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人口約570萬人,其中75%的是華人。華人指的是具有中華民族血統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的人。
既然華人群體占據大多數,那漢語理應爲新加坡的國語。然而,新加坡並沒有將漢語列爲第一官方語言,而導致這種結果的最大原因,與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有關。他列出了三條原因,拒絕將漢語列爲新加坡的國語。
第一,新加坡人對漢語的認同感低,對英語的認同感很高。英國曾殖民過新加坡,將先進制度、技術、文化、設備帶到新加坡,促進了新加坡的發展。正是因英國殖民,新加坡從小城市發展成爲一個繁榮發達的世界級港口城市。所以,新加坡人對英國有好感,認同接受英國的文化,包括語言英語。
英國殖民新加坡的時候,中華民族式微,對新加坡的影響極其有限。雖然新加坡人身上流著中國人的血,但有句話叫有奶便是娘,新加坡從英國獲得了諸多好處,自然而然的與英國融爲一體,心連著心,與中國漸行漸遠。
第二,李光耀認爲,漢語存在明顯的劣勢,如果把漢語定爲新加坡國語,將會是一個錯誤。
爲何李光耀這麽認爲,因爲漢語太難學,筆畫多,難寫,一個讀音有不同的漢字,如果放在語境中,很難讓人理解。而英語學起來較爲容易,適合全國普及。李光耀本身是一名華人,祖籍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黨溪鄉,他學習了幾十年,都沒有掌握漢語的精髓,其他人更難學好漢語。
第三,新加坡除了華人外,還有馬來人、印度人、歐亞人、泰米爾人等等。如果將漢語定爲國語,其他人會不滿。這不利于團結,會引發矛盾。
“少數服從多數”這一原則,不適用于選國語這件事。新加坡要照顧到各群體的利益,盡可能讓各個群體都滿意,或者讓他們不産生負面情緒。
李光耀帶領新加坡人踏上富裕的康莊大道,用30多年的時間,將新加坡打造成爲一個經濟發達、社會文明、人民幸福的世界級城市。從這一點來看,李光耀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正確的。
不過,時代在發展,世界格局正在發生激烈變化。漢語作爲世界上唯一能表達意思十分豐富完整優美且意景深遠的語言,未來有著很大的擴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