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藍字關注,不迷路~
猶如天上掉下的圓形水滴,隨著臨港新片區建設的加快,東海之濱的滴水湖成爲上海熱門景點之一。2003年,隨著洋山深水港工程啓動,東海邊一片灘塗上建起了一座濱海新城。
15年後,這片沃土承載著國家使命再出發。2018年11月5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宣布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科學決策作出的進一步擴大開放重大戰略部署。
2019年8月20日,臨港新片區正式揭牌。三年來,臨港新片區對標國際上公認的競爭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園區,在更深層次、更寬領域、以更大力度推進全方位高水平開放,持續加大開放型經濟的風險壓力測試,總體方案中的78項任務完成90%,形成全國首創性案例36個,初步形成了以“五自由一便利”爲核心的制度型開放體系。
“三周年是臨港新片區發展的一個裏程碑,也是我們激蕩奮鬥豪情的一個新起點。”臨港新片區黨工委副書記袁國華表示。當下,獨立綜合性節點濱海城市的定位,將賦予臨港新片區更多改革自主權和先行先試任務,成爲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田”。
對標最高標准 探索高水平制度型開放體系
在臨港新片區揭牌至今的1096天內,臨港新片區簽約項目1196個,總投資超6500億元,平均一天就要簽約一個項目;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實現每年翻一番,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263.3%。
相比經濟數據的攀升,臨港新片區探索的“五自由一便利”(貿易自由、投資自由、資金自由、運輸自由、人員從業自由、信息的快捷聯通)的制度型開放體系,更是使命與職責所在。
根據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臨港新片區將選擇國家戰略需要、國際市場需求大、對開放度要求高但其他地區尚不具備實施條件的重點領域,實施具有較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政策和制度,加大開放型經濟的風險壓力測試。
“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要進行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開放,努力成爲集聚海內外人才開展國際創新協同的重要基地、統籌發展在岸業務和離岸業務的重要樞紐、企業走出去發展壯大的重要跳板、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重要通道、參與國際經濟治理的重要試驗田,有針對性地進行體制機制創新,強化制度建設,提高經濟質量。”2019年金秋,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對臨港新片區提出了“五個重要”的指示要求,進一步明確了新片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實現路徑和具體舉措。
時隔一年,2020年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再次提及臨港新片區,“要更好發揮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作用,對標最高標准、最高水平,實行更大程度的壓力測試,在若幹重點領域率先實現突破。”三年來,臨港新片區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轉化爲改革創新的強大動力,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五自由一便利”已結出累累碩果。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總體方案78項任務完成90%,國家、上海市、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出台各類政策260余項,形成全國和全市首創性創新案例87個,其中全國首創性案例36個。
全國唯一一個特殊綜合保稅區——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無疑是臨港新片區對標國際公認的競爭力最強自由貿易園區的重要載體。2020年5月,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揭牌以來,聚焦國家戰略需要、國際市場需求大、對開放度要求高的重點領域,爲國家試制度、測風險、探新路。
外資班輪船公司“沿海捎帶”即是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落地的全國首創性案例之一。今年5月31日,27個從加拿大溫哥華進口至中國的集裝箱,在上海洋山深水港碼頭被裝上“美若馬士基”輪,運往最終目的地天津港,這標志著我國首單外資班輪船公司“沿海捎帶”業務正式落地。
新政策實施後,外貿箱在大連、天津、青島與上海洋山港之間可以用外資船捎帶,無須再通過額外中資支線船中轉。一位航運界人士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外資班輪船公司“沿海捎帶”業務此前已推動了至少16、17年,由于各種原因一直未能成行,而今實現突破,是國家更好發揮臨港新片區作用,推進國際航運領域開放突破的重要舉措。
建立國際航行船舶登記制度,實施“不停航辦證”,辦理時間平均縮短70%;推動保稅液化天然氣(LNG)加注業務落地,洋山港成爲全國首個、全球第三個可以爲國際航行船舶提供保稅LNG“船到船”加注的港口;首創以一線徑予放行、二線單側申報、區內不設賬冊等爲代表的海關監管制度,貨物整體通關時間壓縮至2小時,減少50%企業報關成本。
三年來,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新增企業1300多家,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28%,經營總收入年均增長21%。2021年,洋山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281.3萬標箱,助力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連續12年蟬聯世界第一。
“相比新加坡、迪拜等港口城市,臨港新片區既有世界級的優良港口,又有廣袤的長三角及長江流域廣大腹地的市場。”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和治理研究院院長胡怡建表示,“臨港新片區需要在離岸貿易稅收政策上有所創新和突破,進一步實現更大程度對外開放、更高質量經濟發展。”
主打跨境金融 推進金融業務先行先試
三年來,臨港新片區大力推進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積極推進金融業先行先試,累計落戶400多家金融企業,全國首家外資控股的合資理財公司、首家跨國金融集團獨資的金融科技公司等一批項目率先落地。
2020年9月,彙豐金融科技公司落戶臨港新片區,成爲全國首家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設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落戶一年多來,彙豐金融科技注冊資本已達1.2億美元,並已于2021年3月獲工信部頒發《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彙豐金融科技服務(上海)有限責任公司CEO張哲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彙豐金科致力于實現新興技術與財富管理應用場景的創新融合,與臨港新片區進行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大力度的金融高水平開放的創新基因高度契合。
越來越多的外資金融機構,以臨港新片區爲支點,服務于中外資企業的跨境金融需求。下個月,大華銀行上海自貿區支行將正式開業,成爲第一家落戶臨港的外資行。大華銀行中國行長兼首席執行官符懋贊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大華銀行中國將結合集團在東盟的業務網絡和經驗,同時依托新片區金融創新發展的政策優勢,打造跨境金融創新解決方案,重點服務中外資企業在中國與東盟間業務往來所産生的跨境金融需求。
根據臨港新片區加快發展新興金融業行動方案,到2025年,臨港新片區金融改革開放試點取得重大進展,將推進國際金融資産交易平台建設,持續深化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QDLP(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和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等試點,支持銀行參照國際慣例開展離岸金融等。
今年3月,有色金屬行業龍頭企業甯波金田控股在臨港新片區設立的新型國際貿易平台——上海金恬實業有限公司首單離岸轉手買賣業務順利完成,該筆業務是金恬實業從香港整批采購秘魯電解銅,貨物不進入境內,而是直接在境外轉賣給新加坡客戶,交易所涉貨物流、資金流和訂單流“三流分離”,單筆離岸貿易結算金額530萬美元。
“在臨港新片區從事離岸轉手買賣業務,與銀行的交流更爲便捷,而且FT(自由貿易)賬戶內的彙率可以參考CNH(離岸人民幣)彙率,彙率結算更靈活,與國際市場牌價更貼近。”上海金恬實業有限公司資金部總監時琳向記者表示。
率先落地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開展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試點、承接權限內境外投資(ODI)備案事權……三年來,臨港新片區爲38家企業搭建了跨境資金池,爲16家企業辦理了一次性外債額度登記,共備案對外直接投資項目141個。
瞄准關鍵核心技術 集聚世界前沿産業集群
三年來,臨港新片區聚焦前沿産業高質量發展,著力打造“4+2+2”産業體系,即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民用航空四大核心産業,高端裝備制造、智能新能源汽車兩大優勢産業,氫能、綠色再制造兩大未來産業。
一批前沿性、帶動性、國際性的前沿産業集群正在臨港新片區集聚。其中,集成電路産業已集聚積塔、新昇、中微等龍頭企業,覆蓋了芯片設計、制造、材料、裝備、封測等集成電路全産業鏈;生物醫藥集聚康希諾、美敦力、君實、臻格、華領等重點企業,涵蓋創新生物藥、重點疫苗、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人工智能産業已落地商湯、寒武紀、地平線等上百家企業;智能新能源汽車圍繞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和上汽集團臨港生産基地,已形成世界領先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
再過兩天,積塔半導體二期項目就將正式開工。這一項目總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將聚焦汽車芯片生産,成爲打造長三角集成電路集群的重要一環和臨港特色集成電路産業的標簽。僅僅三年間,積塔半導體在臨港快速實現了一期建成、投産,再到如今二期開工,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2019年4月,臨港新片區尚未揭牌,已經培育了一家獨角獸企業的彭垚,將再次創業地設在臨港,成立閃馬智能。閃馬智能創始人兼CEO彭垚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時是想再培育一家獨角獸公司,看中了臨港這塊沃土,未來發展可期。”
三年前多播下的一粒子,收回來一只“AI+交通”賽道的獨角獸。近日,閃馬智能完成第四輪4億元融資,累計融資額近8億元,收入也已從3年前的幾百萬元增長至數億元,每年增幅達3倍。
“紮根在臨港,閃馬智能希望深度賦能臨港,將智慧交通領域的實踐應用到臨港新片區,助力臨港打造未來之城。” 彭垚說。
越來越多的企業敏銳捕捉到這片土地湧動的機遇,三年來,臨港新片區前沿科技産業累計簽約項目超300個,涉及總投資超4200億元;産業固定資産投資累計完成1161.81億元,三年平均增速超過40%。
引鳳築巢。爲更好地助力前沿企業在臨港新片區發展,臨港新片區建設由3個諾貝爾獎得主領銜的國際聯合實驗室,吸引國際頂尖科學家研究成果轉移轉化,同時建立20家科技創新平台和創新載體,支持龍頭企業建設創新聯合體。
根據國際慣例,財稅激勵政策通常是各國自貿區建設的核心制度之一。爲助力前沿産業集聚,臨港新片區探索實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稅收制度,其中對四大核心産業實行15%企業所得稅優惠,目前共計132家企業通過資格認定,累計減稅金額約11.73億元。
揭牌三周年之際,臨港新片區再次加快推進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前沿産業的發展。其中,到2025年,力爭集成電路産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形成5家國內外領先的芯片制造企業、5 家年收入超過20億元的設備材料企業、10家以上獨角獸企業、10家以上上市企業;人工智能産業集聚自動駕駛、智能終端、智能芯片、軟件信息、數據服務等人工智能企業500家,相關産業規模攀升至500億元;生物醫藥基本建成集創新策源和高端制造于一體的生物醫藥創新産業高地;智能新能源汽車産業規模突破4000億元,年均增長超過30%,助力上海打造萬億級汽車産業集群。
持續攻堅突破 爲全國自貿區發展探路破局
打造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臨港新片區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戰略,更好服務對外開放總體戰略布局。
站在三周年的新起點,臨港新片區目前正在爭取國家層面出台總體方案2.0版。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清近日透露,下一步上海將繼續堅定不移地加大臨港新片區風險壓力測試力度,出台支持臨港新片區加快建設獨立綜合性節點濱海城市的若幹政策措施,爭取國家層面印發臨港新片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在攻堅突破中爲全國自貿試驗區發展探路破局。
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目前已原則同意《關于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加快建設獨立綜合性節點濱海城市的若幹政策措施》,賦予臨港新片區更多改革自主權和先行先試任務,突出特殊性、精准性和協同性。要以政策之“特”帶動新片區産業發展和區域功能更“優”,聚焦解決瓶頸問題,全力推動政策紅利轉化爲實際效益。
上海財大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孫元欣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獨立綜合性節點濱海城市,在“城市”一詞前有四個前綴詞,其中“獨立、綜合性、節點”表明與傳統衛星城市、輔助性城市的差異,是新增長極和戰略支點,“濱海”符合臨港新片區的區位優勢。
在孫元欣看來,臨港新片區的突破重點擬有:以“五個重要”爲統領,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在國家亟需的芯片制造、大飛機、人工智能等産業領域有實質性突破;集中力量開展攻關突破,充分發揮上海國際化大都市、臨港新片區的綜合優勢,盡快形成核心功能、産能和成效,突破“卡脖子”領域,展現中國智慧和創造力;對接國際經貿新規則,開展先行試驗。
“臨港新片區發展有兩條邏輯主線,一是‘國家需求-重大任務-回應國家需求’,這一主線確定了新片區的地位、功能和作用,以及與傳統産業園區的區別。”孫元欣向記者表示,“二是‘資源投入-功能形成-效益産出’,這一主線反映了投入産出規律。”
如何做到“立地頂天”?既要立足實際,又要回應國家需求,孫元欣建議,臨港新片區應對接國家需求,開展制度型開放壓力測試,在對接國際新規則、跨境金融服務、跨境數字流動、聚焦産業制度創新等方面推進改革探索,同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即競爭機制、價格機制和價值規律的作用,應有所爲,有所不爲。
三年夯基壘台,今朝揚帆遠航。未來,臨港新片區將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爲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持續擴大高水平開放, 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形成更多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集成性制度創新成果,更好發揮國家戰略承載地試驗田的作用。
編輯:萬健祎
直播預告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台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系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