市場也讓宜芝多的優勢逐漸被淹沒,成爲後面倒閉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直接原因在于,疫情之後的實體遭遇重創,宜芝多也未能幸免成爲時代洪流中的滄海一粟。
疫情直接導致了客流量的下降,産品堆積賣不出去,公司現金流斷裂。包括蔡秉融在接受采訪中也表示,在2020年就因爲疫情的原因,公司現金流就已經出現問題,迎來第一波關店潮。
圖片來源于網絡
除了外部因素,宜芝多自身也存在很多問題:
1、只做單一烘焙,沒有轉型
現在市場上做得好的烘焙店,有哪家是老老實實只做烘焙?大部分都在轉型做烘焙+,奈雪的烘焙+奶茶、星巴克的烘焙+咖啡精品店。看出來了嗎,現在賣的不僅僅是産品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當你和小姐妹出去喝下午茶的時候,只吃面包嗎?不得點個喝的?
所以,看清楚現在的市場的底層邏輯,伺機而動才能彎道超車。
2、開拓線上渠道
疫情期間最火的是什麽?當然是電商和直播。你試想一下,我都能在直播間裏買車買房了,但我買不了宜芝多的蛋糕,我還必須要跑到線下實體店去買,這樣的營銷策略真的非常落後。
疫情後我們發現,大家的購物習慣已經慢慢從線下跑到線上了,這時候開拓線上渠道就變得非常重要。雖然宜芝多有自己的線上店鋪,但線上營銷還不夠,不足以讓消費者看見。
3、消費者的需求變了
根據有贊的數據顯示,烘焙門店的消費核心群體是25-35歲的女性人群。80、90是現階段的消費主力,年齡呈年輕化趨勢。
可見,烘焙行業的主要消費群體是25-35歲的女性人群,但是隨著這幾年女性“健康”意識的提高,對于面包的要求不僅僅是好吃,還要健康、低糖、低脂。以至于現在市場上有很多主打低糖低脂的面包手作坊如春筍般湧現。而對于傳統面包店來說,因爲對市場的嗅覺不靈敏導致消費者流失。
三、總結
通過宜芝多的興衰史我們會發現,成功和失敗往往是相對的,沒有永遠的成功也沒有永遠的失敗,只有在商業的洪流中不斷調整自己的航向,感知環境的危與機,最終才能乘風破浪,直挂雲帆濟滄海。
喜歡就點個關注吧
持續分享有價值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