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9日,
一位共和國上將誕辰110周年!
毛澤東說他:“好犯上!”
葉劍英說他:“渾身是刺!”
鄧小平說他:“惹不起!”
他不僅是鄧小平口中的“惹不起”,
他更讓中國在世界上變得惹不起!
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時,
正是他第一時間打電話給周總理!
他是第二炮兵的開拓者,
中國的洲際導彈、
潛地導彈、通訊衛星,超級計算機等
更是在他的主持下,
一個個成爲現實!
現在的年輕人,
已經極少聽說他名字!
可他的每一項赫赫功勳,
都足以镌刻在共和國史冊!
他,就是張愛萍將軍!
今天,是他誕辰110周年。
NO.1
從農民的兒子
到共和國開國上將!
1910年1月9日,張愛萍出生在
四川達州一個農民家庭。
排行老二的張愛萍,
從小就常常惹大人生氣,
訓育主任給張愛萍的評語是:
天資聰穎,桀骜不馴。
15歲,張愛萍進入達縣中學學習,
在這裏,他接觸到了共産主義思想。
16歲,張愛萍加入共青團,
18歲成爲了一名共産黨員,
19歲來到上海從事地下工作,
20歲成爲紅軍14軍的一員。
在多年的戰鬥中,
張愛萍迅速成長起來。
1937年,張愛萍在上海
抗日戰爭初期,張愛萍
進入周恩來、葉劍英領導的中共長江局,
28歲的他就已經是
第十八集團軍的少將高參。
1949年初,張愛萍被陳毅老總點將,
要他立即著手組建海軍。
1949年4月23日,
此前毫無海軍經驗的張愛萍,
組建了解放軍第一支海軍部隊,
並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後來,4月23日被確定爲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軍節。
張愛萍視察海軍訓練(右二)
1955年9月,新中國舉行了
第一次軍隊授銜、授勳。
因張愛萍軍功赫赫,
他被授予上將軍銜,
成爲共和國57名開國上將之一。
NO.2
永不凋謝的馬蘭花!
從廣島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整個世界就籠罩在可怕的核陰影下,
核武器巨大的威懾作用,
使中國人民認識到:
世界上最可靠的安全,
就是讓敵人知難而退。
1959年6月起,
張愛萍先後被任命爲國防科委副主任、
國防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軍委委員,
他開始了在塔克拉瑪幹沙漠中
爲國鑄核盾的秘密曆程。
羅布泊馬蘭紅山基地,
在這片死亡禁區裏,
唯一不缺的是烈火般的陽光,
和被稱爲“黑沙暴”的沙塵暴。
被中央軍委任命爲
中國第一次核試驗總指揮的張愛萍
卻把這片嚇人的地方
用馬蘭花的名字來命名。
他風趣地說:
用編號命名試驗基地的蘇聯人
也太沒想象力了。
張愛萍在回京彙報時,
把一束當地的馬蘭花送給周總理,
他說:中國的原子彈團隊,
工作在鮮花盛開的地方。
在馬蘭,張愛萍和科研專家、軍人們,
一起吃住工作在大戈壁上。
他不僅統籌整個工程的運營管理,
還要深入一線了解工作進度。
他身穿防化服的照片
被當時《解放軍畫報》記者拍下。
開國上將穿防化服、
手拿防毒面具的照片,
只此一張!
張愛萍作爲核試驗的領導者,
深知原子彈研制的關鍵
在科研人員。
他常說:原子彈,主要靠你們科學家、
技術人員和幹部工人,
我就是起一個傳達和協調作用。
在張愛萍的協調下,
全國有上千家科研機構、
高校以及軍隊下屬單位等
參加了原子彈的研發。
原子彈工程,
成爲了國家力量的體現!
張愛萍在向部隊作動員講話
“嚴肅認真,周到細致,
穩妥可靠,萬無一失”
這是周總理對國防科研工作的要求,
但是怎麽也查不到這句話的原始出處。
有人回憶說是張愛萍傳達的,
問到他頭上時他卻說:
這是我編的,
可我也不是瞎編,
總理就是這個意思嘛!
1964年10月16日下午2點59分50秒,
主控人員按下按鈕,
系統進入自控狀態。
在10秒倒計時後,
強光閃亮、天地轟鳴,
蘑菇雲騰空而起。
人們紛紛跳出戰壕,
將帽子抛在空中,相擁而慶。
作爲核試驗總指揮的張愛萍
立刻接通周總理的電話:
“我們成功啦!原子彈爆炸成功啦!”
周總理也很激動,
但他鎮靜地反問道:
“怎麽證明是核爆炸?”
法國第一次核試驗沒拿到任何數據,
美國、英國、蘇聯第一次核試驗
只拿到很少的數據!
而中國核試驗的1700多台儀器
全部拿到測試數據。
兩個多小時後,
張愛萍向中央報送了正式檢測報告:
中國第一枚原子彈的威力,
估計在2萬噸TNT當量以上。
當晚,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
接見舞蹈史詩《東方紅》全體演出人員,
莊嚴宣布:
“我國在西部地區爆炸了一顆原子彈,
成功地進行了一次核試驗。”
中國第一次核試驗成功的消息
隨即傳遍全世界。
原子彈塔爆成功後,
盡快實現原子彈武器化,
就成了下一個亟待攻克的難題。
在張愛萍的領導下,
1965年5月14日,
空投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5年6月1日,剛從核試驗場
完成原子彈空爆回來的張愛萍將軍,
突然在午夜12點
被周總理電話召至中南海西花廳……
總理交給他一個新的任務,
——組建導彈部隊領導機構……
NO.3
洲際導彈、潛地導彈和通訊衛星,
一個都不能少
周總理之所以
把這項極其重要的任務交給張愛萍,
是因爲早在1959年7月6日,
張愛萍便組建起
我國第一支導彈營;
1964年2月19日,
中央軍委又決定成立
地地導彈作戰基地建設專門領導小組,
張愛萍任組長。
他率領小組成員走遍大江南北,
爲導彈基地勘探選點。
爲了隱蔽,
導彈基地大多藏在深山密林裏。
52歲的張愛萍帶領大家
跋山涉水風餐露宿,
深入無人地帶,
對即將開建的導彈陣地的山形、
高度、坡度和石質進行詳盡的考察,
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這一年6月,
張愛萍負責組織我國自行研制的
東風二號導彈發射試驗。
雖然導彈經過了嚴密的檢測,
但是因爲前兩年發射失敗的經曆,
心有余悸的人們反複探討論證,
誰也不敢說現在可以發射。
參加論證會的張愛萍
先是搬了把椅子坐在最後面認真地聽,
等大家都說完了, 張愛萍站出來說:
我聽你們說了老半天,
誰也沒說出不能發射的原因和問題,
既然沒有問題,那就下決心發射吧!
要是打成了,算你們的,
要是打壞了,算我的,
我向中央交代!
東風二號彈道導彈
其射程可覆蓋日本全境和蘇聯遠東地區。
標志著中國能夠獨立研制
高技術水平的戰略級武器,
擁有由本土攻擊敵方的遠程打擊能力。
導彈發射成功後,
與張愛萍熱情擁抱的錢學森等人,
仍能感到張愛萍後背上,
濕透的汗水。
1966年7月1日,
在周總理會見張愛萍僅僅一年後,
一支現代化的新兵種部隊領導機關成立。
對于這支部隊的名稱,
周恩來總理拍板說:
就叫第二炮兵吧。
毛澤東在張愛萍的陪同下會見二炮部隊指戰員
當陳毅與張愛萍談話,
要他兼任導彈部隊司令員時,
他婉拒了,
因爲放不下還未完成的國防科研事業。
那時候雖然環境艱難,
但張愛萍日思夜想的,
還是未盡的“兩彈一星”事業。
1975年,
張愛萍擔任國防科委主任。
上任伊始,
擺在張愛萍面前的兩個難題,
一個是可返回式衛星的發射回收,
另一個,就是一直讓他念念不忘的
洲際導彈。
他帶領工作組白天調查開會,
晚上碰頭決策,
遇到一切阻礙生産的問題,
都要求限時解決。
同時,他積極走訪專家學者,
重新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爲科研人員造房子、建食堂,
爲職工家屬跑戶口,
盡一切努力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1977年十一大召開前夕,
鄧小平召見張愛萍,
希望他出任中央軍委秘書長,
主持軍委日常工作。
這回張愛萍又一次推辭了,
他向鄧小平推薦了羅瑞卿。
因爲他要全力以赴完成
洲際導彈!
他說,你們叫它殺手锏也好,
叫它核王牌也好。
反正有了它,
任何人都奈何不了我們了。
他和錢學森等科學家們,
再次制定出研制洲際導彈、
潛地導彈和通訊衛星的三步走計劃,
號稱國防科技領域三大戰役。
即:1980年洲際導彈全程飛行,
具備覆蓋全球的核反擊能力;
1982年潛地導彈核潛艇水下發射,
具備二次核打擊能力;
1984年發射地球同步軌道通訊衛星,
成爲挺進太空的成員國!
爲保障三大戰役的成功,
張愛萍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
如其中的總設計師制度,
一改技術指揮系統長期以來的黨委負責制,
規定總設計師在技術上
有超越黨委的決定權,
總師決定的技術問題,
黨委要保障貫徹落實。
1980年5月18日,
中國第一枚洲際運載導彈全程飛行試驗,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1982年10月12日,
中國第一枚潛艇水下導彈
發射成功。
1984年4月8日,
長征3號火箭承載著
東方紅二號通訊衛星升空。
4月16日,經過8天飛行,
衛星定位在36000公裏外的地球同步軌道上。
4月18日上午,張愛萍用這個衛星,
和在烏魯木齊的新疆自治區
黨委第一書記王恩茂通話。
至此,國防科技戰線三大戰役,
全部以勝利告終!
張愛萍,
兌現了他的承諾。
NO.4
把鼻子拴在外國人身上
肯定是不行的
在研究洲際導彈和運載火箭的關鍵階段,
科研人員們急需通過計算機,
當時,租用了一台國外的中型計算機,
可中國人竟然連主控室都進不去。
這件事讓張愛萍十分窩火,
他說:中國人一定要靠自己,
靠自力更生研制自己的巨型計算機!
1983年研制成功的“銀河—1號”巨型計算機,每秒鍾運算一億次以上
1978年3月,
張愛萍在鄧小平面前立了軍令狀:
盡快研制出中國的巨型計算機。
5年後,我國第一台
億次巨型計算機誕生,
張愛萍親自揮筆,爲它命名“銀河”。
1981年10月,
面對法國援助建設核電站
和自己設計建設秦山核電站的分歧,
張愛萍據理力爭:
把鼻子拴在外國人身上
肯定是不行的。
張愛萍比誰都清楚,
要擁有核心技術,只能靠自力更生,
而實現自力更生的關鍵在于
尊重人才、知人善任。
在領導兩彈一星建設時期,
張愛萍完全沒有首長的架子,
而是誠心實意同科學家們交朋友,
真正和他們打成一片。
當時負責原子彈研制任務的,
是有“娃娃博士”之稱的鄧稼先。
在我國全部45次核試驗中,
鄧稼先參加過32次,
有15次,是他現場親自指揮。
在1985年的一次會議上,
張愛萍遇到了多日不見的鄧稼先,
一眼就看出鄧稼先的氣色不對。
他叫停鄧稼先的彙報,
親自從會場送鄧稼先去了醫院,
診斷結果是惡性直腸癌,
必須馬上手術。
張愛萍參加了從手術
到護理全部醫療方案的審定。
手術的那一天,
75歲的張愛萍拄著拐杖在手術室外,
靜候了整整3個小時。
由于癌細胞已經轉移,
鄧稼先還是在一年後去世了。
鄧稼先追悼會上,張愛萍致悼詞
追悼會結束後,
張愛萍滿懷悲痛寫下悼念鄧稼先的詩句:
君視名利如糞土,
許身國威壯河山。
鄧稼先去世的這一天,
正是1986年7月29日。
十年後的這一天,
共和國以最後一次核試驗,
紀念這位功勳卓著的“兩彈元勳”。
1998年9月18日,
鄧稼先、錢學森、錢三強、
于敏、朱光亞、程開甲……
這些響亮而偉大的名字
出現在了共和國的最高領獎台,
接受國家授予的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的光榮稱號。
出人意料的是,
儀式結束後,
榮獲功勳獎章的科學家們,
紛紛來到坐著輪椅的張愛萍面前,
異口同聲地感謝他、稱贊他,
向他表示了由衷的敬意。
仿佛時間又回到32年前,
他們還在張愛萍領導下,
並肩戰鬥時的樣子。
NO.5
向張愛萍上將
致以最高的軍禮
中國爲什麽要在那麽艱苦的環境下
研究原子彈和洲際導彈?
張愛萍在1958年就給出了答案:
反正有了它,
任何人都奈何不了我們了。
正是在這樣的信念支持下,
這位共和國的開國上將,
組建了人民海軍,
指揮了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建立了第二炮兵部隊,
把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送上天,
領導了第一台巨型計算機的研制,
更締造了“全球包郵、使命必達”的
東風快遞!
今天,我們想大聲地告訴
張愛萍老將軍,
您奮鬥一生的事業,已是碩果累累,
您當年打造的“大國利劍”
已成爲足以保衛這個偉大的國家
和熱愛和平的人民的強大力量!
2019年12月,我國第一艘國産航空母艦山東艦交付海軍
今天,中國人有了自己的國産航母,
還有了最新一代的隱形戰機殲-20、殲-31,
大型運輸機運-20,
轟-6K等新型戰機……
成爲世界第二大海上力量。
2019年,我國超算總算力爲全球32.3%,
僅次于美國的37.1%。
東風-41洲際導彈射程超過1.2萬公裏,
與‘民兵-3’和‘白楊-M’基本相當,
甚至部分技術有超越。
同級別的潛地導彈
“巨浪3”也即將服役。
一次次爲國磨利劍,
一次次爲國鑄核盾,
爲我們能有今天的和平,
爲我們能享受今天的歲月靜好,
張愛萍將軍,
他把最最赤誠的心,
和最最熱烈的愛,
全部獻給了祖國和人民!
今天,在張將軍誕辰110周年的日子裏,
請讓我們向這位共和國的
開國上將,
敬上一個莊嚴的軍禮!
來源:北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