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有句老話:內城九門,正陽爲首。
站在天安門廣場上,如果回頭向南望,就會看見一座高聳的城樓矗立在廣場南端。這座城樓叫正陽門,又稱爲前門。正陽門是明、清兩代京城的南門。正陽門上建有城樓,城門外還有圍牆,由于城門圍牆將城門包圍起來,猶如缸形,因此也稱爲甕城。坐落在北京城中軸線上,除了有防禦功能外,正陽門還是一座禮儀之門。在封建帝制時代,有內向“仰拱宸居”,外向“隆示萬邦”的說法。
庚子事變正陽門焚毀
庚子事變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慘痛的教訓。由于義和團排外事件,引發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二十日(6月16日),義和拳民放火焚燒前門大柵欄一家名爲老德記的藥鋪,且不准人們救火。因此大火延綿不斷,波及正陽門,正陽門箭樓因此被焚毀。據載,前門大街數千商戶付之一炬,火光燭天,三天不熄。
京城的混亂局面一發不可收拾。慈禧在五月二十五日(6月21日)下诏向各國宣戰,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戰事一開,清軍便潰敗。七月二十日(8月14日)聯軍力攻正陽門,京師失陷。慈禧與光緒倉皇逃往西安避難。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駐紮在正陽門的印度士兵因爲在正陽門城樓生火取暖而引發大火,至此正陽門完全被摧毀。
《叻報》報道事件
辛醜條約簽訂後,慈禧與光緒從西安取道河南回京時,從正陽門進城。遠在千裏之外的新加坡報紙《叻報》上,以“兩宮回銮記”的標題,報道慈禧回宮的新聞。
由于正陽門庚子事變時,被焚毀而狼藉不堪,大臣們爲了討好慈禧,臨時在城樓上搭建棚架,再以五色綢绫裝飾,借此壯大瞻觀。
海外華人對于庚子事變後的中國事務極爲關注,報章不時報道北京政局的發展,尤其對于慈禧回銮的日期與經過,都有過報道。1901年11月28日《叻報》報道:正陽門內外兩城樓已毀于兵燹,原擬紮彩,嗣因工料浩繁,改用蘆席圖畫彩色,綴以彩綢,以壯觀瞻,而崇體制。
慈禧回銮後,京城滿目瘡痍,許多道路及城門需要盡快修繕,當年清廷任命時任直隸總督的袁世凱負責修繕正陽門。1903年1月5日的《叻報》,還轉載清廷的聖谕:“上谕正陽門著袁世凱、陳壁核實、查估、修理,欽此。”
向新加坡訂購木料
1998年,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編撰《清代中國與東南亞各國關系檔案彙編》(此書其中一位主編爲新加坡國家檔案館前副館長林源福),收錄新加坡與中國在清末時的官方檔案。書中收錄十多份關于正陽門修繕時,商部(後改稱農工商部)曾派員到新加坡采購木料,並要求清廷駐新領事館協助的電報檔案,電報的日期最早是光緒三十年六月初四(1904年7月16日)。然而,檔案內容並非只是單純協助商部派員采購事項,而是要求徹查正陽門修繕所需木料,在新加坡采購時所涉及的欺詐案。
正陽門修繕所需之木料,爲何需要遠渡重洋到新加坡來采辦呢?這主要是因爲南洋群島的熱帶雨林中,盛産品質優良的硬木,如檀木、花梨木、酸枝、鐵力木等珍貴木材。19世紀的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主要轉口商埠,各地的木料在此彙集轉口。正陽門修繕所需木料品種、數量與費用,清楚地列明在電報檔案中所附的購木合同裏。
也用于修同治陵園
當年商部發給清廷駐新領事官的電報以“承修兩案工程廠商赴叻采木被欺騙等情”爲擡頭。所謂“兩案”,是說當年到新加坡采辦木料,不單供應正陽門修繕,也用在惠陵隆恩殿的修繕工程,惠陵即是同治皇帝的陵園。
根據來往的電報檔案透露,當時商部派員到新加坡來采購的木料稱爲“黃梨木”,數量是613件,采購款項爲11萬零285元。
所謂“黃梨木”就是今天中國硬木家具行內所說的黃花梨木。其實後來有一份發給邱菽園的電報檔案裏,直接稱采購的木料爲黃花梨。黃花梨學名爲降香黃檀,産于海南島與南洋。黃花梨木質溫潤、色澤金黃、紋理清晰,且木性穩定,不易變形和開裂。然而其産量少,屬珍貴木材。
邱菽園調查侵蝕公款案
電報中說,受委到新加坡來購木的兩人,一個叫喬意軒,另一個叫焦雨田。他們到新加坡後,當時的領事官鳳儀派遣翻譯官余丹曙協助這兩人,並通過一家叫益豐號的公司(中介)向合春記公司訂購木料。雙方所立之合同規定,益豐號先收定錢2萬8000元,木材將于同年農曆三至六月間交貨。豈料到了五月中旬,木料沒有依照合同按時交貨。經過調查,發現其中一名商夥姜秀峰串通翻譯官余丹曙,侵吞部分購木款項約三萬元。侵蝕公款之事東窗事發後,主謀姜秀峰被捕並押回北京。余丹曙則將責任推在姜秀峰身上,推诿自己是受江秀峰唆使。後來北京派來的廠商,因擔心所辦木料有誤,讓其繼續處理木料的接收工作。在政治腐敗的清末,這已經不是什麽大事,以此也就不了了之。
檔案顯示,領事館還曾因此事,委托本地名士邱菽園代爲調查與協助。國家圖書館前年主辦的“浪漫與革新:南僑詩宗邱菽園”展覽中,就展出一件與正陽門修繕購木的珍貴文件。此文檔是一份正陽門及隆恩殿修繕大臣陳壁發給邱菽園的公文信劄。
木料産自納土納群島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3月30日的《天南新報》(邱菽園創辦的報紙)刊登一段關于此次正陽門修繕采購木料運回北京的新聞:
巨木過坡
中國北平正陽門及惠陵兩處要工所需巨木良材難于內地搜取。前經政府特派委員到叻采辦,本坡各公師均以所訂購之木料過于長大,無從采取,不敢承攬,旋由中國駐叻總領事署翻譯官余丹曙大守經手向黃梓安與譚本等君訂購承辦,今已竣事,雇有德國加路免士路輪船,由洪武銮將所辦木材載運赴京。聞昨晚順道過坡,即于本午啓椗前往矣。
這段珍貴的報章文獻透露一個信息,修繕正陽門及惠陵的木料産自“洪武銮”,“洪武銮”也稱“鳳武銮”,就是今天南中國海納土納群島(Natuna Island)的舊地名。有意思的是,從納土納采購的木料,還經過一番折騰,從新加坡轉運北京。根據前述檔案記錄,采購木料的工作一直持續到光緒三十二年(1906)才告一段落。
八國聯軍後美軍駐正陽門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城後,協議分區治理北京。京城南部以正陽門爲中心,以東歸俄國、法國管轄,以西則由英國、美國管轄。直到民國以後,正陽門依然由美國駐軍在城樓。幾經交涉,美國只同意每逢國慶,暫時才讓中國士兵站崗。國慶閱兵完畢,仍歸美軍占領。1919年國民政府外交部向美國駐京使館,要求交還正陽門的管理權。
1915年爲了舒緩正陽門附近的交通,時任內務總長的朱啓钤改建正陽門,拆除甕城、保留箭樓。無獨有偶,1949年2月3日,北平解放,解放軍也是取道正陽門進入北京城,並且在正陽門舉行入城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