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正在走路,突然有人在你前面“啪”地吐了口痰,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糟糕?當你發現人行道上有時布滿痰迹簡直無法下腳,你是否會心中充滿反感、怨恨甚至惱怒?不知道別人反應如何,反正我會。
記得前幾年我們小區西邊有個很大的早市場,每天早上賣菜買菜的熙熙攘攘,人頭攢動,只管往前走倒也沒啥,但如果留意往腳下一看,你就不敢再邁步了,到處是一片片、一點點的痰迹,不出一米遠,保准就有“地雷”。爲了避免看到這種惡心的場景,我就只好不往中間走,在邊上隨便買點趕緊撤離。
在我們小區,按說居住的人都是有一定級別的人士,可仍不時有隨地吐痰者。尤其是每天晚上,人們散步鍛煉身體時往往不注意腳下,可總有那麽兩位,天天隨地亂吐,而且走一圈800米長的路程,要吐痰10多次,也不知他們怎麽有那麽的痰要吐,真是讓人無語。碰到這種情景,我也只好把他們往好裏想:也許人家是有咽炎症呢?也許人家吐的只是口水不是痰呢。
就在前不久的一天中午,我想趁人少,想在某機關大院操場的塑膠跑道上走一走,乍一看深紅的跑道,綠色的草坪,相襯在一起,非常漂亮,心情也爽朗,可沒走幾步,一低頭就看到好幾口痰,再往前、往左右跑道看,全有“釘子”,讓你不敢目視前方大膽地邁步。我索性順著一條跑道數,不到600米的距離,居然有36處痰迹,有的已經被凍得發白,有的仍然水汪汪的。看到這種場面,我還能有什麽心情鍛煉呢?我想,不光是我,任何一個正常講衛生的人,只要留意腳下,都會有相同的感受,只是多數人沒有關注腳下而只顧看眼前罷了。
令人擔憂並感到沮喪甚至悲哀的是,有的人,尤其是吐痰的當事人,卻認爲“隨地吐痰”不算什麽,覺得有痰就得吐,不吐不快,一吐爲快。可他們也不想想,自己隨地吐痰,會給別人的健康及心理帶來多大的創傷與損害?又給社會文明帶來多大的影響與破壞?
“隨地吐痰”還沒有引起大多數人的強烈反對,沒有像對待“新冠病毒”一樣人人防備、人人警覺、人人制止。雖然隨地吐痰對社會的公共健康影響沒有像“新冠病毒”疫情那樣嚴重,但也是萬萬不能輕視、不能聽之任之的。
痰是人體內排出的吸道分泌物,一般都含大量的細菌或者病毒。呼吸道傳染病,如流行性感冒、肺結核、氣管炎、肺炎、麻疹、百日咳及白喉等的病原體,均通過痰液進行傳播,危害性很大。肺結核病主要通過空氣傳染,尤其是排菌的患者,咳嗽時,噴出的飛沫帶有結核菌,從而傳染給健康人;結核患者吐出的痰,痰中的結核菌附著在塵埃上,痰幹燥後隨風飛揚,會引起結核病的傳播。有人將公共場所的痰迹進行化驗檢查,發現有4%~6%的痰中帶有結核菌。在開放性肺結核患者每毫升痰中,可查到約10個以上的結核菌,足見其細菌含量相當可觀。由此可見,隨地吐痰,害人也不利己。
隨地吐痰,既是不健康行爲,更是不文明行爲,往往會嚴重影響和損害自己甚至國家民族的形象。1896年8月,74歲的李鴻章訪問美國,在參觀完華盛頓國立圖書館出門時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圖書館值班工作人員看到,並立馬上前將他攔住,讓他擦去剛吐出來的痰並開出罰款。此事一時成爲西方媒體上的“笑談”,嚴重影響了中國當時在西方人心中的形象。
對隨地吐痰現象,必須引起國人的高度重視,必須重典處罰。我們看到,目前國內多個省市已經出台了一些處罰規定。如早在2003年上海市就對隨地吐痰的處罰從50元提高到了200元;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通過關于修改《北京市市容環境衛生條例》的決定,並自2020年6月1日起,提高對隨地吐痰、便溺、亂倒垃圾等行爲的處罰額度,可處50元罰款,情節嚴重的處200元罰款;山東省濟南市2007年5月1日頒布的《城市環境衛生管理條例》規定,隨地吐痰由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實施處罰……這些規定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隨地吐痰行爲,但是由于處罰力度過小,威懾力不夠大,再加上執法不到位,使制止隨地吐痰行爲的法規流于形式,亂吐痰、隨地吐痰,常常處于無人管理、無人制止的狀態。
縱觀國外經驗,制止隨地吐痰行爲,培養人們文明習慣,在教育提醒不起作用的情況下,必須使用重典,嚴管嚴罰。據報道,新加坡就是通過嚴格法規對隨地吐痰行爲進行制止的,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在新加坡隨地吐痰,第一口將處以1000新元的罰款,第二口則將罰款2000新元。如果屢教不改,還會受到更加嚴厲處罰。這種做法,非常值得我國借鑒。相比新加坡的經驗,我們的努力還遠遠不夠,法規也還顯得軟弱。
爲了國人的健康,爲了民族的形象,讓我們都能對隨地吐痰重視起來,勇對亂吐痰者說不。我想,制止隨地吐痰,應當被上升爲一種“全民族行動”或者“國家工程”,上升爲一種軟實力建設。什麽時候我們的國土上沒有隨地吐痰現象了,什麽時候才可以說我們的文明又登上了一個新台階。過去有隨地吐痰習慣的人士,也應切實認識到其危害性,自覺改變陋習,切不可再抱有“無所謂”的想法了。
☆作者簡介:彭化義,筆名詩情畫意,山東鄄城人,軍隊媒體人,退休海軍大校。
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
編輯:易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