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從北城的光複門進入無錫(另有一部從勝利門進入),當天晚上,包厚昌包司令到達無錫,無錫宣告解放。此後,無錫縣屬先後多次發生變化。就是因爲這個變化,導致很多人對無錫的從屬存在誤解。
無錫光複門
一、在解放前,無錫並沒有縣市之分,只有一個無錫縣。
1949年4月解放後,無錫縣被分拆爲無錫市和無錫縣,無錫縣市分家;無錫縣劃爲蘇州專區管轄。
當時分家的情況是:
1.無錫市轄12鎮,設立城中、城東、城西、城南、城北五個公安分局,由五個公安局代管無錫所有的民政事務,成爲無錫市核心城區(市轄區)的雛形。
2.在這五個區之外的原無錫縣的地方,屬新成立的無錫縣,轄36個鄉鎮(後來叫公社),歸屬蘇州專區。
1951年10月,無錫市變更爲8個區,其中第一至第五區爲城區,6到8區爲郊區;1955年12月,第一至第五區分別改稱崇安區、工運區、南長區、西新區、北塘區;1958年6月,無錫市撤銷工運區、並入崇安區,撤銷西新區、分別劃入南長區、北塘區。
至此,無錫市主城區形成崇安區、南長區、北塘區三區格局,其它地方爲郊區。
趣味無錫地圖
二、1958年8月25日,蘇州專區下轄的無錫縣又劃回無錫市管轄,無錫市實質上擴大爲地級市(專區級)。
三、到了1962年的時候,無錫市管的無錫縣又再次劃回蘇州專區管轄。
四、1983年地改市,蘇州專區所管轄的無錫縣、江陰縣,鎮江地區管轄的宜興縣劃歸無錫。
1983年3月1日始,江蘇開始實行市管縣體制。因爲無錫市是“光杆司令”,蘇州地區的江陰縣、無錫縣和鎮江地區的宜興縣就劃歸無錫市領導。
從此,小“無錫縣”就成爲了下轄崇安、南長、北塘、郊區4個市轄區,以及江陰縣、宜興縣、無錫縣3個縣的大市,與蘇州、常州並列。無錫今天的格局方才成形。
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無錫的行政區域才基本定型
五、縣改市,無錫最先只改了江陰和宜興,無錫縣卻仍然是無錫縣。
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無錫市先後撤銷了江陰縣、宜興縣,改設縣級的江陰市(1987年4月)、縣級宜興市(1988年3月);1988年在馬山鎮包括馬圩地區的基礎上,設立縣級的馬山區。
這樣一來,無錫市共下轄2市、1縣和5區。
1995年6月撤銷無錫縣,以其原轄區域設立了錫山市。
無錫縣在江陰、宜興改市的七年後,終于改成了錫山市
六、錫山市成立新區、撤錫山市設區,無錫轄區增加到了七個。
1.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無錫國家高新區。
到2009年3月,無錫新區實際管轄新加坡工業園區、無錫高新區及6個街道,即旺莊街道、江溪街道、碩放街道、新安街道、梅村街道、鴻山街道。
2.2000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無錫撤銷了縣級錫山市,設立了無錫市錫山區和惠山區;馬山區並入無錫市郊區,加上錫山區的若幹個傎,成立新的濱湖區。
到此,無錫市共轄2個縣級市、7個縣級區。
無錫中心城區的區太小了,每個只有四~五個街道
七、爲了便于、加快發展,撤小區並大區:
2015年10月13日,撤銷無錫市崇安區、南長區、北塘區,設立無錫市梁溪區。
2015年10月,根據《國務院關于同意江蘇省調整無錫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複》設立無錫市新吳區,新吳區成立。
這樣就合理多了
無錫市的區劃調整從解放後開始到現在,可以說一直都在不斷地進行中。
最初的行政區劃調整,基本上是行政思考居多;後來慢慢地大家摸索出了一些規律,那就是小村合成大村,撤鄉並鎮;小區變大區,撤縣改市、撤市設區。
從2000以來,無錫行政區劃調整的精髓在于,統一政策、人權、事權、財權,打通內部的行政壁壘,從根本上要努力實現大市範圍內的一體化。
快速發殿的無錫
結束語:目前無錫的行政區劃爲二市、五區的格局,之後無錫的區劃又會如何調整?我認爲應該加快江陰和宜興與無錫的一體化,爲江陰與宜興的撤市設區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