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百度上有一個詞條,關于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去新加坡可以說中文嗎?”好奇的驅使,許多的人不由自主地點入浏覽。
在衆多人的認知裏,新加坡像是我們另一處的”友誼港灣”。今年大熱的電視劇中,有這樣一部特別的”混血兒”——《小娘惹》
【圖】《小娘惹》劇照
制作人員以及劇情設置讓影片成爲2020年大播熱劇之一,它也因此將新加坡文化帶入更多人視野之中。
“新加坡裏好多人都說中文。”許多短評中都涉及到這樣一句話。“但是我們並不說中文,理論上我們只是會說。”在無數短評中有這樣一位新加坡網友這樣談到。
01 新加坡的船長是華裔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祖籍廣州生在新加坡的華裔。自幼受西方文化熏陶的他從時局動蕩的環境裏成長,輾轉西方熟稔歐洲文化,正統的西方文化孕育出這位”開國元首”李光耀。
【圖】”新加坡國父”李光耀
時代更叠,戰爭不斷。“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李光耀求學回歸新加坡,正式走進政治領域,把馬來西亞聯邦的港口變成了如今的新加坡,成爲”亞洲四小龍”之一,成爲國際舞台上一顆姣姣明珠。
但如今”中新”建交多年友誼深厚的背後,有許許多多曾經相悖的故事。”華人衆多,一度成爲新加坡自治的阻礙之一。”局勢的逼迫,讓新加坡的分離政治自我成立國家變得尤爲艱難。
李光耀是一個優秀的掌舵者,他在動蕩不安,交雜反複的國際關系中,找到合適的鏈條,相互搭建,最終華人衆多的馬西亞聯邦將其分離,新加坡也利用好時機正式成爲自知自主的新國家。
世界原本就是一片蔚藍的大海,每一塊有生命的土地是後天形成的。
【圖】15世紀的地圖
新加坡建國初期尚未完全脫離馬來西亞的幫助,難以自給,舉步維艱。過于緊密依靠的關系,在走遠之後越是難舍難分。
李光耀是個聰明的政治家,運籌帷幄,一系列的問題逐漸解決,新加坡最後還是散發出了它的邊界光芒,成爲一個真正的國家。
02 西學刻骨,中學難易
國父李光耀自小接受正統的西方文化,如同我們年幼便刻入骨子裏的中華文化,他雖是華人血脈後代,但他不長于這一塊土地,澆灌成長的肥料,是咖啡而不是濃茶。
新加坡原本隸屬于英國殖民地馬西亞聯邦,所有文化的土壤都埋了咖啡的種子,就算是茶葉,也是矮腳桌上華麗歐式杯具裏的紅茶。
時間過了太久,文化的土壤像是香煙裏的尼古丁,有沖擊也有融化。西方文化早在殖民的那一刻融進一個國家的文化。
因而,新加坡的英國文化太過久遠,滲進了文化的骨頭,難以改變更難以消磨。
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世界逐漸連成一個整體。資本家的”開拓之旅”在各方土地都留下了文化的影子,包括必不可少的語言,這也是英語成爲第一個世界通用語言的原因之一。
【圖】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交流溝通形成了記憶,英語是最好最方便的方式,工作、經商、交談甚至是歌唱,生活在新加坡裏近七成的華人也早已習慣了英語交往。
他們離開中國的時間太長,在新加坡的國度裏曆經了一代又一代,有些人甚至早就認同了自己的國籍不屬于中國。意識裏中國文化的日漸淡薄,也是”中文成爲官方語言”的阻礙之一。
官方語言代表國人普及。
新加坡成爲”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港口每天來往多國貨運,交談甚多,總有是要統一的語言才可快速完成必要的交流。“中文重新學起來太難。”
它幾乎能在新加坡的每個角落裏流行,卻不能完整有效地進入意識裏,因爲離開太久了。或許完整地中文交流,但那些”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的意味還是難以深入人心。
03 尊重他們的選擇
李光耀的觀點提出,引發許許多多的評論,其中有好有壞,互聯網的世界裏,各執其詞,難以統一。
人們總是過多地在意結局是否統一,卻忽略了太多過程中意料之外的插曲。
項羽自刎烏江,度過江東之後或許能夠再起東山,但是他卻覺”天要亡我”。最後慷慨赴死,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選擇,就算是換成一個大國,也是同樣的道理。
【圖】新加坡
很多人至今難以理解,新加坡七成以上都是華人,用漢語不是更好地治理嗎?李光耀根本不這麽認爲,很長一段時間裏,李光耀沒有對廢除漢語作出解釋,直到2013年。在這一年,李光耀撰寫了《李光耀觀天下》,在這本書中李光耀終于對此給出解釋。
李光耀選擇這樣的文化阻斷,也是在新加坡的實時局勢下的文化選擇。或許他的中國名字和血液裏的中華因素讓他一直存留在我們的文化認同裏,但我們也不能因此而過于主觀地評判一個人甚至是一個國家的選擇。
原來新加坡剛剛獨立後,當地中華總商會代表們就組團遊說李光耀,希望將漢語作爲新加坡國語。李光耀跟代表們交談時很強硬,“你們得把我打倒,否則漢語永遠不可能作爲新加坡國語。”把英語作爲官方語言,是李光耀擁抱西方的標志之一。
基于現實考慮,李光耀放棄漢語把英語定爲了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因爲他認爲漢語劣勢明顯,無法提高新加坡的國際競爭力。李光耀甚至曾斷言,如果未來新加坡將華語定爲工作語言,那將是非常愚蠢的,因爲現在即使是中國人從幼兒園到大學也都在學習英語。
結語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在我們的文化人認同裏,中華文化已經是我們內心裏歸屬感的源頭,那是我們血液裏帶著的根,也是我們在無數個成長過程中哼唱的鄉音。
【圖】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
世界變換不停,逐漸拉大的地域距離只是發展的必要規律,但是文化是存活在人精神世界裏的東西,它永遠不會消失,也永遠不會停止生長。
我們可以要求自己不斷地深入挖掘中華裏的無數個瑰寶,把自己的根紮進冒著水的泥土,但是我們不能要求別人也這麽做。
華裔並不是中國人,他們雖然是留著中國的血脈,但他們並沒有成爲我國的公民,沒有享受到中國的權利,更沒有責任去履行義務。
他們說著中國語言,但他們已經在曆史長河裏生長出了自己的文化,我們不可以也不可能要求非中國人去繼承或是認定中國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