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藝文 | 李真·抗戰歌曲
《松花江上》
文/圖 郭明木
廈門大學博士、大馬韓江學院名譽院長、馬來西亞著名評論家謝詩堅曾這樣評價李真:用現代人的說法,李真是唱片明星。可憐她因早逝而鮮少被人提及。
關于李真
李真(1921-1950年),福建人,生于1921年,又名李紅杏,李素端。1937年蘆溝橋事變後,李真從福建來到新加坡,與父母弟妹團聚,入讀南洋女中高中部。
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學 葛月贊 《新加坡圖片史1819—2000年》2000年版
李真原本生活在新加坡一個富裕的家庭,父親是商人,母親是醫生,有汽車和洋房,生活溫暖和舒適,是這樣的一位“千金小姐”。1938年,17歲的李真秘密地加入了馬共。1941年底日寇進犯北馬,槟城淪陷前,李真隨一批幹部撤退到新加坡受訓。抗日戰爭結束後,她仍然繼續參加艱苦的反殖民地的革命工作,但在那個烽火的年代,堅持著她的理想和信念。1948年英國頒布緊急狀態前タ,李真撤往中馬,並進入彭亨地區從事遊擊戰。1950年,李真在彭亨山區革命根據地時,不幸被英軍包圍而犧牲。年僅29歲。
新加坡銅鑼合唱團
1937年11月上海淪陷後,曾經出版發行不少抗戰歌曲唱片的上海百代公司受到日本當局嚴厲的檢查和阻撓,停滯出版了有關宣傳抗日歌曲唱片。
1939年5月,著名中國作曲家任光(1900-1941年)來到新加坡,爲在英商電氣音樂實業有限公司的哥倫比亞留聲機公司灌制中國抗日唱片(注1),先後發起組織“星洲合唱團”和“銅鑼合唱團”,並由當地僑民向新加坡當局申請注冊。兩團的前身是1937年底新、馬華僑組織的新加坡華僑抗日流動宣傳隊,其成員大都爲學生及各階層的愛國青年。其中取名“銅鑼合唱團”,意在“讓歌聲像銅鑼一樣宏亮、一樣有號召力,把民衆召喚起來,抵抗日寇的侵略,掀起抗日救亡運動”(注2)。
銅鑼合唱團自成立起每星期一、三、五固定進行練唱,並不斷得到從中國大陸赴新加坡的音樂家的指導和幫助。其演唱的歌曲都是由任光提供的。他們開始在學校、工廠演出。李真是銅鑼合唱團的女高音的台柱,名氣響亮。因其歌聲美妙參與了十幾首歌曲唱片的灌制。
銅鑼合唱團 任光 三排左二(圖片來自網絡)
當年新加坡是英國殖民地,英國東印度公司所在地,是英國在遠東轉口貿易的重要商埠。這裏的留聲機唱片貿易十分發達,除了有英國哥倫比亞留聲機公司外,還有德國多家留聲唱片公司也入駐這裏,在這裏收音和灌錄華語唱片。而在英國哥倫比亞留聲機公司的駐地就有:歌林西樂隊、和聲西樂隊、百代西樂隊和華人音樂隊。
根據當時的一份歌林唱片目錄,英國哥倫比亞留聲機公司以歌林品牌,出版發行由“任光監制”,銅鑼合唱團和星洲合唱團演唱的抗戰歌曲唱片,計有25張(唱片編號:32000—32024,詳見附表),唱片形制爲直徑10英寸,78轉/每分鍾。唱片片心貼紙最外一圈注有“This patent copyright record must not be publicly without licence”,(百代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可翻版)注4。爲規避英國殖民者的檢查,唱片均冠名“新中國歌聲”。
作者收藏 1939年版
新中國歌聲《松花江上》(流亡三部曲)由銅鑼合唱團李真女士演唱,歌林西樂隊伴奏,任光先生指揮,任光監制,編號:32012。
李真演唱的還有《保家鄉》(和李英合唱,編號:32013)《長城謠》(獨唱,編號:32011)以及一些合唱歌曲等。
“銅鑼”的抗日歌聲也隨著新加坡廣播電台和留聲機唱片的發行傳遍了東南亞各地。聲譽一時震撼獅城,並得到了擴大,青年工人、店員的紛紛加入,使銅鑼合唱團進人了鼎盛時期,和許多進步社團一樣,爲宣傳祖國抗戰的決心和力量,鼓動僑胞和當地民衆對中國抗戰的覺悟和支持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1940年4月,任光回國後,銅鑼合唱團由原來協助任光主持的一位同志帶領。此後的活動陸續進行十余年。
關于《松花江上》
《松花江上》這首歌曲是1936年張寒晖在西安目睹東北軍和東北人民流亡慘狀而創作的一首抗日歌曲。最初是由張寒晖在西安二中學生中教唱。當時正值紀念“一二·九”學生運動一周年,西安二中的同學們在遊行隊伍中唱起了這首歌,立即震動了西安古城。隨後由東北軍政治部宣傳隊印成卡片分發到各軍各師,又經中共地下黨轉給北平學聯歌詠隊。就這樣,悲憤激越的《松花江上》迅速傳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民衆以至中國人民的悲憤情懷,被譽爲《流亡三部曲》之一,風靡中華大地。
或許是當時在印制這首歌曲卡片時沒有注明作者。于是在1950年,西北文代會期間,爲紀念張寒晖同志,大會籌備處把這個油印本正式鉛印出版。直到此時,人們才知道了《松花江上》等歌曲的作者就是張寒晖。張寒晖除了留下《松花江上》《軍民大生産》這些名曲外,還創作了《遊擊樂》《當兵去》等70多首抗戰歌曲。
1941年8月,張寒晖因積極組織救亡宣傳活動被國民黨監視和迫害,他來到了陝甘甯根據地。1942年初又來到延安,被任命爲邊區文協秘書長兼組織部長。由于長期過度勞累,積勞成疾,張寒晖同志1946年3月11日在延安病逝,年僅44歲。
後記
1940年4月4日,任光自新加坡取道昆明、貴陽回國,抵達重慶後,重返中國電影制片廠從事電影音樂的創作。
7月中旬,經中共中央周恩來批准,任光加入新四軍(軍長:葉挺),分配在戰地文化服務處負責音樂工作。冬季,創作《新四軍東進曲》。1941年1月6日,皖南事變爆發,13日拂曉,部隊在安徽泾縣雲嶺中村向北轉移時,遭受包圍襲擊,任光不幸被流彈擊中犧牲,年僅41歲。
值得一提的是,1938年12月,在愛國僑領陳嘉庚的支持下,由夏之秋率領的武漢合唱團赴馬來亞、新加坡等國義演爲抗日募捐。1940年12月4日,武漢合唱團在香港娛樂戲院作離港前最後演出,節目包括獨唱、四重唱歌曲、戲劇等。同場演出的還有成立不久的香港華南管弦樂團,以及由林聲翕指揮,他的夫人、女高音辛瑞芳獨唱《松花江上》(注3)。
林聲翕(1914~1991),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指揮家。廣東新會人。1936年,林聲翕應聘赴香港哥倫比亞唱片公司,擔任作曲和編曲工作,並主持灌制唱片。抗戰時期,寫下了不少愛國歌曲。于1940年創建香港華南管弦樂團。
一九四〇年四月二十二日 《大公報》第二版
林聲翕改編(佚名作詞)、指揮,辛瑞芳獨唱《松花江上》,和聲管弦樂隊伴奏,這首歌曲後來也由香港和聲有限公司組織錄音,英國哥倫比亞公司出版發行(唱片編號:49844)。
2015年8月26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了“我最喜愛的十大抗戰歌曲”網絡投票結果,《松花江上》是入選的10首歌曲之一。
本文中有關李真的出處大都來自謝詩堅博士的“千金小姐唱片紅星李真的故事一李明、陳田、李真”一文,文中介紹李真是福建南下新加坡。筆者試圖進一步查找李真祖籍地和更多的資料,曾委托當地僑史專家和漳州籍駐新加坡文史愛好者幫忙,而未果,有點遺憾,也是本文的不足之處。
在一個夏日的夜晚,我翻閱著這張老式78轉黑膠唱片,忍不住把她放入手搖留聲機,隨著唱盤的旋轉,從鋼針上滑出的歌聲仿佛把我帶進八十多年前的時空:番爿—新加坡,千金小姐唱片紅星李真的身影,緩緩走來,伴隨著“松花江上”那深沉哀怨,音調悠長的悲歌,一時間在書房萦繞,敘述著悲苦情景,讓人肅然敬畏。
注1:1930年英國哥倫比亞留聲機公司收購了法商東方百代公司。1931年英國留聲機公司(HMV)在兼並了英國哥倫比亞留聲機公司之後,組成英國電氣音樂實業有限音公司(Electric Music Industries Ltd.簡稱EMI)。當地人習慣稱百代公司。
注2:僑史資料,1987年第二期 揚成忠《新加坡銅鑼合唱團的成立經過》
注3:“在港高唱《義勇軍進行曲》”(http://www.takungpao.com)
大公報 2021-05-19
參考文獻:《任光紀念文集》中共嵊州市委黨史研究室、嵊州市新四軍研究會 編,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年11月
本文得到了漳州華僑史大家鄭來發先生和漳籍新加坡文史愛好者陳和彬先生提供的幫助,籍此感謝。
●●● END ●●●
我們只是曆史的記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