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神雕俠侶》中,古墓派的活死人墓令人印象深刻,門派活人必須住在陰森的古墓裏一輩子不得離開。
不過現實永遠比小說更加荒誕。
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有這樣一座比古墓派恐怖百萬倍的墓地——馬尼拉北部公墓。
在這裏有100余萬長眠于此的屍體,
以及跟他們相依爲伴的數千貧民。
(馬尼拉北部公墓)
如果不認真看,這裏完全跟普通的貧民區沒有兩樣:
老化的電線、小寸舊電視、遍地零碎垃圾、擁擠不堪的居住密度、散發臭味的水溝、陰暗潮濕的氛圍。
但是定睛一看,馬上能夠讓外人嚇出一身冷汗。
這些人所坐的地方、睡覺的床板竟然是棺材板,家家戶戶安置著至少一副棺材。
(正在吃午餐的一家人)
棺材內的屍體大部分是陌生人,少部分就是這些居民逝去的親人。
居民就是和屍體們隔著棺材板“相依相伴”,人與屍體在這麽近的距離內和諧相處著。
小孩在棺材旁嬉戲玩耍,有的孩子甚至時常舉起頭骨作爲自己的玩具。
(公墓裏的籃球場)
據一些居民所述,自己已經連續三代人住在這所公墓裏,有時候剛剛從外面新運進來了一具屍體。
這邊家中的媳婦又誕下了一個孩子,生與死在公墓不斷交替。
在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墳墓一向是恐怖詭異的地方,人們除了必要祭拜時才會光臨,唯恐避之不及,更不用說與墳墓相鄰爲伴。
這些菲律賓人爲什麽敢于與屍體相伴,拖家帶口在此生活,難道他們一點不恐懼亡靈嗎?他們的老家在哪裏?當地政府爲什麽不著力改善這些窮人的居住環境呢?
(公墓)
窮人免費住 死人交租金 建在墳墓裏的窮人公寓
菲律賓馬尼拉北部公墓,堪稱該國最豪華的墓地之一。
在這“安家的居民”大多是社會名流明星、身家上億的富豪,甚至連前總統羅哈斯等人也長眠于此地。
部分墓室的面積比起一些公寓還要大,精雕細刻的建築、色彩斑斓的浮雕向人們訴說墓主人生前的顯赫身份。
不過令這些墓地主人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己身前精心挑選的墓地有一天竟會被鸠占鵲巢,成爲別人安身立命之處。
(公墓)
自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就開始有城市裏的貧民遷居入這座墳墓。
不過最初的“原住民”有一個十分正當合理的遷居理由——守墓人。
衆所周知,富人的墓穴從來都是最容易被盜賊下手的地方,下葬時與屍體放在一起的金銀珠寶極容易被竊賊盜走,所以富人們雇傭一些窮人來爲其守靈看墓。
爲了工作方便,有些守墓人幹脆就直接住在了墓室裏面,既節省了高昂的租金又能夠隨時看管屍體,于是最初的居民就此形成。
俗話說,上墳不過三代,經過一段時間後這些富人墳墓漸漸無人來此打理祭拜。
按照公墓規定,5年交一次租金。
一旦停止交納,這些“租客”就會被“房東”暫時用包裹裹住清理出房間,如果再不交納屍骨就徹底被置于空地風吹暴曬。
久而久之,公墓遺棄的墓室越來越多。
另一邊,作爲首都的馬尼拉房間租金與日俱增,貧民窟又時常遭遇警察突擊檢查掃蕩。
于是付不起租金的底層窮人便把目光放在了這些豪華的無主墓室上。
(正在休息的一對祖母孫女)
出于同情底層窮人,公墓管理方和墓主人的親戚基本會允許這些人住進墓室。
幾十年來,一戶戶窮人在這裏安家落戶,娶妻生子,人口數量隨之增加了數千人到一萬人不等。
麻雀雖小五髒俱全,隨著人口的增加,整座墓地竟然也有了屬于自己的“經濟生態循環系統”。
除了前面提到的守墓人工作以外,墓地上的人以搬運棺材、清理墓地、雕刻陵墓石像、在葬禮上替死者禱告、撿破爛等爲生。
包括小賣部雜貨店之類的店鋪也在這個公墓社區裏面出現。
(公墓大門外的人流)
頗爲讓菲政府感到棘手的是,公墓社區同樣和其他貧民窟一樣成爲了滋生黃賭毒的天然溫巢。
據住在公墓的居民所說,每到晚上常有一些妓女帶著客人來此辦事。
因爲開房的費用讓一些窮客人付不起,所以爲圖便宜就選擇在了這個偏僻免費的地方。
在杜特爾特治下,爲了狠狠打擊毒品,警方專門來此搜捕毒販,曾在一次行動中擊斃了三名販毒的居民。
可以想到,這種低成本的社區用水用電必然比不上正規社區。
就拿用水來說,公墓缺少水源,要麽買一大瓶礦泉水常備家中,要麽趕赴其他社區排隊接水。
最尴尬的是,因爲缺少公共浴室,人們只能在空地上接水洗浴。
男人光著身子洗澡無所謂,女人可就難受了,在大白天身穿衣服澆水淋浴。
(正在洗浴的公墓居民)
用電方面,居民只得私自從接違規的電線,好幾次被警察沒收切斷。
就是在這種環境當中,整整有三代人的家庭在此繁衍生息。
從出生到上學、婚育、退休老去,人們已經將墓地和自己的生活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
和普通小孩看到屍骨四處逃散不同,這裏的孩子能夠安然地把遺骸當做玩具一樣玩耍。
令人感到無法理解的是,這些居民難道一點也不害怕墳墓嗎?
馬尼拉貧民窟中的“天堂” 菲政府對釘子戶無可奈何
按照中國儒家觀點,“死者爲大”,人們對于逝去的生命總是保持著敬而遠之的尊重。
但是和受儒家傳統影響的中國人不同,菲律賓人早在西班牙統治時期就被打上了深深的天主教烙印。
全國83%以上人口信奉天主教,在活死人墓中就隨處可見相關宗教塑像用具。
對這些人來說,死亡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麽可怕,充其量只是一個中轉站而已。
在死人旁邊生活並不會擔心有什麽“鬼魂”來害自己,他們已經習慣了墓地的平靜和安甯。
此外,這塊墳墓雖然條件簡陋,但凡事都是襯托出來的,這一帶貧民窟至少有著完整的石質建築、每年常有人來此定期管理。
(正在玩耍的小孩)
和馬尼拉其他貧民窟相比可以說是“桃花源”也不爲過。
以馬尼拉東北處的Payatas爲例,這座貧民窟生存著超過600戶的底層窮人。
他們最主要的生活來源就是他們所處的這座“垃圾山”。
每日市區總會運送成噸的垃圾到這個垃圾填埋場裏,窮人一方面在裏面挑撿有價值的廢物進行垃圾回收。
(貧民窟垃圾堆裏面的廢食)
一方面也將裏面一些泔水之類的廢食過濾進行食物制作,這種泔水湯被他們稱之爲“pagpag”。
pagpag原來指的是灰塵,在貧民窟中被用來形容這些城裏人不要的殘羹剩飯。
通過口鼻確認這種剩飯還未變質,貧民就把它們打包賣給附近的餐館,成爲一頓6美分的“頂級盛宴”。
(Payatas貧民窟)
食物不幹不淨並不是最可怕的,住在垃圾山還得面臨著有毒的空氣、危險的“垃圾山”、極易著火的消防環境威脅。
有一次垃圾山發生“雪崩”,造成了300多貧民直接死亡。
據了解,有些地段的貧民窟還形成了一條“賣腎特色街”。
位于馬尼拉的巴塞科居住了近5萬無家可歸的人,這些人以10萬比索(約1800美元)的價格賣出自己的腎髒,並且隨之市場的飽和而價格日趨下降。
隨著活死人墓被越來越多國外媒體報道揭露,當地政府漸漸覺得面子上挂不住,想方設法將居民遷出。
他們曾經計劃將貧民全部遷徙到馬尼拉附近郊區,並爲新居民們提供充足的水電、完善的學校教育設施、安全的衛生消防。
但這套說辭根本騙不了經驗老到的貧民們。他們早已得知新遷徙的地方僅僅是一個“光禿禿”的房間,跟政府的說法相差十萬八千裏。
(公墓)
考慮到菲政府財力有限,全國至少2600萬人處在貧困狀態,馬尼拉就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居住在貧民窟裏面。
政府哪裏有力量讓所有窮人都住上舒適的房間呢?所以貧民窟問題也就自此久拖不決,一代拖了一代。
爲什麽菲律賓會産生如此之多的貧民窟人口呢?
盲目的城市化犧牲品 失落的菲律賓窮人
把時間倒退90年,人們會發現菲律賓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是如此。
在上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亞洲典範”的菲律賓而被發展中國家所羨慕的存在。
當時的菲律賓人均GDP僅次于亞洲第一的日本,遠遠把現如今已然是發達國家的新加坡、韓國等甩在了身後。
(50年代的菲律賓)
不過跑得早並不等于將會一直領先下去,60年代以後,承接著産業轉移的東風,亞洲四小龍經濟爆炸式增長,菲律賓開始逐步滑落。
該國貧民窟現象也同樣是在這一時期爆炸式增長。
這裏面不得不提到的關鍵因素就是菲律賓備受诟病的農業政策,正是農業的處理不當,使得農民成了城市貧民源源不斷的主力軍。
衆所周知,讓農民脫離土地進入城市,增加城市化率被認爲是西方現代國家發達的標志。
在學習歐美過程中,菲律賓也照葫畫瓢,認爲傳統小農模式缺少競爭力,必須用資本的力量予以改造,只有讓農民多多進廠務工,農田規模化生産才能提高經濟效率。
(50年代的馬尼拉)
于是在政府、跨國資本、本國大地主三者的作用之下,菲律賓農業從種子到銷售的主要生産環節紛紛被這些大商人地主所控制,原本處于弱勢地位的農民進一步受制于人。
爲了跟上“綠色革命”技術進步,農民不得不從資本手中購買高價化肥種子以增加糧食産量。
(菲律賓農田)
在支付完高額的地租給地主後,産生的利潤連基本生活都應付不了。
其中不少農民因此而背上了利率超過50%的高利貸而債台高築,陷入破産境地,面臨被農村地主惡霸欺壓的險境。
菲律賓政府正好順水推舟將他們“引導”到城市生活,透過一系列強制半強制方法增加了城市化率。
在1977年政府直接出動軍隊將提朋科村的幾千家庭趕出了農村家園,把原有的農田讓給了一家跨國公司。
進入城市生活成了那一時期菲律賓農民的潮流。
在經濟高速增長期,失地農民雖然文化水平不高,卻也可以憑借雙手輕松謀得一份普通差事。
但問題在于,經濟不可能永遠保持高速狀態,菲律賓的工業産業位于國際産業下遊,並非具有不可替代性,一旦潮水褪去,這些半吊子工業級就會露出底色。
尤其是隨著亞洲四小龍的快速崛起和中國的改革開放如火如荼地展開,歐美資本家開始將目光從菲律賓身上移走。
菲律賓不再是外資眼中的投資聖地,大量工廠倒閉,裁員,城市失業率暴增。
這些走投無路的失業農民馬上演變爲大城市中的不安定因素,大批失業人員的增加無疑惡化社會治安,增加了毒品暴力犯罪概率。
反過來促使投資環境進一步退化,外資更加不看好菲律賓。
(菲律賓女傭)
爲了謀生,菲律賓人要麽背井離鄉遠赴其他發達地區做家政人員,例如在香港地區就聚集了70萬之衆的菲律賓女傭。
要麽壓低自己生活質量在貧民窟中勉強過活,與垃圾、墳墓作伴,被迫忍受殘酷的現實。
結語
公墓裏的居民對前來采訪的媒體常說這樣的一句話:“活人比死人更可怕”。
從這些貧民的境遇來看恐怕一點也不假。
往上倒幾代,相當多貧民祖上是被無奈從農村掏出來的破産農民,他們如果離開墓地回到農村裏面第一件事就是面對窮追不舍的高利貸。
至少在公墓裏面,“死人不會害你”。
(正在觀看電視的一位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