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上所說的東亞,也就是中日朝韓蒙五國。如果說大東亞,那就還包括東南亞十國。本文所說的東亞,也就是大東亞地區。東亞是十五國在地理上是“一衣帶水”,在文化上也有相似的地方,在曆史上的淵源也頗深。我曾經對著地圖想,這十五個國家可能組成一個國家嗎?如今看來,建立一個國家是絕不可能的,那麽建立一個經濟共同體可能嗎?
一,東亞建立經濟共同體的條件
首先,從地理位置看,東亞各國都位于亞洲東側,太平洋的西海岸。各國相互聯系程度十分緊密。20世紀,人們曾經用“亞太”這個詞語來稱呼這個地區。整個東亞地區以東亞大陸爲核心,東南亞、日本群島就像一個弧形環繞在大陸周邊,好像是拱衛。
從民族上來說,東亞地區的大多數民族都是同宗同源,都是黃種人的一支演化而來,另外一支黃種人演化爲了因紐特人。西方人一看到黃皮膚、黑眼睛,就知道是東亞這邊的人。當今世界,白種人代表著西方文明,黑種人代表非洲文明,而東亞文明的代表就是黃種人。
從文化上來說,東亞地區的文化總體上是比較相近的。東亞的中國、日本、朝鮮、韓國、越南、新加坡都是儒家文明圈國家。其他的,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老撾屬于印度文明圈;而印度尼西亞是伊斯蘭文化爲主,菲律賓是基督教文化爲主。但是,由于東南亞的華人數量龐大,因而各國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
在曆史上,東南亞各國從未統一過,但是屬于中國建立的朝貢體系之內。朝鮮、韓國、越南長期是中國的藩屬國,而東南亞國家長期接受中國王朝的冊封。在明清時期,部分國家的國王都是華人擔任。
從現實來看,冷戰結束後,意識形態的沖突會逐漸淡化,文明之間的沖突開始顯現。目前,東亞是世界僅次于西方的經濟力量,也是唯一可以威脅西方的力量。在西方文明的壓力下,東亞地區應該團結在一起,避免成爲美國等西方文明強國施展“大陸均勢”外交的棋子。
二,東亞組建共同體面臨的阻力
曆史上,日本曾經試圖以武力統一東亞,就如果拿破侖、希特勒企圖以武力統一歐洲一樣,都宣告失敗了。在當今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不斷緊密,發動大規模的戰爭是不可能的。在這種情況下,以武力統一東亞,那更是不可能了。因而,要想東亞建立共同體,就必須要各國放棄一定的主權,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其次,東亞地區的領土爭端還比較多,國家利益沖突也時常出現。例如中國和日本、越南、菲律賓等都存在一些領土、領海糾紛。目前,爲了不壞大局,中國都盡量避免沖突,保持東亞的穩定。
第三,就是西方國家從中作梗。冷戰時期,美國以日韓、東南亞爲跳板,建立了許多的軍事基地,形成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如今,冷戰的陰影過去了,但是美國依然將這些島鏈國家作爲制衡中國的工具,這就是美國對東亞采取的“大陸均勢”政策。一旦東亞地區沖突加劇,美國就隔岸觀火,發戰爭財。
第四,東亞核心國家之間的經濟還未實現“綁架”。歐共體形成的一個條件就是法德和解,建立“煤鋼共同體”,將法國和德國的經濟綁在一起。然而,東亞還不具備這種條件。東亞地區最強的經濟體是中國和日本,兩國的産業有許多都是相互競爭的關系。兩國的經濟體量都巨大,如果實現一體化,必將對兩國、世界經濟造成巨大的沖擊。這也就導致“東亞經濟共同體”難以建立。
三,東亞國家建立共同體的努力
二戰後,世界經濟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在全球化的沖擊下,越來越多的地區組建起了地區集團,例如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器、阿拉伯國家聯盟、非洲聯盟等。而東亞地區的國家不可避免會走向經濟聯盟。
1967年,東南亞國家發表了《曼谷宣言》,標志著東南亞國家聯盟正式成立。最初的東盟,只是個保衛自己安全利益及與西方保持戰略關系的聯盟,其活動僅限于探討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到2002年,東盟發展成爲了一個自由貿易區。
此後,東盟開始和中國、韓國、日本建立自由貿易區。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啓動;2011年成立了東盟—韓國自貿區;2012年成立了東盟—日本自貿區。東盟的經濟和中日韓有巨大的互補性,成立自貿區有利于地區的經濟發展。人們將這種自貿區叫做東盟:10+3。
東亞三國方面,2002年,在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峰會上提出了“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概念,如果這個自貿區能夠建立,將成爲世界上第三大自貿區,僅次于歐盟和北美自貿區。如果中日韓自貿區成立,那麽東盟10+3就演變爲了東亞自貿區。不過,中日韓自貿區的發展是艱難的。
從2012年開始,中日韓宣布啓動自貿區的談判。到目前爲止,中日韓三國已經談判了7輪。比較重要的就是2018年的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上,東盟十國領導人和東亞三國進行談判,大家達成一致,要建立一個現代、全面、高水平、互惠共贏的自貿協定。
如果東亞自貿區真正建立了起來,那麽東亞的經濟將會空前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成爲和歐盟、北美並駕齊驅的三大經濟力量。並且東亞地區的面積大,人口多,海岸線漫長,經濟增長的空間更大。如果東亞實現一體化,那麽東亞很有可能挑落西方在經濟上的霸權地位,在21世紀的經濟舞台上”執牛耳而舞”。