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提出,臨港新片區要對標國際上公認的競爭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園區,選擇國家戰略需要、國際市場需求大、對開放度要求高但其他地區尚不具備實施條件的重點領域,實施具有較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政策和制度。
那麽“國際上公認的競爭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園區”到底是哪些?他們又有哪些經驗可供臨港新片區借鑒?
通過大數據分析,我們發現,美國紐約港自貿區、荷蘭鹿特丹自貿區、迪拜傑貝阿裏自貿區、巴拿馬科隆自貿區、韓國仁川自由經濟區、新加坡自由港等,是國際著名的自貿區,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16年全球貿易促進報告》,這些自由貿易區所在國貿易便利化指數在全球排名中也較靠前。這些自貿區有哪些政策特色呢?我們進行了梳理。
美國紐約港自貿區:
20世紀30年代,經曆了大蕭條的美國通過了《對外貿易區法案(1934)》以刺激經濟增長,該法案提出:在港口或機場附近劃出一個特別地區作爲自由貿易區。該區不在海關管轄之內,凡依法進入區內的貨物,都不受美國海關法限制,並享有各種優惠待遇。同時,聯邦政府還設立了專門管理機構――對外貿易區委員會(Foreign Trade Zones Board, FTZB)。此後自由貿易園區迅速成長起來,遍布全美各州,尤其是在邊境口岸城市。
美國盡管有大量的自由貿易區,但自貿區的總産值僅占美國貿易總量的20%左右。運營者大多是私營企業,並非政府。美國自貿區分爲兩類:一是綜合性自由貿易區,稱對外貿易區,主要從事貿易,以方便貨物進出、加快貨物流轉、提高國際貿易效益、增加就業等爲目的。二是單一性的自由貿易區,稱貿易分區,主要搞加工業,以提高産品附加值、擴大出口爲目的。
紐約自由貿易區始建于1979年,又稱紐約港第49號對外貿易區,1979年由美國國會批准設立,是全美267個自貿區中面積最大的自貿區。僅在伊麗莎白港區就擁有8.4平方公裏的土地,而在附近伊麗莎白工業園區和澤西港,也有區域,總共約有5000人。主要功能是貨物中轉、自由貿易,外國貨物出港(進入美國)前不收關稅。在2010年財政年度,進口了226億美元的貨物。紐約自貿區所采取的主要政策就是減稅。
設置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來吸引企業:
1.進口關稅可延遲繳納:運進自貿區的貨物不需要立即繳納進口關稅。只有當貨物通過海關運入美國時才需要支付關稅,有利于企業的現金管理。
2.倒置關稅率節省關稅:通過在自貿區設廠,企業可以自由選擇支付原料的稅率還是成品的稅率,由此可以選擇其中稅率低的支付。
3.無關稅出口:企業在自貿區設廠可以不需要支付任何進出口關稅實現出口。
4.節省爲廢品支付的關稅:企業如果在自貿區設廠,進口原料中的廢品以及生産過程中浪費的原料不需要支付進口關稅。
5.國際退貨無需支付關稅:自貿區産品出口海外,如果遇到退貨,不需要爲退回的貨物支付進口關稅。
6.進口備件退回免關稅:企業可以在自貿區倉庫儲存目前不需要的進口備件。如果最終不需要該備件可以免關稅的退回或者銷毀。
7.簡化進出口程序:在自貿區永遠不用擔心過海關造成的延誤,或者進出口稅務問題造成物品被查扣。從自貿區出發,貨物送達更加便捷。
8.無需爲人力和行政開支付稅:在自貿區生産的産品運入美國海關時,進口價格中由于人力成本,行政開銷和企業利潤的那部分不需要繳納進口稅。
9.質量監控:企業可以先免關稅進口商品進入自貿區,經過質檢合格後再支付進口稅通過海關進入美國。不合格的産品可以免稅退回或者銷毀。
10.自貿區之間運輸:很多企業需要在不同的自貿區間轉移貨物,這都是免關稅的。只有最終通關進入美國的時候才需要支付關稅。
11.節省貨物處理費:自貿區的貨物可以24小時無限制地通過海關。企業只需要每周申報一次過關記錄和繳納一次貨物處理費。每個企業每周需要繳納的貨物處理費最多爲485美元。如果在自貿區外的企業每次進口都需要申報,那麽需要支付貨物處理費。貨物處理費也沒有上限。
12.不受進口配額限制:需要美國配額的商品可以先存在自貿區,不受到配額的限制。一旦配額開放,商品就可以第一時間通過海關運入美國。
13.安全:自由貿易區是受海關監督,提供海關要求的安檢程序。自貿區內部的企業可以不必花費保險和保安的開支。
14.按季支付港口維護費:自貿區的企業根據運入自貿區的貨物數量按季支付港口維護費,而不需每次進口都支付。
15.庫存控制:在保稅區經營的企業需要執行嚴格的財務制度,保持接收、處理和發貨等各環節的單據。通過這樣嚴格的制度,有效地減少企業錯誤發送貨物的可能。
16.消耗商品不繳納關稅:在保稅區加工消耗的商品一般是不繳納關稅的。
17.庫存稅(Inventory Tax)優惠:美國大多數州和縣稅務機關免除自貿區所有貨物的庫存稅。因爲根據聯邦法律,爲出口而設立的特別區域生産的産品或者是個人使用的進口有形資産免除從價稅(ad valorem tax)。
18.展覽商品不需關稅:許多公司利用自由貿易區作爲商品和機械的展示區,因爲把展品從海外運進自貿區不需要進口關稅。
19.保險費用優惠:自貿區內商品的投保價值不需要包括應繳進口稅額的部分。所以爲在自貿區內商品購買保險的時候,投保額度可以少一些,保險費用也要少一些。
20.不需原産地標記:進入自貿區的商品不需要擁有原産地標記,可以爲企業節省複雜的手續和開銷。如果需要,企業可以在自貿區內爲商品加上原産地標簽。
21.自由轉讓商品所有權:在自貿區內,只要沒有零售銷售,商品可以自由買賣。
荷蘭鹿特丹自貿區:
鹿特丹港是歐洲第一大港,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物流中心之一。鹿特丹港占地126平方公裏,港區四季不凍、泥沙不淤、常年不受風浪侵襲。該港通網全球1000多個港口,貨運量占荷蘭全國的78%。每年約3萬多艘航海船只和1 1萬艘內陸船只抵港。2017年,鹿特丹港貨物吞吐 量爲4.67億噸,其中液態散貨 2.17億噸、集裝箱貨物1.462億噸 (1370萬標准箱)、固態散貨8020 萬噸、其他貨物2360萬噸,是歐洲 最重要的石油、化學品、集裝箱、鐵 礦、食物和金屬的運輸港口。
鹿特丹港基礎設施歸鹿特丹市政府所有,港務局負責港區和工業區的管理、經營和開發。港務局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7.121億歐元,淨利潤1.87億歐元,投資額達到2.138億歐元。目前,鹿特丹港59%的貨物由公路運輸,31%貨物由水運,10%貨物通過鐵路運輸,但港口計劃到逐步提高水運和鐵路運輸的比重,到2030年將公路運輸比重降到35%。
其實,自由貿易港最重要的“關稅減免”在歐盟內部已經不複以往的競爭力,因爲隨著歐洲一體化的進程,歐盟成員國之間大部分貨物都能實現免稅流通。但鹿特丹港依然因爲超強的港口服務引領能力和物流服務功能而獲得成功。
鹿特丹港區與保稅區倉庫實行“區港合一”一體運作。服務最大的特點是儲、運、銷一條龍。通過保稅倉庫和貨物分撥中心進行儲運和再加工,提高貨物的附加值,再通過公路、鐵路、河道、空運、海運等多種運輸路線將貨物送到荷蘭和歐洲各地。通關方面,海關提供24小時通關服務,先存儲後報賬,以公司賬冊管理及存貨數據取代海關查驗。“配送物流園區”成爲衆多企業在歐洲建立的配送中心,也是小企業所依托的能保送按時送貨的物流商。整個港區均采取先進的電子信息網絡和通信技術對港口進行全方位管理。
在自由貿易方面,荷蘭設立爲進口商品提供稅務免交或緩繳優惠,爲進口商節省現金流。進口産品如果在園區內進行加工,可暫時免交進口關稅,之後按照制成品稅率繳納關稅。這個政策對制藥、醫療和信息通訊等行業尤其利好,因爲原料或零部件的進口關稅較高,而制成品的關稅較低或免征關稅。
港區開放領域廣泛,外商直接投資限制較少,外資享受國民待遇。在鹿特丹港,除少數不准國內私人投資參與的國有和非政府壟斷行業,以及金融、投資服務業和少數其他領域受歐盟互惠條款約束外,外國公司可自由投資任何部門。
外彙管理方面,外資企業的利潤、資本、貸款利息和其他合法收入彙出不受任何限制,外國投資者可以選擇任何一種貨幣作爲支付幣種。外國投資者也可以在荷蘭開設其他外彙賬戶,不受外彙管理的限制,在荷蘭從事與進出口業務有關的外彙交易不需要領取特別許可證。外國企業在荷蘭融資也享受國民待遇,外企可以通過阿姆斯特丹紐約泛歐交易所主辦市場、創業板、快速通道和替代投資工具上市融資,也可以向銀行申請抵押貸款和引進投資基金等特定渠道進行非公開融資。
巴拿馬科隆自由貿易區:
巴拿馬科隆自由貿易區成立于1948年,地處巴拿馬運河大西洋人海口處。科隆自由貿易區不僅是西半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同時也是僅次于中國香港的世界第二大自由貿易區,該自貿區既是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最佳通道,也是北美與中南美洲的連接要點。
巴拿馬地理位置優越,但國內市場容量小,因此該貿易區是轉口集散型貿易區:從世界各國進口商品、然後再以批發銷售方式把商品再出口到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自貿區的成功有賴于其在航運物流,轉口貿易基礎上,培育運河産業群,才使科隆成爲今天的世界航運中心和貿易中心之一。此外,科隆自貿區在船舶代理、船舶及貨物保險等航運服務業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科隆自貿區海關辦事機構只對進出口貨物中與外界的聯系通道進行監管,對區內貨物的正常經營活動不加幹預,豁免關稅的範圍相對較寬,並且自貿區的進出口手續簡便快捷,通關效率很高。
在科隆自貿區內實行的稅收優惠政策就較多。比如,巴拿馬公司所得稅平均爲 30%~40%,而在科隆自貿區內卻只征收 2.5%~8.5%,而且,除了車輛牌照稅外,其余的銷售稅、增值稅、不動産銷售稅以及企業和個人每月繳納的市政稅全部免除,只對煙 酒、毒品和危害公共安全的物品征收關稅。自貿區內貨物進口自由,無配額限制,不繳納進口稅; 貨物轉口自由,無需繳納稅。此外,設在貿易區內的企業,其産品向美國和歐洲出口不受配額限制並享受優惠關稅。
科隆自由貿易區貨物流轉量巨大,轉口貿易成爲了主要業務,巨額的貨物流通帶動資金在自由貿易區內快速大量的流動,由此也促使多家外資銀行及分支機構在此設立。此外,巴拿馬科隆自由貿易區也是中國的重要貿易夥伴。
目前,科隆自貿占地約400公頃,區內有2000多家企業,共有2萬人在此就業,占科隆市就業人口很大比例。除此之外,還建成了5個大型碼頭和一個國際機場,進出口和轉口貿易額達百億美元。根據巴拿馬政府的相關統計,科隆自貿區在2010年的前三個季度中的淨收益是4.9 億美元。可以說科隆市的繁榮發展是建立在自貿區的基礎之上。
迪拜傑貝阿裏自貿區
在迪拜的30多個自貿園區中,傑貝阿裏自貿區是建立最早,也是最知名的一個。1985年建立至今,傑貝阿裏自貿區的企業數從一開始的19一路飄升至如今的8600以上,超過20%的500強企業在這裏落戶,體現了迪拜非常典型的“總部經濟”。
目前,該自貿區可提供13.5萬個就業崗位,吸引的外資占迪拜總數的23.9%。2017年,傑貝阿裏自貿區産生的貿易額占到迪拜總貿易額的23%,以及所有自貿區貿易額的70%,成爲自貿區中的中流砥柱。
傑貝阿裏之所以受到全球企業的青睐,成爲高度知名和活躍的自貿區,是因爲其高度開放的特點對企業有著不小的誘惑力。迪拜的營商環境優越且寬松。迪拜自貿區允許外資100%獨資,不受阿聯酋公司法中條款的限制;資本和利潤也可以不受貨幣限制100%彙出境;無外彙管制,貨幣可以自由兌換;在勞動力上,跨國招工也不受限制。此外,在迪拜自貿區,公司所得稅可以得到50年內的免除,商品的進出口關稅、再出口關稅都可以免除。如此優惠條件爲企業的經營提供不少便利。
同時,傑貝阿裏自貿區管理局(JAFZA)爲入駐企業所提供的“一條龍”服務,很大程度上也輔佐了自貿區的招商引資。在招商方面,從提出發展和投資建議、挑選投資場所、爭取合資機會、實地商業考察等環節,管理局無一不參與。此外,自貿區日常的服務和管理工作管理局也一一包攬。
韓國仁川自由經濟區
韓國的自貿區大致分爲兩類。一類是産業園區型,比如馬山自貿區。它是設立于70年代的外國人專用出口加工區,服務于出口並吸引外資,爲當時的韓國經濟做出了突出貢獻。另一類是物流型,例如現在爲人熟知的仁川自由經濟區。
仁川自由經濟區在2003年建立,作爲一個物流型自貿區,它在地理位置上就占據絕佳優勢——與中國、日本、俄羅斯等幾大經濟體毗鄰。在3個小時的飛行距離內,仁川自由經濟區附近人口過100萬的城市共有61個。
好的地理位置是先天優勢,完善的物流和交通條件才對仁川自由經濟區成爲重要貨運樞紐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首先是依附于仁川國際機場,據自貿區官網,該機場航班連接188個城市,貨運量達到500萬噸,位列世界第二,在東北亞乃至更大範圍內處于貨物樞紐的地位。目前,經濟區內已駐紮90家航空公司。
其次還有仁川新港及國際客運站兩個港口、5條連接首爾市及其他城市車站的公交線路及3條高速公路。
空港樞紐和自由貿易區的疊加往往能産生巨大效益,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使不少企業都向仁川經濟區抛來了橄榄枝。據新華網,早在2013年,就已有700多家物流運營商選擇仁川自由經濟區,包括貨運巨頭DHL、大韓航空、三星物流等。
新加坡自由港
與前幾個自貿區相比,新加坡自由港的曆史相對悠久。在1990年,新加坡港口集裝箱的吞吐量位列世界第一,直到現在仍在世界最大集裝箱港排名中排名第二,去年的集裝箱吞吐量達到3660萬標准箱,僅次于上海港(4201萬)。縱觀新加坡港的發展曆史可以發現,它始終堅持著稅收的大程度減免。
在1819年,英國人萊弗士登陸新加坡,發現那裏是一個天然的避風深水港,便在那兒設立了貨物碼頭。新加坡自此正式成爲了一個自由貿易港,港口的主要業務便是轉口貿易,任何國家的任何商品進出不需要繳納任何關稅。
1959年獨立之後,新加坡進入“替代進口工業化”階段,政府想著力于發展國內制造業。出于對本國工業的保護,政府開始對部分進口商品征收一定關稅,新加坡轉型成爲了有限自由港。但即便在這個階段,新加坡仍注重保持自身作爲一個自由港的優勢,關稅稅率與鄰近港口相比來得都要低。70年代之後,新加坡的制造業發展取得一定成效,開始積極鼓勵出口工業,這之後的商品關稅又開始重新被減除。目前,全球90%以上的貨物進出新加坡不需要繳納關稅。
新加坡不僅貨物通關成本低,通關效率也很高。據國際金融報,1989年,新加坡開始投入使用全國電子數據交換系統貿易網,打通了海關、稅務等35個進口貿易相關部門,貿易程序在一個平台上統一進行,通關時間只需不到1分鍾。
名詞解釋:自貿區、自貿園區、自由港
自由貿易區分兩種,一種是指國家或地區之間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締約國之間同意消除貿易障礙(包括關稅及非關稅障礙),屬于跨國界雙邊或多邊經濟貿易區域(Free Trade Area)。如歐盟、北美自貿區、中國-東盟自貿區、美洲自貿區等。
另一種是一個國家內圈定某一個地區爲自由貿易園區(Free Trade Zone),在這個區內可進行倉儲、貿易、加工等業務,在關稅和配額等方面有優惠規定,貨物儲存期限一般不受限制。上海自貿區和臨港新片區就是這一類。
後一類自貿園區中還有一些除了貿易自由外,還能夠進行離岸貿易發展離岸金融,包括投資自由、雇工自由、經營自由、經營人員出入自由等,這些自貿區也被稱作自由港。
欄目主編:王志彥 文字編輯:王志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