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其實在一百多年前就被提出了,也就是國王拉瑪五世在位時期,在他的英明領導下,泰國積極效仿西方推行改革,使泰國成爲東南亞唯一一個沒有被殖民的國家。不過可惜受限于當時的國力和技術,拉瑪五世最終還是沒有能力開通克拉運河。
關于克拉地峽運河,泰國本國其實已經不怎麽關心了,反而中國網民對此興趣很多,紙上談兵的我們覺得只要這一條運河開建,那麽泰國將會成爲取代新加坡成爲東南亞新的交通樞紐!
因爲明眼人都看的出來,克拉地峽的開通,能有效的縮短印度洋到太平洋的距離,對于中國、日本和韓國等依賴中東地區石油國家來說,這樣極大的節約了運輸成本,對國家是有重大經濟利益。對于泰國來說,他們可以像埃及靠著蘇伊士運河航道發財一樣,每年也可以爲他們帶來巨額收益。
這樣一項對地區所有國家都有巨大收益的工程,爲什麽泰國在構想了一百多後還是不主動開鑿呢?是不是腦子出問題了?
其實不然,泰國是出了名的左右逢源,不然也不可能在英法兩個列強的夾攻下依舊保持獨立,除了開鑿運河本身耗費巨大,它還有著其他的考量。
首先就是泰國本身的問題,泰國領土狹長,最北端與最南端之間的直線距離達1600公裏,南北交流極其不便,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南北分裂。
泰國主體民族是泰人,占全國人口的75%,還有少量的華人、馬來人和高棉人。其中,馬來人一直是泰國的心頭之患,他們聚居在泰國最南端地區,信奉伊斯蘭教,大多數人不會講泰語,對泰國沒有歸屬感,與泰人格格不入,從文化劃分上更靠近于馬來西亞。
泰國南部遠離曼谷,長期以來都是分裂主義最猖獗的地區。泰國政府擔心,一旦開通克拉運河,將大大加劇南北分裂趨勢,對國家統一是極爲不利的。
還有就是外部的問題,一旦開通了運河,那就不得不跟新加坡搶生意,然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麻煩,埃及跟巴拿馬國內都有運河,可是都不是本國開辟的,當然運營權也不在自己手裏,後來收回來了那也是很多年以後的事情。泰國如果願意,那中日韓三家都會搶著過來提供資金跟技術支持,運河開通未必是難事。這樣就徹底的得罪了新加坡,然後把這趟渾水全部灌到自己身上,屆時太過會成爲輿論的中心,不論是中日韓,還是美國都會插手進來,我想泰國也不想跟朝鮮一樣,隔三差五也來一個“六方會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