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觀察】
近些年,亞洲電影在世界電影體系中的表現異常突出。中國與日本位列世界第二、第三大票房市場,印度“寶萊塢”電影産量穩居世界首位,韓國成熟完善的電影産業、伊朗等國的藝術電影都吸引著世界對亞洲電影的關注。以中國、日本、韓國、印度、伊朗爲代表的亞洲電影,正在改變著世界電影格局。這些國家的電影通過互相交流實現飛速成長,這一切和亞洲各國電影文化的開放與融通密不可分。
1.電影節展,促進藝術交流
國際電影節展在電影的海外傳播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大獎等平台,一直以來都是展示優秀亞洲電影、發掘與培養亞洲電影人才的重要陣地。
作爲全球九大A類電影節之一的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是亞洲最大電影節,在中國電影海外傳播曆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電影開始大踏步走向世界,東京國際電影節首先爲中國電影打開了與世界交流的大門。1987年,在第二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上,吳天明執導的《老井》獲得故事片大獎,主演張藝謀獲最佳男主角獎;1991年,電影節評委會大獎頒給了黃健中導演的《過年》和楊德昌導演的《牯嶺街少年殺人案》;1996年,吳天明憑借影片《變臉》摘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之後中國導演霍建起、陸川、李玉等在該電影節上先後獲獎。2006年起,東京國際電影節設立“中國電影周”,大力促進了中日電影交流合作。在2018年東京國際電影節上,中國80後導演韓延憑借影片《動物世界》獲“中國電影周”最佳導演。東京國際電影節鼓勵和支持了一批中國優秀導演的成長,也見證了中國電影被世界了解和接受的進程。
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是亞洲重要的電影節,爲鼓勵和挖掘有潛力的亞洲導演,電影節特設“新浪潮獎”。每年都會有來自韓國、日本、中國、印度、泰國等亞洲國家的多部影片參賽,最終決出兩部獲獎作品給予資助。1988年,賈樟柯的第一部作品即獲得第三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浪潮獎。同時,他後續的創作在創投推介活動中也獲得了拍攝資助。同樣獲得資助的還有楊德昌的《一一》、關錦鵬的《有時跳舞》。2005年,釜山國際電影節首次創辦亞洲電影學院。迄今,中國台灣的侯孝賢、韓國的林權澤、伊朗的阿巴斯、波蘭的紮努西以及中國大陸的賈樟柯、王小帥等先後出任亞洲電影學院院長。如今,發現和培養亞洲電影人才,已被電影界認爲是釜山國際電影節的最大優勢和特色。
除此之外,中國也在積極舉辦國際電影節,如北京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金磚國家電影節等,爲世界各國尤其是亞洲國家電影及影人的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
2.合拍合作,挖掘共有文化
在當今全球化背景下,合拍片已經成爲各國電影海外傳播的重要途徑。合拍片不僅可以從資金、文化和市場等方面實現跨國、跨地區交流,而且能夠資源互補,實現利益最大化,同時也是共塑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
早在1982年,北京電影制片廠和日本東光德間株式會社,共同創作了第一部中日合拍片《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影片主演及編導、攝影、美術、錄音、剪輯都由中日雙方共同出任,這部影片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後兩國共同編劇、共同導演、聯合演出、聯合攝制的第一部影片。1988年,中日合拍片《敦煌》在中日兩國上映,該片改編自以中國曆史爲背景的日本長篇小說,並由日本演員出演,在當時反響強烈。2016年,改編自日本作家夢枕貘魔幻曆史小說《沙門空海》的《妖貓傳》在國內上映,取得了5.3億元人民幣票房的好成績,之後在日本上映。該片借用中國故事,聯袂日本演員,打造盛唐氣象,無論從制作水准還是合作程度上都能夠代表當下中日合拍片的發展水平。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國際文化交流活動日益增多,尤其新世紀以來,中國與多個國家簽署了拍攝協議,越來越多亞洲電影人來華合作拍片。2014年,中國與韓國簽署了《中韓電影合拍協議》,從協議生效之日起,中國與韓國合作拍攝的電影,在中國市場享受國産影片待遇,不受進口影片政策限制。
政府的政策支持,有助于電影合拍産業的良性發展。近幾年,中國與印度、哈薩克斯坦、伊朗也拓寬了電影合作。2016年中印兩國共同推出考證曆史、跨越地域、傳播文明的影片《大唐玄奘》,時任印度總統普拉納布·幕克吉稱贊該影片爲中印文化交流添上了重要一筆。2017年,中印合拍喜劇片《功夫瑜伽》在春節檔上映,一舉拿下了17.53億元票房,得到了評論界一致好評。2019年5月17日,講述人民音樂家冼星海故事的電影《音樂家》在中國上映,該片是中國和哈薩克斯坦首部合拍片,由中哈雙方共同制作、曆時四年完成,是中哈友誼的見證,更是中哈文化的共同傳承。
文化因多元而美麗,藝術因交流而多彩。亞洲合拍片,在尊重各國文化差異的同時,努力追求亞洲文化內在共通性,從而在交流互鑒中,創作出了面向各國觀衆的作品。在電影合拍中,亞洲各國家之間不僅能夠利用合作機會相互學習、探討,而且能挖掘共有文化,加強溝通、深化合作。
3.院線互通,增進電影對話
電影的商品屬性決定了其依賴于市場流通的特點。在過去十年中,登陸中國院線的海外影片類型更加豐富、藝術表達更加多元。尤其近幾年,人們提及外國影片,不再局限于好萊塢,越來越多亞洲電影與中國觀衆見面,繁榮了我國院線市場。
據了解,除了引進好萊塢影片,我國每年還要引進40到50部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影片,目前這些影片以亞洲電影爲主。市場是檢驗電影質量的試金石,從亞洲電影在中國的票房表現可以看出,中國觀衆對于亞洲電影的觀影意願和觀影熱情日益高漲。
電影節獲獎和各國票房冠軍,成爲我國引進亞洲電影的風向標。2012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伊朗電影《一次別離》在中國上映,雖然這部影片叫好不叫座,但它極大地鼓舞了中國藝術片的創作。2016年,動畫電影《你的名字。》成爲日本電影在中國市場的票房冠軍,深受中國動漫愛好者的喜愛。2017年,泰國年度票房冠軍《天才槍手》刷新了泰國片在中國的票房紀錄。2018年,獲得了第71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榈獎的《小偷家族》在中國上映。2019年5月,獲得了第71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的黎巴嫩影片《何以爲家》(《迦百農》)與中國觀衆見面,獲得較好票房的同時也引發觀衆熱議。值得一提的是,從2009年《三傻大鬧寶萊塢》、2017年《摔跤吧!爸爸》到2019年《調音師》,印度電影在中國市場一路高歌猛進,演員阿米爾·汗更是以多部優秀作品成爲最受中國觀衆喜愛的印度明星。
在“迎進來”的基礎上,中國電影也在“走出去”。2016年周星馳導演的《美人魚》成爲中國電影票房冠軍。海外發行方面,該片先後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泰國、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上映。其中,該片在越南連續上映四周,最終獲得442萬美元高票房成績。2018年陳凱歌導演的《妖貓傳》、2019年韓寒導演的《飛馳人生》均在日本熱映,高票房的背後是中日文化的內在共通與融合。
從1982年影片《少林寺》吸引世界各國觀衆中國遊,到2012年《泰囧》帶火中國觀衆泰國遊。越來越多的中國電影開始在越南、印度、馬來西亞、斯裏蘭卡、尼泊爾等國家取景,電影文化的跨國流通,有力地促進了相關國家文化與旅遊産業的發展。
4.取長補短,實現技術互補
早些年,中國電影業界極度缺乏制作人才。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钗》、馮小剛的《集結號》、陸川的《九層妖塔》等多部商業大片的特效均由國外團隊擔綱。在拍攝《一九四二》時,導演原本想要使用國內團隊,但因無法實現理想爆破,最終選擇放棄。
這幾年,在與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不斷合作、交流和學習的過程中,我國特效制作取得了顯著進步。韓國電影工業體系較爲完善,擁有亞洲最好的爆破、視覺特效和化妝技術。中國大片多次邀請韓國團隊合作,這對國內團隊的成長起到巨大促進作用。我們通過向韓國同行學習積累了經驗。目前我國特效制作分工細化,如炸點、實體爆破、3D打印等分屬于不同的特效團隊。電影《妖貓傳》獲得了第12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視覺效果獎,以石井教雄爲首的視效團隊多次訪問我國並與我國電影界合作,這爲我國電影人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學習機會。
目前我國特效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行業水准。以《流浪地球》爲例,Base?FX公司承擔了該片主要特效制作和前期概念設計。該公司是亞洲範圍內知名的影視特效公司,擁有中國最大的電影特效團隊。特效分包已經成爲行業慣例,《流浪地球》後期制作階段被分包到六家公司,主要由中國More?VFX、中國橙視覺、中韓Dexter工作室和中德Pixomondo公司承擔,影片特效中的四分之三由中國制作。
此外,亞洲各國間的電影技術交流也越來越頻繁,形式更加多樣,其中包括制作公司員工跨國培訓、電影國際工作坊以及政府資助海外留學等。在特效職業教育方面,韓國和泰國較爲發達,相較于中國更加完善。
此外,業界講座與經驗交流會也更加密集。2018年4月22日,《妖貓傳》日方合作團隊OMNIBUS?JAPAN在北京舉辦特效分享會,揭秘後期制作過程,全場座無虛席。2019年6月6日Base?FX公司將在東京開展一場“關于中國首部科幻巨制《流浪地球》的視覺特效擔當”交流會,據了解日本業界非常關注,報名火熱。
5.“一本多拍”,展現多元文明
“一本多拍”,是指一個劇本在不同國家根據不同的市場與受衆進行本土化創作,這在亞洲各國之間較爲流行。韓國電影《奇怪的她》是“一本多拍”的典型案例。這部電影分別被中國、日本、泰國、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國拍攝,並在亞洲各國相互流通,2015年該片的中國版《重返20歲》收獲了3.66億元的票房好成績。2018年國慶檔上映的現實主義題材影片《找到你》與韓國電影《消失的女人》同用一個劇本。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白夜行》被拍成日本版和韓國版,《嫌疑人X的獻身》以中日韓三版與觀衆見面。
電影故事的産生與環境和文化密不可分,影片在劇本階段完成基礎設定,“一本多拍”能夠讓故事在不同國家落地,結合本土文化,依據共同經驗,講述本國故事。
整體來看,由于曆史與地理等原因,亞洲各國在電影交流中存在天然優勢;但同時影視文化各具特色,正是因爲差異的存在才使得各國之間能夠互通互鑒,使本國電影更加多元化、多樣化。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期間,亞洲電影人共聚一堂,舉辦了一系列電影傳播交流活動,包括電影大師對話、2019亞洲電影展等。借著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東風,亞洲各國正以更加積極的態度發展影視文化,增進合作,加強交流,力求共建亞洲影視文化共同體,促進亞洲電影共同進步。
(作者:李雅琪,系陝西師範大學電影文化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