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水蒼茫閩山碧 橫掃千軍各卷席
詩中的贛水,是贛江;閩山,是武夷山。一道巨大的武夷山脈,隔開了江西與福建,也幾乎隔開了兩種方言區。
今天,我們就要說說,福建人說的話——福建話,在語言學上,它的名字叫閩語。當然,閩語的分布,跟福建省界,並不重合。
武夷山
【閩語—福建話的地區分布】
閩語爲“漢語族七大方言”之一。主要分布于閩西外的福建絕大多數地區,以及海南、浙江南部、廣東東南部和南部、台灣省,以及海外新加坡、馬來西亞的閩人活動地區也有分布。
【漢語方言分布地圖】閩語爲官話、晉、贛、閩、粵、客家、吳(也有人將徽語從吳語中單獨列出)七大方言之一。
【閩語—福建話的片區分布】閩語覆蓋了福建省大部分區域,但閩西南客家地區除外。同時,廣東潮汕、雷州半島,浙江溫州部分地區,以及台灣,都有閩語的分布。可見“福建人未必說福建話,不是福建人未必不說福建話”。不少廣東人、海南人、浙江人、台灣人,也說福建話。
【福建省的各種方言分布】福建人主要說閩語,但周邊又有吳語、贛語、客家話的分布,這些方言一定程度也影響了閩語。閩北、閩中、邵將片區的閩語,受到周邊影響尤其大,有學者據此,將這些受到周邊影響並深居陸地的閩語,稱爲沿山閩語。沿山閩語稱呼“豬”爲“豨”來自古代南楚方言,而閩南、閩東、莆仙、瓊雷等沿海地區的閩語支系,則被稱爲沿海閩語。
【閩南語與其他方言聲、韻母對比】同爲閩語,但其內部溝通其實並不順暢。閩東、閩南、閩北、閩中、莆仙五大支系構成閩語,但其內部差異巨大,各語言之間基本上無法相互通話。
【福建省內部方言劃分】1963年,學者潘茂鼎、李如龍、梁玉璋、張盛裕、陳章太在論文《福建漢語方言分區略說》中,提出將閩語更細地拆分爲五個區。“閩北方言”被拆分爲閩東區(閩東語)和閩北區(閩北語);“閩南方言”被拆分爲莆仙區(莆仙語)、閩中區(閩中語)和閩南區(閩南語)。
這種分區法不久後被中國大陸學術界采納。後來,又將邵武、將樂一帶的方言從閩北語中拆分出來設置邵將區(邵將語)。這種分區法後來也得到國際學界的普遍認可。
【語言影響了民居分區】建築學者根據方言片區劃分的建築區劃。
【中國地形鳥瞰圖】在中國地形圖上,東部地區海拔較低,但東南沿海的福建特別突出。
【地形圖上的福建】福建地形俗稱“八山一水一分田”,遍地是山,山環水繞,幾乎沒有平地。這種環境讓這裏自古以來成爲難以被征服的區域。福建也因此贏得了“閩在海中”“東南山國”的稱號。
【戰國時期楚國疆域界限】相比周邊江西、浙江,福建更晚接受外來文化,這與其多山的環境密不可分。春秋戰國,楚國向南拓展的步伐,被巍峨的武夷山阻擋。
【浙閩丘陵,福建區域更爲崎岖】福建、浙江所在的浙閩丘陵地理單元,與江南丘陵、兩廣丘陵組成了東南丘陵。從地形圖可以看到,福建地區的山最爲密集、破碎。這種環境對語言産生了兩種影響:一、外界方言很難滲透進入 二、內部交流也有了障礙。這就造成了,閩語古老,進化慢,保留了很多古漢語或當地土著古老的詞彙。破碎的山地環境,又讓內部分化成不同單元,閩語分支又有了不同發展,因爲溝通困難而有了“十裏不同音”現象。
【福建的流域區劃】閩語支主要通行的福建地區多山,交通不便,因此素有“十裏不同音”之稱。除了山的阻隔,還有水的切割。河流在山地環境中,來回曲折蜿蜒,形成了複雜的流域環境。東南地區河流本來就短小,而福建的河流,在山的阻隔下,又有更多小、微流域。方言也幾乎因流域而分割成不同的文化空間。
【福建周邊要塞分布圖】盡管很難被外界進入,但四周的山體還是留下了不少隘口。這些關口,成爲鄰近地區文化進入的窗口。漢武帝滅閩越後駐軍多爲吳人和楚人,他們將母語帶入福建,形成了原始閩語。西晉末年中原漢人入福建,帶來了中原漢語音素。吳語使浦城吳語化;贛、客家語使用者讓邵將地區客、贛化;閩南人與客家人遷入沙溪閩中語;興化地區(今莆田)與閩東交流形成莆仙話。不同時空的交流,形成了不同方言分支,這是閩語特色。
大福建:讓中國腹部硬起來
愛拼才會贏的福建人造了五花八門的房子
浙江福建都沒有大河,爲什麽不缺水?
福建山路真比蜀道難?金庸先生給出了這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