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表示中小學外語課時占比已經低于語文等學科,也就是現階段沒必要遵循一部分網友的要求,繼續降低小初高英語教學的比重。
有人質疑這樣回應是否正確?
答案是:
教育部的這個回應沒毛病。
現在的英語其實就是世界語,拿英語作爲第一語言的有:
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哈馬、巴巴多斯、百慕大、圭亞那、牙買加、新西蘭、聖基茨和尼維斯和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拿英語作爲通用語言的有:
多米尼克、聖路西亞和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塞浦路斯。
拿英語作爲官方語言(之一)的有:
斐濟、新加坡、加納、岡比亞、基裏巴斯、肯尼亞、納米比亞、尼日利亞、馬紹爾群島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薩摩亞群島、塞拉利昂、斯威士蘭、博茨瓦納、坦桑尼亞、贊比亞、馬拉維、津巴布韋、南非、萊索托、厄立特裏亞 利比裏亞、塞舍爾、埃塞俄比亞、烏幹達、盧旺達、蘇丹、南蘇丹、蘇格蘭、印度、巴基斯坦、馬耳他、湯加、瓦努阿圖、紐埃。
現在中國人參與到國際交往(不僅僅是旅遊)越來越多,離開了英語和地球村不同膚色的成員彼此將難以交流。
上圖爲聯合國大會通過第2758號決議,祝賀中國重返聯合國的場面。
即便我們在外事活動上只和亞非拉“老朋友們”交往,其實也離不開英語,你跟他們用中文交流,人家是聽不懂的。
在中國大陸,若讀書讀到大學階段,就得寫論文了,其實也需要用到英語,因爲很多第一手資料文獻都是英語的。
如果你沒掌握好英語,你就得依賴別人翻譯這些文獻,如果沒人翻譯,你就接觸不到新的東西,這樣你論文的含金量就不會太高。
反過來,本科階段如果能發一篇以上全英語的SCI文獻(在國外期刊上發表英文文獻),到保研申博時肯定會受目標學校厚待(說明你已有能力爲他們在學術研究上添磚加瓦)。
至于想在本、碩、博階段出國留學的,就更不能不學好英語了。
一方面如前所述英語其實很重要,另一方面也要承認中國小初高英語教學確實也存在問題。不是英語教學課時占太多了,而是占了學生這麽多課時,很多人終究還是學不好英語。
英語這門課,我們大都從小開始學,且花了大量時間“記背默”上,但很多人到大學畢業,掌握的仍舊是啞巴英語,口語交流能力極弱,這種學習效果在英語國家的人眼裏就很虧。
特別是當對方知道中國人居然有那麽大的毅力,從小初高大學(有些地方是幼小初高大學)連著學了怎麽久,嘴裏講出來、寫出來的還是相對蹩腳的英語時。
所以,我們當前要改變的不是因爲英語不容易學好,就把英語作爲不必學的語言,而是要讓英語變得學起來容易取得進展的語言。
這就需要重估英語聽、說、讀、寫的教學方法是否足夠科學了,經驗交流方面可以考慮借鑒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英語教學上的創新,也可以考慮吸收兩岸三地的中國港澳地區和中國台灣地區普及英語上的經驗。
我們各地區科教文衛事業發展的不平衡性,雖然短時間內不利于實現英語教學水平的統一,但仍舊要知難而進,而不是知難而退。
事實上,作爲綜合實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在英語世界,擴大我們的影響力,而不是被昂撒集團及一群跟屁蟲,輕松掌握話語權來惡意歪曲和醜化我們。
我們有十四億人口,就有十四億張嘴,如果是個中國人都能聽、說、讀、寫挺地道的英語,在英語世界裏聲勢豈不是更大,還有什麽理由擔心昂撒集團的影響力?!
所以,教育部這種回應是非常正確的,于國于民而言,英語都是價值巨大的工具,絕不能因爲某些人自己學不好或者不願意學好,就不讓別人好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