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與建設美麗河湖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實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現階段各地河湖保護與建設路徑尚不清晰,思考並闡明爲什麽保護與建設美麗河湖、建設什麽樣的美麗河湖、如何保護與建設美麗河湖,具有重要意義。
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的重要意義
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是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中國是世界上河流湖泊最多的國家之一,流域面積超過50km2的河流有大約4.5萬條,水面面積超過1km2的湖泊接近3000個,但豐富的河湖資源尚未轉化成爲優良的生態環境産品。2020年底,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已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進入起步階段。但消黑除劣與美麗河湖目標仍有差距,缺口較大。
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是實現美麗中國的重要路徑。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美麗”新目標及四項任務: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以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爲切口,宣傳推廣先進經驗,引導各地實踐探索,能夠提綱挈領帶動各地加強水生態環境保護,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營造共建、共享美麗中國的良好氛圍,引領更深層次、更廣範圍、更高水平的全民行動。
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具體實踐。實踐證明,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生態環境是影響高質量發展的內生要素,良好生態環境是檢驗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准。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突破性成效後,有條件也有必要通過美麗河湖創建工作,進一步提升水生態環境和城市品質。
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的重要內涵
水生態良好是美麗河湖應有之義。2020年,我國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優良(Ⅰ-Ⅲ類)比例爲83.4%,劣Ⅴ類比例爲0.6%,整體水質顯著提升。但也應看到,水生態狀況成爲了進一步建設美麗河湖的突出短板。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的工作重心需要從水質改善向水生態保護轉變。
人水和諧是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的根本目的。還河湖以甯靜、和諧、美麗,同時在不斷改善水系統自我維持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使水資源能夠爲人類生存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久遠的支撐和保障,是美麗河湖建設的初衷與目的。
水量保障是美麗河湖建設的基本要求。河湖生態流量保障程度是衡量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綠水青山恢複效果、人水和諧共生程度的重要標志。我國水資源禀賦差異巨大、供需矛盾突出。美麗河湖建設應以生態流量得到保障作爲基本要求,優化生態水量配置和管理,保障生態用水穩定,實現“有河有水”。
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路徑
一是把握大原則,制定小標准。“美麗河湖”是美學概念延伸至生態文明領域的具體體現,是綠水青山之美與生態文明之興的結合。爲更好開展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工作,需按照目標導向的原則,細化美麗河湖指標體系,描繪清晰具體的奮鬥目標。生態環境部已提出“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的總體方向,各地應依據自身的河湖禀賦條件,靈活制定符合本轄區的美麗河湖評價指標體系。除凸顯本地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涵蓋的共性指標外,還可通過加分項、自評項、特色項等形式,給河湖保護與建設主體一定的自我闡述空間。在“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的統一前提下,呈現各自獨特的美麗河湖面貌。
二是以點帶面,形成廣泛示範效應。美麗河湖作爲普惠的優良生態環境産品,應具備一定建設規模,即涉及河湖彙水範圍面積相對較廣、受益人口多,群衆參與度高,在轄區內具有一定影響力。因此,一方面,應達到自然水系連通,實現“治理一河湖,提升一片區”的目標,體現河湖格局;另一方面,應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制度政策和長效機制等,可供本地、全省甚至全國參考、複制。
三是以考評促建設,激發內生動力。應充分結合近年來水利部門“健康河湖”“幸福河湖”,以及住建等部門黑臭水體治理的工作基礎,形成國家層面的美麗河湖考核評估體系,並納入各地政府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和各級河湖長制履職考核範圍,形成部門合力。要引導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構建轄區評價指標體系,細化考核評價辦法、指標、標准和權重,更好發揮考核評價指揮棒的導向作用。建議積極嘗試以獎代補形式,調動河湖屬地建設積極性,形成爭創美麗河湖的良好氛圍。
四是探索美麗河湖建設與高質量發展的契合點。河湖周邊,往往人口聚集或人類生産、生活活動頻繁,具有輻射帶動周邊産業發展的先天潛力。積極探索美麗河湖轉化爲“金山銀山”的有效途徑,同時利用“金山銀山”反哺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實現“美麗河湖”和“金山銀山”的雙向轉化。可借鑒國際社會,如新加坡加冷河相關成功經驗,注重創新驅動和社會參與,持之以恒的水環境治理促進其休閑旅遊、綠色産業繁榮,城市面貌煥然一新。與此同時,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中充分凸顯生態要素,不斷加強河湖環境保護與建設,形成良性循環。
五是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科學制定“一河(湖)一策”,將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的任務拆解並落實到河(湖)長制中,“一把手”主抓、各責任單位負責、多部門聯動,共同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因地制宜形成規範性管理文件,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依托現有信息化基礎,打造對公衆開放的美麗河湖平台,形成生態環境信息定期通報制度。暢通群衆參與河湖監管投訴的渠道,倡導廣大群衆參與到河湖日常管理與保護修複等各項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